毋艷萍
摘 要:根據(jù)Genbank已發(fā)表的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PCV-2)全基因組序列,設計兩對特異性引物,建立了PCV-2全基因組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并對甘肅省兩個規(guī)模化養(yǎng)豬場采集的疑似PMWS病料進行了全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確定了PCV-2毒株基因序列的變異情況。結果表明,PCV-2核苷酸序列穩(wěn)定,1株標準株與2株分離株全基因序列均由1 768 bp組成,彼此間序列的同源性達94.0 %~99.8 % ,2個分離株之間同源性達94.2 %~99.8 %;分離株與標準株和Genbank已發(fā)表的23株PCV-2毒株參考毒株同源性達92.6 %~100 %。
關鍵詞:豬圓環(huán)病毒Ⅱ型;全基因組;序列分析
中圖分類號:S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05-0050-04
豬圓環(huán)病毒為圓環(huán)病毒科、圓環(huán)病毒屬、單股環(huán)狀無囊膜的DNA病毒,是已知最小的動物病毒之一[1]。根據(jù)其病致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可分為PCV-1和PCV-2兩個血清型。PCV-1無致病性,可以持續(xù)感染PK-15細胞,但不引起細胞病變,廣泛存在于正常豬體各器官及豬源細胞。PCV-2有致病性,與世界各國發(fā)生的斷奶仔豬多系統(tǒng)衰竭綜合征密切相關[2]。該病1991年在加拿大首次報道,主要感染5~12周齡仔豬,發(fā)病率為20 %~60 %,致死率可達100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漸進性消瘦、呼吸困難、皮膚蒼白、黃疸、肝硬變、腹瀉,剖檢可見淋巴組織退化、間質性肺炎、肝炎及腎炎等癥狀。除斷奶仔豬多系統(tǒng)衰竭綜合征以外,豬皮炎與腎炎綜合征、豬繁殖障礙疾病、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腸炎等疾病,也被證實與豬圓環(huán)病毒感染有重要關聯(lián)。自1996年以來,該病呈世界性分布,法國、西班牙、英國、美國、北愛爾蘭等國家均報道豬群中存在PMWS。亞洲地區(qū)的日本、韓國、中國及臺灣省也有發(fā)病報道。PCV-2既可水平傳播,引起斷奶仔豬發(fā)病死亡;亦可垂直傳播,引起母豬繁殖障礙,給養(yǎng)豬業(yè)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
PCV-2基因組全長為1 767 bp或1 768 bp。PCV-1和PCV-2核苷酸同源性為68 %,其基因組結構相似,PCV-2基因組包含11個開放閱讀框(ORF1-11),各閱讀框之間大小差異懸殊[2]。其中含有兩個最大的開放閱讀框:ORF1和ORF2,其中ORF1變異很小,同源性為85 %,主要編碼與病毒復制有關的Rep蛋白,ORF2變異較大,編碼病毒的結構蛋白Cap,此蛋白是病毒衣殼蛋白的主要成分,具有較好的抗原性,因此PCV-2Cap蛋白可作為診斷PMWS的特異性抗原[3]。研究還表明PCV-1與PCV-2有一定親緣關系,但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異。
目前PCV-2在國內廣泛流行[4],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PCV-2毒株間的遺傳差異對預防和控制PCV-2的流行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對來自甘肅省規(guī)模化養(yǎng)豬場采集的疑似PMWS病料進行了全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確定PCV-2毒株基因序列的變異情況,為甘肅省PCV-2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學及毒株來源的研究奠定 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毒株
PCV-2毒株標準株、甘肅株,分別命名為BZ株、GS1和GS2株,標準株由農業(yè)部獸醫(yī)診斷中心提供的細胞毒;GS1和GS2株均為組織毒,由甘肅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
1.1.2 試劑
Taq聚合酶和dNTP購于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PGEM- T-easy載體試劑盒購于華美生物工程公司;感受態(tài)細菌DH5α購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E.Z.N.A.? Gel Extraction kit DNA凝膠回收試劑盒為美國Omega Bio-Tek公司產品;蛋白酶K購自德國MERCK公司;LB培養(yǎng)基,英國產;X-gal和IPTG為Sigma公司產品;其它常用試劑如組織細胞裂解液、TE、0.5×TBE緩沖液、LB液體培養(yǎng)基、LB固體培養(yǎng)基等均按照《分子克隆實驗指南》配制。
1.1.3 儀器
PCR儀;電泳儀、凝膠成像儀;搖床;低溫高速離心機;二級生物安全柜等。
1.2 方法
