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種形式的媒體、出版商出現(xiàn),書籍出版行業(yè)深深受到了互聯(lián)網崛起的影響,以至于越來越多的作者發(fā)現(xiàn),避免傳統(tǒng)出版流程也許能更容易地成功。然而傳統(tǒng)書籍出版行業(yè)已經完全過時、毫無價值了嗎?Inkshares 并不這么認為,所以他們準備打造一個混合型的眾籌出版平臺——既有傳統(tǒng)出版行業(yè)過去為作者們提供的一些服務,又吸取了眾籌模式的優(yōu)點。
作家阿曼達·霍金(Amanda Hocking)在 Amazon Kindle 電子書平臺上出售自己的書,最終成為了千萬富翁,這種成功事例不少,它們能讓初出茅廬的作者熱血沸騰。不過 Inkshares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亞當·戈莫蘭(Adam Gomolin)認為,很大程度上來說這些故事都屬于“個例”,不具普遍性,他們的成功不能復制。
另外一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拉里·列維斯基(Larry Levitsky)曾在傳統(tǒng)出版行業(yè)工作多年,先后就職于 McGraw-Hill 出版社和微軟出版部門,他認為許多作家不具備阿曼達·霍金的能力和執(zhí)行力,以完成書籍從生產到銷售的一系列流程:編輯、營銷、推廣等……所以 Inkshares 出現(xiàn)了,為作者們提供編輯和出版商所提供的服務,讓他們能夠專心寫作。在列維斯基看來,傳統(tǒng)出版行業(yè)最大問題在于新作者的進入門檻太高。戈莫蘭認為眾籌模式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作者無需再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只要提交自己的部分文稿,讓包括出版商在內的大眾來評判和籌資即可。過程也不像傳統(tǒng)出版行業(yè)一樣是個黑箱子(“指一個只知道輸入輸出關系而不知道內部結構的系統(tǒng)”),一切都是透明的,在 Inkshares 這樣的眾籌平臺上,每個人都能瀏覽書籍項目,查看它們的籌資進程。Inkshares 表示,合格書籍項目的篩選由公司完成,不過隨后的籌資過程公司不予干涉。核心思想是,讓作者能夠獲得杰出的相關出版服務支持,而不用尋找第三方代理,或是在門檻前不得要領。隨后爭取用戶喜愛和出資的過程,也不再像傳統(tǒng)流程中,由編輯們根據市場行情決定是否需要投資,而是看作品本身的水平。
Inkshares 并不是第一家為作者提供眾籌出版服務的公司,英國的 Unbound 和Pubslush 亦有相似服務,當然,Kickstarter 和 Indiegogo 也算是兩家。至于 Contributoria、Beacon 和 Byliner 這三家,則更注重文章本身的排版格式。戈莫蘭提到,Inkshares 能提供的不僅僅是眾籌服務,還包括營銷和推廣方面的行業(yè)知識支持,能讓作品進入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