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雪
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能在第一課時就快樂地進入學習,對培養孩子的語文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在這次校內教研活動中,我選擇了北師大版第一冊中“早操”這一課進行了有效教學的嘗試。
一、簡明集中的教學目標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小學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低段語文的教學目標設立應該盡量簡化。
二、扎實、趣味的教學過程
低段語文教學過程應遵循低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努力刪除冗余的教學環節,創設情境,開展各種游戲,和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活動中讀書、識字、寫字。
1.觀察插圖,導入新課
(1)遵循低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由教師創設情境引出課題,隨機就通過聽讀和拼音認識了這兩個字,通過教師的板書加深了印象。
(2)通過觀察圖中插圖,形象直觀地認識了做早操的小露珠、小鳥兒、小蜜蜂和小學生,順帶認識了這四個詞為接下來的隨文識字奠定了基礎。
(3)通過有要求的聽讀,對整首兒歌有了個統一的認識。
2.初讀兒歌,讀準字音
(1)一年級正是培養孩子識字能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學生初讀前總結識字方法有利于他們學以致用,在初讀后圈出生字為下文的隨文識字做好準備,由教師帶著勾畫詞語。
(2)請學生分小節朗讀兒歌既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能及時統一糾正讀音。
(3)本課在復韻母的教學之后,7個生字有6個是學生能拼讀的,先請學生練習拼讀,鞏固了拼音,再出示字卡,請學生做小老師教大家認字,以游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枯燥的識字過程變得盡可能有趣味性。
(4)認識了生字后,再帶入文中讀一讀,以同桌檢查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來。
3.感悟魅力,陶冶情操
(1)此時創設一個情境:和文中的小精靈們一起做操,愿意做哪個就讀哪一節。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然后開展一個游戲:送詞語回家,完成和課文內容有關的詞語搭配練習。
(2)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利用板書,采用表演背的形式,既做到熟讀成誦,又做了課中操,吸引了學生的注意。
(3)通過觀察“跳來跳去”“滾來滾去”“飛來飛去”“跑來跑去”這四個詞語,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類似的詞能讓學生順便積累詞語,豐富語言。
(4)在創設的情境下,引導學生仿照兒歌續編一節,進行句式訓練。
4.總結全文,課后回味
由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積極鍛煉身體的觀念。
低年級是學生寫字姿勢、書寫習慣培養的起始階段,用一課時來指導孩子們學習寫字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寫字速度很慢,在課堂上留幾分鐘是不夠的。因此我在第一課時沒有安排寫字,全力完成“讀書、識字”,在第二課時復習鞏固后,集中指導書寫生字新詞。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盡量達到教學的優化管理,努力提高第一課時的實效性。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