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諾 李艷
面對高度信息化的社會環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信息技術作為綜合實踐課程的重點科目,突出并強調了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信息技術課程確實在各個中小學得到了基本普及,各專科院校教學過程中也都采用了多媒體技術。由于每個院校具體教學實施不同,每門課程的教學特點不同,致使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具體實施過程以及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仍舊是人們需要研究的問題。本文就是根據河北大學人民武裝學院的具體情況,對信息技術與專科計算機課堂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以提高專科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學模式的概念
“教學模式俗稱大方法。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且是從教學原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學過程直至教學組織形式的整體、系統的操作樣式,這種操作樣式是加以理論化的。”根據專家對模式的論述,我認為,教學模式是指為了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以一定的教學理論為基礎,將教學要素組合在一起形成相對穩定的結構,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型。
二、信息技術與專科計算機課堂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
在專科院校中,作為教授計算機技術的計算機相關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效果,具體采用怎樣的教學模式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內容。下面將以河北大學人民武裝學院教學實踐為基礎,具體闡述信息技術與專科計算機課堂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
專科院校計算機類課程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計算機基礎理論課程,二是計算機編程語言,三是計算機應用型課程。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一)計算機基礎理論課教學模式
在眾多的計算機課程中,學生都比較喜歡學習直觀上看起來生動有趣的課程,比如:Flash動畫制作,平面設計,網頁設計等課程,而對像《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不是很感興趣。主要是覺得學習這些基礎理論課沒有什么用處,比較枯燥,沒有興趣。所以應針對這些情況,采用相應的教學模式。
一、用有趣的實例教學,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為了引導學生們主動學習《計算機操作系統》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上課時多使用一些幽默的語言,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每次教授新內容時我都盡量使用貼近生活的,比較有趣的實例。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會自覺地學習了。
二、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開展“立體化”教學活動
由于計算機基礎理論課具有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等特征,教學有相當難度。根據實踐經驗總結出了從知識傳授、知識驗證和知識運用三個側面立體化地開展教學活動,其中知識傳授主要由課堂講授和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知識驗證主要以作業、編程和課外閱讀的方式開展;知識運用主要以實驗和課外實踐的方式完成。基于以這三種教學手段為基礎的新型教學模式,在保證學生系統全面地學習理論與實例的同時,積極探索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式學習、自主性學習、互動式學習、案例式學習,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計算機編程語言類課程教學模式
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是計算機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每一個計算機學科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是計算學科核心科目的一部分。如C語言,VB,Delphi,Java等等。這些編程類語言課程一般有著復雜的語法結構,傳統的教學模式片面強調語法的學習,學生實際編程能力訓練得不夠。
所以傳統的以語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必須采取新的教學模式。
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生動形象。
例如,在C語言的教學中,指針作為該課程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大部分學生一般很難很快的理解透指針的含義和作用,這時,可以通過動畫的方式將其形象化。譬如在講授通過指針調用數據時,可以將該過程虛擬成:有兩個抽屜A和B,將A抽屜的鑰匙放在B抽屜中,那么要取A抽屜中的東西,就要先開B抽屜,拿到鑰匙后再開A抽屜,最后取東西。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上述過程做成動畫,通過這個動畫來講解,而不照本宣科,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課堂上較容易的理解該過程,并且印象深刻。
2.計算機編程語言類課程教學中滲透算法設計思想
為避免培養強于應試而弱于編程實踐的學生,必須跳出以語法教學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吸收國外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優點,積極推行案例教學,將復雜枯燥的語法知識分解到一個個生動實用的程序實例中。比如通過有趣的“猴子吃桃”程序設計,學習循環結構的語法形式,使學生在程序分析中學習語法,掌握程序設計的算法設計思路。
3.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為了培養學生獨立編程的能力,可以為整個課程設計幾個“項目”,比如實用計算機、學生成績統計和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等。以項目的開發過程為主線,并將每個項目分解成多個任務,合理安排到相關章節中,將知識的講解貫穿于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通過對任務的分析和實現,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地學習,使學生的編程能力逐步提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計算機應用型課程教學模式
所謂 “應用型課程”,即是指本專業中以在實際中具體應用為目的的課程。比如:《flash動畫制作》、《平面設計》、《網頁設計》、《防火墻》等課程。這些課程雖然也有相應的理論,但其學習目的不是去研究其工作原理,而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學到具體的某一項操作技能,從而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應用。
現代信息技術在這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將具體的操作過程一步步具體化,或創設學習情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例如Flash教學中,通過各種精彩的教學實例,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產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2.將學習和娛樂結合在一起,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字符錄入速度,可利用中文打字游戲;為開拓學生的圖形與圖象設計的思維,可利用一些優秀的游戲軟件來作為教學的素材等等;
3.通過將具體的操作過程圖像化,可以使學生明白具體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比如在防火墻應用的教學中,可以將設置防火墻的操作過程在多媒體課件中一步步展現,從而為該課程的實踐環節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應該根據專科院校中計算機相關課程的特點,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相應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