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州 鄒新海
中圖分類號:S85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05-0066-02
我市養豬業快速發展,品種引進和改良,貿易交往頻繁。圈舍簡陋,養豬戶對生物安全認識不足,導致豬呼吸道疾病多發,死亡率高,生長緩慢,飼料報酬低,飼養效益極度低下。本病是世界性的難題,但它是由多重因子所致,是由多因素,多病原混合作用的結果。它不同于以往所見的豬氣喘病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單一病因。臨床中多表現為多種病原微生物的,多重因子的混合感染,給診斷和防治帶來一定難度。本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一定診療經驗,與大家共賞,現總結如下:
1 臨床癥狀
發病豬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沉郁、體溫升高或正常,食欲下降或廢絕,有的表現時好時壞,被毛松亂,呼吸急促,氣喘,咳嗽或先咳嗽后氣喘,喘氣常有節奏。有的個體皮膚出現小出血點,有的出現貧血或黃染,耳、頸部下皮膚發紫出血、壞死斑點。有的出現流鼻涕,流出泡沫樣帶血液,發生結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甚至有眼屎,有的出現關節腫脹或跛行,有的出現腹瀉脫水或腹瀉和糞球交替。有的出現嘔吐、心衰,有的咽喉紅腫和呼吸極度困難,生長緩慢消瘦。
2 流行病學
發生于斷奶豬和育肥豬、發病快,有的病程長且反復發作。重病多發生在育肥后期,混合感染的比率高,一般發病死亡率30 %~60 %,懷孕母豬后期發病較重且死亡率高。發病死亡率因病原感染程度的不同和飼養管理條件的不同而異。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有明顯季節性,多發生在冬春,春夏,秋冬季節。飼養環境突變,密集飼養,通風不良等誘因可引起豬呼吸道病的多發。
3 常見病原
3.1 病毒
由病毒性引起的病原有豬呼吸與繁殖綜合癥、豬圓環病毒、流感病毒、豬偽狂犬病毒,豬瘟病毒和冠狀病毒。由這些病毒造成豬群單一和混合感染,引起呼吸道疾病,一般治愈率差,發病死亡率高。
3.2 支原體
此病為原發性病原,懷孕母豬后期是急性發作,多發重癥,死亡率高,常繼發巴氏桿菌病,引起豬病程加重,體溫升高,衰竭而死。
3.3 細菌性病原
有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副嗜血桿菌,豬多殺性巴氏桿菌,豬鏈球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等,
3.3.1 豬多殺巴氏桿菌引起豬肺疫
通常與豬流感混合感染病情加重,高熱,咽喉部腫脹、呼吸困難。
3.3.2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斷奶后豬多發,育肥豬后期病情多為重癥。與管理和氣候有關,死亡率達80 %~100 %。一般為急性感染,也可轉化為慢性型。在慢性豬群,一但有其它病原體經呼吸道感染可使癥狀加重。主要表現為急性出血性纖維素性和慢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胸膜炎。
3.3.3 副豬嗜血桿菌
主要引起肺的漿膜和心包及腹腔漿膜和四肢關節漿膜的纖維素性炎癥為特征性的呼吸道疾病,常與霉形狀肺炎,病毒性呼吸道病原(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征病毒、豬流感、呼吸道冠狀病毒)混合感染,時常病情加重,治愈效果不佳。
3.3.4 豬鏈球菌
主要特征敗血癥,腦炎及關節炎。表現在呼吸道上,肺腫大,水腫,出血與膿腫,臨床表現咳嗽。
3.3.5 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由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和產毒素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以豬鼻甲骨萎縮和鼻部變形為主要特征。
3.4 寄生蟲和血蟲性病原
有豬附紅細胞體、弓形體和鉤端螺旋體和后圓線蟲(肺絲蟲)。
3.4.1 豬附紅細胞體
以發熱貧血和黃疸為主要特征性同時表現呼吸道癥狀,肺漿膜黃染和彌漫性支氣管炎。
3.4.2 弓形蟲病
表現在高熱稽留,精神委頓,食欲下降呈腹式呼吸困難。蟲體引起肺炎灶。
3.4.3 鉤端螺旋體
