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畏
【摘要】在初中的歷史新課程改革中關于課程目標的設置,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擺在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怎樣認識和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歷史教師思索的問題。
【關鍵詞】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我們過多的去強調孩子對知識的學習,對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作為主體的孩子們的感受。我們以世俗的價值取向去要求孩子,要求他們學什么,或者不學什么,我們的孩子也很少表現出拒絕的神態。或許孩子們在我們的要求下取得了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可是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孩子到底得到了什么了。作為老師的我們也許是一片茫然:我們的孩子能力沒有什么提高,別的孩子也許沒有這樣學習,可是他們同樣可以取得成功。我們知道現代社會成功取決與很多因素。但是不外乎兩點:一是智商,二是情商。作為智商先天很重要,而且我們很難改變,可是情商卻是后天可以培養的。在過去我們忽視了對情商的教育,所以孩子們在很多方面表現出了惰性。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推廣,我們的社會越來越認識到了他的重要性。于是在學校教育中很自然的就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內容作為了教育的一個重點來要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是課程目標針對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及升華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確立求真、務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可見,歷史教育在培養學生文化素質、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方面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是新課程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歷史學科中,怎樣啟迪學生的心靈,實現這一目標,對我們來說,不僅是薄弱環節,也是難點之所在。為彌補這個薄弱之點,有所突破。我們采取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放性的活動等多種教學方法,努力把過去的歷史內容變得鮮活一些,把陌生的內容變得貼近生活一些,把空洞的內容變得具體一些。讓學生心悅誠服或是感同身受,引起心靈的共鳴。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粗淺的嘗試,有得也有失,有甘也有苦。現舉幾個小例子,談談我們的體會。
一、啟迪心靈,需要教師創設歷史情景,讓學生體驗歷史,以情動人。
人在某種刺激下產生的某種不同尋常的而又恰當的反應,在這個反應中形成了獨立的認知鏈接,從而對問題形成心理上的聯系,同時引起情緒上的變化,并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形成相應的外顯行為。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通過創設一些情景去刺激學生,讓學生親身“體驗”,產生情感上的震撼。但這時的情感體驗尚未內化而轉變為情感態度,僅僅是暫時的、膚淺的。它需要在教師適時、適度地的引導下,獨立地感受人類歷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斷塑造具有個性的、崇高的、獨立的精神家園。
二、啟迪心靈,需要教師組織學生綜合比較,以理服人。
有比較才會有鑒別,有時在某種觀點的認識上僅停留在感性階段,需要教師組織學生收集材料進行綜合比較,加深認識。例如:在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時,同學們對共產黨、毛澤東的英明的領導以及他們對革命事業做出的貢獻的認識,還處于感性階段,于是我們采取了綜合比較法進行教學。要求學生從秋收起義后到抗日戰爭后發生的大事進行整理比較。
通過以上事例的綜合比較,同學們從內心深處體會到:共產黨毛主席總是在革命關鍵時刻端正航向,力挽狂瀾,做出英明的決策。難怪人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呢!
三、啟迪心靈,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開放之路,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組織一些參觀、訪問等主題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了解歷史,從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如:在七年級上冊“歷史就在我們身邊”的活動中,學生通過參觀、訪問等活動,在活動展示課上,有一位同學這樣說道:“我們學校所在渝中區人文薈萃,歷史悠久。我們有湖廣會館,我們有解放碑,我們還有革命的先驅鄒容,給學生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問題:重慶今天、未來的歷史要靠我們共同譜寫,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通過這一環節,樹立了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了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四、啟迪心靈,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養、人格魅力。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指出: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的堆積。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它的教育功效甚至比知識的傳遞更為重要。教師如果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與教學機智,師生關系和諧,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就會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心領神會,就會有“相看兩不厭”的彼此欣賞。但魅力來自實力。作為歷史教師,要提升自己的魅力,一要博覽群書,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文字功底。二要重視積累,勤于思考.形成獨立見解,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與勝任力。三要錘煉自己的語言,通過語言,讓許多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拉近他們與歷史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啟迪學生的心靈。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的過程。尤其是從事歷史教育的我們,探索的路像我們的鄉間小路一樣曲折。但我們仍然會不斷的努力,希望在課改路上,能和廣大的歷史教師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