1.2.1 引物
根據(jù)GenBank中發(fā)表的PCV-2核苷酸全序列,自行設計兩對引物A1、A2與B1、B2,此引物分A、B兩段通過PCR技術擴增出PCV-2的全基因組。
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用前溶解于滅菌的ddH2O,濃度為64 pmol/L,-20 ℃保存。
1.2.2 樣品總DNA的提取
根據(jù)資料介紹的方法,取肺織或淋巴結組200 mg左右置于研磨器中剪碎并研磨,加入2 mL消化液繼續(xù)研磨,取已研磨好的待檢病料上清100 μL,再加入500 μL消化液和蛋白酶K10 μL,混勻,置55 ℃水浴中消化4~16 h以上(隔一定時間混勻一次);細胞培養(yǎng)液提取DNA時不用蛋白酶K且無需消化過夜;取上述處理好的樣品,加入等體積即600 μL的苯酚/氯仿/異戊醇(25:24:1)混合液用力顛倒混勻,12 000 r/min 離心10 min;將上清液500 μL轉移至另一個新的離心管中,加等體積異丙醇混勻,置液氮中1 min,室溫溶化,13 000 r/min 離心15 min;爾后加入1 mL以 75 %冷乙醇13 000 r/min 離心15 min洗滌;棄上清,金屬浴55 ℃15 min溫育晾干乙醇;加入50 μL滅菌水或TE溶解沉淀,作模板保存?zhèn)溆谩?/p>
1.2.3 全基因片段的PCR擴增
20 μL反應體系:
在0.5 mLEppendorf管中依次加入以下組分:
1.2.4 A、B段PCR產物的克隆及鑒定
1.2.4.1 PCR產物的回收與純化
參照E.Z.N.A.? Gel Extraction kit DNA凝膠回收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2.4.2 PCR產物的連接
將回收的PCR擴增產物分別與PGEM- T-easy載體連接。連接反應的組成為:
1.2.4.3 連接產物的轉化
將1.2.4.2中連接后的DNA產物進行轉化。步驟簡述 如下:
(1)從-70 ℃冰箱中取出感受態(tài)細胞,冰浴上溶化,取50 μL加入到連接管中,輕輕混勻,冰浴中放置30 min;
(2)將離心管放入42 ℃水浴中熱激30 s,爾后將離心管快速移至冰浴中2 min;
(3)每管加500 μL無菌的LB培養(yǎng)基,混勻后置37 ℃,225 r/min搖床上,培養(yǎng)1 h,使細菌復蘇;
(4)每管加入X-gal 10 μL ,IPTG 20 μL,混勻,選擇吸取不同體積(一般取400 μL)菌液涂布于含有50 mg/mL Amp的LB瓊脂板上,倒置平皿于37 ℃溫箱中培養(yǎng)過夜。
1.2.4.4 挑菌鑒定
備齊用具,從Amp LB平板上挑取白色中等大小的菌落,接種于4 mL含Amp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中,37 ℃,225 r/min搖床培養(yǎng)2~4 h,供保種測序之用。
1.2.4.5 PCR鑒定
將目的DNA按1:5用dd H2O稀釋,取2.0 μL作為模板進行鑒定,同時設不加模板的空白對照,反應體系為:
將以上各組分混勻,瞬時離心,在核酸擴增儀中運行以下程序:
95 ℃預變性3 min;94 ℃ 變性30 s,55 ℃退火 30 s,72 ℃ 延伸45 s,共30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10 min,末輪循環(huán)后置4 ℃保存。
反應結束后,取12 μLPCR產物于1.5 %瓊脂糖凝膠中進行電泳檢測。
1.2.5 A、B段基因序列的測定
將經PCR鑒定的陽性菌液送上海英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實驗室測序。每個插入片段從正反兩個方向測通后,驗證無誤,確定為所需基因序列。
1.2.6 A、B段基因序列測定結果的分析
對測序結果用DNAMAN軟件進行拼接,獲得PCV-2全基因序列,并將測定的3株PCV-2全基因序列和GenBank上已發(fā)表的PCV-2參考毒株進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繪制相關遺傳關系發(fā)育樹。
2 結果
2.1 PCR擴增結果
2.1.1 A段PCR擴增結果
A段PCR產物于1.5 %瓊脂糖凝膠中電泳,在790 bp處有一特異性條帶,與預期結果一致(圖1)。
2.1.2 B段PCR擴增結果
B段PCR產物于1.5 %瓊脂糖凝膠中電泳,在1 012 bp處有一特異性條帶,與預期結果一致(圖2)。
2.2 A、B段基因的克隆鑒定
擴增的PCR產物經連接轉化進行PCR擴增,結果分別在 990 bp和1 212 bp處出現(xiàn)特異性條帶,與預期結果一致(圖3、圖4)。
2.3 A、B段基因的序列測定
A段基因核苷酸序列長度皆為790 bp,B段基因核苷酸序列長度皆為1 012 bp,用DNAMAN軟件進行拼接后,獲得PCV-2全基因序列長度標準株與甘肅株均為1 768 bp。
2.4 PCV-2全基因序列分析