以貧血發熱,血紅蛋白尿,黃疸和皮膚和粘膜壞死為特征,肺部為黃染。
3.4.4 后圓線蟲
多發于斷奶豬和育成豬,主要引起豬的慢性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豬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內可見肺線蟲。肺膈葉表面彌漫充血,小葉間增寬與局灶性氣腫。
4 病理剖檢
主要病變肺部、肺小葉間質增寬、質地變硬,有的出血常有散在的紅色肝變病灶,嚴重的有的肉芽腫,肺肉樣變。有的肺外觀大理石樣,有的肺萎縮,有的肺部如橡皮狀,花斑狀,有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發生纖維素性炎癥,心包和胸膜,肺臟與膈肌,腹腔器官和腹膜粘連。心包積液、心臟出血,胸腔腹腔積液。肺門淋巴結腫大出血。混和感染病理變化更加復雜化,應結合進一步觀看肝、腎、胃、腸、淋巴結、脾都有不同特征性病變。
5 診斷
快速發展養豬業,養殖技術變革,空氣,水質、環境,飼料污染。導致豬的呼吸道發病更加復雜。快速準確診斷顯得尤為重要,應綜合思維處理復雜的豬病。要真實客觀觀察病變,臨床癥狀,詳詢了解豬的飼養管理情況,飼料霉變,水質污染,疫苗免疫情況。
5.1 診斷結論要程序性
先對器官病變做出病理診斷,如肺對稱性肉樣變或肺對稱性胰樣病變,可診斷為支原體引起的氣喘病。
胸腔、腹腔、心包有纖維性炎癥,沒有敗血性病變,判斷為副豬嗜血桿菌癥,它常與其他疫病并發,病理變化更加多樣化。肺臟病變多呈扇形,與周圍肺組織界限明顯,這是豬流感病毒引起的結果。
其次找出感染病原,是單一還是多種的。病死豬剖檢腸、腹、肺部有纖維性炎癥腎臟細小出血點,膀胱粘膜出血,脾臟邊緣梗死,結合臨床癥狀咳嗽、體溫高干濕糞便交替,可以初步判斷有副豬嗜血桿菌和慢性豬瘟的混合感染。
最后對各病變之間聯系找出主要病變,判斷致死病因。如剖診死于呼吸道疾病的豬,有小葉性肺炎的病變,又有大葉性肺炎的病變,還有出血胃炎與胃潰瘍,很可能由巴氏桿菌病導致豬的死因。
病死豬剖檢腸、腹、肺部有纖維性炎癥腎臟細小出血點,膀胱粘膜出血,脾臟邊緣梗死,結合臨床癥狀咳嗽、體溫高干濕糞便交替,可以初步判斷有副豬嗜血桿菌和慢性豬瘟的混合感染。
5.2 正確判斷臨床所獲得的信息
去進行疾病的鑒別,從而達到快速診斷的目的。如豬有氣喘癥狀,背部對稱性皮炎、皮疹和豬陰部假發情,環境高溫高濕,飼料有霉變。可以判斷豬有呼吸道同時伴有霉菌毒素中毒。豬藍耳病類似豬流感,而重于流感癥狀以及高死亡率就意味不是流感。
5.3 診斷與臨床相結合
結合實驗室診斷形成與臨床和解剖互補,從而更加科學診斷。如豬病抗原熒光檢查陽性,可診斷為豬瘟。
6 影響因素
6.1 引種
外來豬群若攜帶病原菌,對原有健康豬群造成感染發病。
6.2 氣候變化
季節交替,氣溫差大,造成呼吸疾病發生和加強
6.3 環境因素
生物安全意識不強,病死畜禽及糞便處理不當,圈舍氣味過濃,通風不良,易發生和傳染豬的呼吸疾病。
6.4 疫苗免疫因素
對豬瘟、藍耳、豬偽狂犬、豬圓環病毒要免疫不好,直接發生豬呼吸疾病且加重病情。對豬支原體肺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要做好,能減少豬呼吸道疾病發生機會。
7 預防
對豬呼吸道疾病要做到防重于治
7.1 加強豬群疫苗免疫
重點做好豬瘟、豬繁殖障礙與呼吸綜合癥、豬偽狂犬、豬圓環病毒、豬支原體、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免疫,并且要程序化。
7.2 加強豬群飼料營養全價性
飼料使用脫霉劑清除霉菌毒素,解除豬群免疫抑制。
7.3 做好藥物保健
斷奶后至育肥豬是豬呼吸道疾病防治重點,要選泰樂菌素,氟苯尼考、強力霉素和替米考星。季節交替氣溫變化,要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呼吸道疾病預防藥物。
7.4 加強飼養管理
做好豬群生物安全防制,外來引種豬群要隔離觀察飼養15 d后,再混入飼養舍。種豬舍和育成舍分場飼養,育肥豬全進全出,豬舍要做好通風和保溫,減少季節變化和氣溫變化,造成豬呼吸道疾病發生。定期消毒和無害化處理,消滅蚊蠅,減少疾病感染。
8 對癥治療
8.1 針對豬群發生單一或混合感染造成豬呼吸道
首選敏感藥物如酒石酸泰樂菌素,替米考星。其次對混感染的豬對因病毒感染,要選用清熱解毒,提高免疫的藥物,如黃芪]、板蘭根、大青葉、黃連、黃芩、連翹等中藥。對混合感染由霉菌毒素造成肝、腎病變要選用保肝護腎解毒藥,同時飼料中要加脫霉劑。
8.2 針對豬氣喘病
治療要選用脈沖式給藥連用3療程。對混感風寒感冒造成豬咳喘不食,要用替米考星加甘草顆粒(荊防敗毒)連用5~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