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銘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睅资陙砻绹暮篮C魍‥rnest Hemingway,1899~1961)透過他筆下最為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老人與?!窌兄鹘撬f的這句名言,一度讓后世無以數計的讀者深深動容。
該書內容主要描述一名古巴老漁夫Santiago獨自出海打漁,在一無所獲地漂流八十四天之后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歷經整整兩天兩夜的周旋,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不料此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又與鯊魚進行殊死搏斗,后來老人戰(zhàn)勝,用魚叉殺死了鯊魚,但在歸途中,大魚的肉早已被一群群的小鯊魚吃光,盡管老人幾已疲乏力盡,卻仍繼續(xù)堅持奮戰(zhàn)不懈……
在文學史上,《老人與?!房芍^歷久不衰,并于1958年首度改拍成電影,由銀幕上以硬漢形象著稱的美國影星史賓塞·屈賽(Spencer Tracy)主演。值得玩味的是,那年《老人與?!冯娪霸诿绹嫌硟蓚€月后,彼時已屆高齡七十二的蔣介石在侍從的安排下,恰好也在高雄西子灣的行館里觀看了這部影片。由于這時候才剛經歷過“八二三炮戰(zhàn)”,美軍開始介入協(xié)防,蔣深知反攻無望,且他的“總統(tǒng)”任期(1954~1960)亦即將屆滿,垂垂老矣的他眺望西子灣茫茫大海,有感于電影里海明威筆下的老漁夫雖明知不可為,卻毅然挺身欲向怒海頑抗,內心不勝唏噓,認為自己也該是一個斗志堅強、永不向命運低頭的老人,因此大加贊揚其影片“寓意甚佳,能發(fā)人深省”,甚至交由當時奉令前往金門的蔣經國寫下了一篇《生存與奮斗的啟示》,文中自云:“看了海明威所寫的《老人與海》,獲得了很多新的、有關人的生存與奮斗的啟示?!薄拔覀儜摼o握著舵柄,朝著既定的方向,乘風破浪,勇敢前進。”自此,臺灣文化界乃赫然掀起一波討論,介紹海明威的熱潮,坊間出版社更競相翻譯其作品。
回顧過去,中文世界最早問世的海明威譯本,應屬1952年12月由香港美新處旗下的中一出版社印行、署名范思平翻譯的《老人與?!?。此處范思平即為張愛玲筆名,據聞當年她來到香港旅居期間,為謀生計,便向美新處寫信自薦翻譯美國文學。供她初試譯筆之作,就是海明威的《老人與?!贰<s莫同一時期在臺灣,這部小說亦早有人著手翻譯,書名曰《海上漁翁》,那是在海明威獲頒諾貝爾獎的前一年(1953),由臺灣高雄左營高雄煉油廠的拾穗出版社發(fā)行,譯者為辛原,列為拾穗譯叢第五種。于此觀其封面木刻圖案帶著濃濃古意,搭配今日早已不復見的老派書名《海上漁翁》,令人不禁聯(lián)想昔日柳宗元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烘托出老人不悲不憤、高潔無畏的坦蕩心境。
隨之,頗受讀者好評的張愛玲譯本于1972年改由香港今日世界社發(fā)行,并延請香港著名畫家蔡浩泉繪制封面設計。因是名家譯筆,加上煥然生輝的裝幀插圖,故而銷路甚佳、廣為流傳。據估計,光是《老人與?!芬粫谂_灣各地大大小小的坊間出版社以張愛玲譯本為底稿的翻印本(盜印本)就超過二十種。
眾所周知,海明威一生的傳奇際遇并不亞于其小說。從小即有叛逆精神、性格剛強的他,自幼便承襲了父親熱衷野外活動的興趣,尤其喜愛狩獵、捕魚、游泳、拳擊、斗牛、旅行等,白天釣魚打獵,晚上便去泡酒吧,大口豪飲著古巴的朗姆酒(Rum),用來刺激自己的肉體和靈魂,每當靈感來了,就站在置于書架上的打字機前寫作,他曾居住的地方都留下許多軼事,身邊好友都昵稱他:Papa Hemingway(海老爹)。
在他三十七歲那年(1936),適逢西班牙爆發(fā)內戰(zhàn),舉世矚目,來自數十個國家的三萬多名志愿者組成“國際縱隊”,相繼奔赴戰(zhàn)場,齊聚馬德里,力抗以佛朗哥為首的法西斯軍政府。海明威亦以北美報業(yè)聯(lián)盟記者身份四度前往助陣,在采訪過程中與聰慧貌美的《柯里爾》雜志(Colliers)特派女記者馬莎彼此滋生愛苗,后共結連理。
這對新婚夫妻在歐洲度完蜜月不久,旋即接受美國紐約《午報》(PM)所委托,于1941年春天偕同前往中國采訪抗日戰(zhàn)爭實況。他們由香港取徑進入廣東,再從桂林搭機飛往重慶。由于海明威在美國頗有名氣,且和羅斯福總統(tǒng)夫人私交甚篤,因此也受到蔣介石、宋美齡的熱忱接待,雙方共進午餐,甚至還與共產黨領袖周恩來有過秘密會面。旅途中,海明威與馬莎親眼目睹當時處在戰(zhàn)禍下的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生活之慘,包括像是在大街上被人遺棄的痲瘋病小女孩,裹小腳不良于行的難民,鴉片館里衣不蔽體、面黃肌瘦的童工等。而相對于一般平民百姓難求溫飽、物力艱難,那些高官大員們日常生活之闊綽、衣著飲食之奢華,皆令他們感到瞠目結舌。海明威的妻子馬莎后來報導:“蔣氏夫婦口若懸河地向我們做宣傳,其效果就像往沙里潑水?!?“我們所見到的大人物,除了金錢和權勢外,他們對其他任何事物都毫不在意?!?/p>
當初這段頗為微妙的東方經歷,后來在2012年美國HBO自制電影《戀上海明威》片中多有著墨。我從這部電影當中,似乎又再度領略海明威其人其文難以抗拒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海明威文學之所以偉大的原因,他的小說至少不是寫給那些偉人看的。我們在教科書里看到的那些偉人,幾乎都是那種有著單一性格的人,而海明威一輩子卻都自始爭強好勝、性格復雜。因此當他晚年屢為疾病所苦,以致未能再寫出超越自己、震驚世人的作品時,最終唯有以一把獵槍結束了自己六十二歲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