PCV-2各個分離株之間在進化上存在著某些地理位置上的相關性,分為兩大主支[5-7]。一支以北美洲分離株為主,主要為加拿大和美國分離株;另外還有日本、韓國、西班牙、中國及臺灣毒株。另一支以歐洲分離株為主,主要為法國分離株,另外有部分中國毒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較結果表明:本研究的2個分離株之間的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4.2 % ~99.8 %之間,與23個PCV2毒株(EU547460 GS12甘肅、EU418627 TangHe河南、DQ915588 GRE、EU136720 PCV2herd D丹麥、EF592576 HLJ1廣東、EF210106 ZheJiang2006、DQ910866 HSH1河北、DQ861902巴西、DQ195679 上海、AY686764 ZJ、AY578327 JS2003 from China、AY556477 HuNan、AY556476 HaiNan、AY556475 GX、AY556474 FJ、AY556473 SD、AY536756 HuZhou0301、AY536755 SX0201、AJ293869英國、AY321982法國)進行同源性分析,同源性達92.6 %~100 %。與(AF520783韓國、DQ397521美國、AY294310 PCV2-JX中國)同源性較差。同源性分析表明,所測定的2個分離株與歐洲株、法國株及部分中國株在同一個大分枝上;而與韓國、美國相對較遠。BZ株與AY556473 SD關系較密切,GS1株、GS2株與EU547460 GS12甘肅關系較密切(表1、圖5)。雖然并無證據(jù)表明不同的毒株免疫原性有差異,但在選PCV2疫苗免疫時,建議盡量使用國內生產的疫苗進行免疫。
3 討論與分析
3.1 引物的設計
PCV-2的全基因組有兩種,1 767 bp和1 768 bp,皆為單股環(huán)狀DNA。根據(jù)基因序列比較,二者的差別在于,其序列在1 040 bp處缺失一個堿基。本試驗在設計引物時,設計了A、B兩對引物分兩段擴增PCV-2全基因序列。A引物對為UA—816 bp至836 bp,引物長度21 bp,DA—1 585 bp至1 605 bp,引物長度20 bp,A對引物擴增從816 bp至1605 bp的基因片段,理論跨度為790 bp;B引物對為UB—1 591 bp至1 609 bp,引物長度18 bp,DB—817 bp至835 bp,引物長度18 bp,B對引物擴增從817 bp至1 591 bp的基因片段,理論跨度為1 012 bp。兩對引物都避開了堿基缺失部分,這樣在進行PCR擴增時,不論是1 767 bp還是1 768 bp,均能擴增出來。結果證實,本試驗建立的方法真實可靠,擴增的標準株與分離毒株全基因序列均為1 768 bp。
有資料表明設計一對引物從同一點向兩端采用背對背的方法擴增PCV-2的全基因序列。此方法雖然省去了后期進行的序列拼接,但由于所擴增的目的片段過長,試驗中需要反復優(yōu)化實驗條件,PCR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堿基錯配現(xiàn)象,難以保證擴增結果的保真度;同時也會造成擴增效率的低下。本試驗分A、B兩段擴增,目的片段為790 bp和1 012 bp,均在有效擴增范圍,堿基錯配率極低,重復試驗好。況且后期的序列拼接借助DANMAN分析軟件進行,不是很繁瑣。實驗的目的是序列的克隆與分析,保證擴增的堿基序列與模板序列的一致性才是本試驗的重點,試驗方法可信,試驗結果真實、可靠。
3.2 序列的比較分析
本試驗通過PCR方法獲得了3株PCV-2的全基因序列,和GenBank上發(fā)表的PCV-2全基因序列進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較,并繪制遺傳關系發(fā)育樹。
3.3 分子流行病學分析
PCV-2的ORF2編碼序列比較分析表明,存在著3個主要變異區(qū)域(59位~90位,121位~136和190位~210位氨基酸),而其中有2個(59位~90位和121位~136位氨基酸)與免疫表位(65位~87位和113位~147位氨基酸)相關,這些表位暴露于免疫壓力下,有可能會發(fā)生突變,導致新的毒株出現(xiàn),這為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本研究的2個分離株與1個標準株,它們與法國株關系密切,而法國是較早發(fā)生PCV-2病的國家之一,早在1986年可能就有本病的發(fā)生[8-10]。比較的幾個法國毒株分離自1995年發(fā)病的豬只。而我國乃至我省卻是最近幾年才有PCV-2病的發(fā)生,這可能是由于前些年從歐洲引進豬種,而所引進豬種體內本來就存在PCV-2所致。推測當時(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養(yǎng)殖業(yè)剛剛起步,飼養(yǎng)規(guī)模小、飼養(yǎng)環(huán)境較好污染不嚴重、疾病種類不多,疫苗接種還不頻繁,病毒缺乏共刺激等因素,不能導致疾病發(fā)生[9]。但病毒在豬體內長期存在,并與宿主共同演化,演化的結果產生了微小的變異。近十年來隨著養(yǎng)殖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新病不斷出現(xiàn),尤其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最近幾年的暴發(fā)與流行。加之疫苗接種的日齡不斷提前、疫苗種類的不斷增多。這些因素可能上調了PCV-2在體內的復制,導致了疾病的發(fā)生[11-13]。
3.4 PCV-2感染能夠引起斷奶仔豬多系統(tǒng)衰竭綜合征、豬皮炎和腎病綜合征、豬繁殖障礙,吸吸道疾病等,且常和PRRSV、PPV、PRV等病毒混合感染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研制PCV-2的診斷試劑和疫苗是當務之急。本試驗結果明確了目前甘肅省PCV-2流行毒株基因組的分子學特征,毒株間親緣關系密切,變異度不大。□□
參考文獻:(13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