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娟
摘 要: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的研究,已成為廣大地理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高中地理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等特點,教師應結合教學具體實際從教材的理解入手,在教學中運用有效手段和方法來提升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進一步促進學生獨立學習及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地理教學;培養興趣;創設情境;轉變觀念;思維能力;結合實踐
一、高中地理教學應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高中地理學習中教師應培養好學生的興趣,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并引導學生從課堂導言開始,在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挖掘素材本質,讓學生在探索和發現奧秘的體驗中學會自主學習。教師應改變過去理論性強、枯燥的教條學習方式,增加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鮮活實例,例如,學習“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時引導學從自然現象:氣候、土壤、地形、水源等進行描述來識記各地不同的區位,再進一步滲透農業主要的區位地形、氣候、土壤、交通、政策等因素的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分析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應創設相應的地理情境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創設相應的地理情境,在生活和日常實際中融入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和尋找答案及對策。教師可以倡導學生開設地理角來共同溝通交流問題。此外,網絡、多媒體的使用對于解決地理中各種難題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在學習地形地貌知識時,教師可以收集各種各樣的地貌圖片,播放不同地貌形成原因的短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投入地理情境教學中,科學地了解相關地理知識,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教學氛圍,這樣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應轉變學生學習地理的觀念
高中地理學習觀念的轉變是取得好成績的保證,學生只有認識到地理學習是分析、判斷能力和概括能力等的綜合培養過程,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大有裨益,才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態度,從而產生學習的內動力,進一步促進地理教學的順利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方式創新可以打破舊的教條式教學,讓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地理的學習中不知不覺轉變地理學習的觀念,取得好的成績。
四、高中地理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高中地理涵蓋自然、人文地理,包含氣候、水土、經濟、氣候等不同內容,因此,對學生的地理思維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對基本規律的發掘、總結和歸納,讓學生自主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學習思維。如:學習“自然環境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交換”時,學生了解各種地理現象,并由學生共同研討得出結論,從而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五、高中地理教學應注重與實踐相結合
高中地理教學在新課程理念下,應大力倡導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在實踐的檢驗中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教師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教學模擬,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直觀、深刻的印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人口普查,社區服務等實踐活動,以便學生了解人口與環境的情況和協調社會關系;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地形地貌進行實地勘測,了解環境污染和參觀污水處理廠。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勤動手,如:制作手工地理地圖、地理模型等,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熟記地理知識,進而提升學習能力。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在新課標理念下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的培養,在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地理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理念應適時地轉換,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多種策略,對高中地理的教材內容、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手段在新課程理念要求下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這不僅能大力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地理教學目標。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