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每天與孩子朝夕相處,總有許多難忘的故事沉淀在我們的記憶之中,溫暖著我們的心靈。走進孩子,注視著他們的小臉、靈動的眼神,細聽離奇而又荒誕的疑問,你會領略到一種純凈,一種無暇!走進孩子,不僅僅是走進課堂,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知識與情感的交互,而往往課間與課外的故事,更體現孩子的一種真實自我,有感動,有反思,有收獲,也有遺憾。
故事一:熠,眼睛大大的一個小男孩,反應靈敏,好動好說,學習不讓人操心,就是經常違反紀律,雖說他不是那種打架,罵人的極端分子,但總是小問題不斷,要么在大課間集合時,不管不顧的貓著腰向前沖,總是先沖過了頭,再嘻嘻哈哈的退回隊伍里,要么是站在隊伍里一撅屁股把后面的同學撞個趔趄,要么在別人從他身邊走過時,伸出手來戳戳人家,要么就是伸出腳絆人一下……我對他的教育從指導、說服、升級到嚴厲批評,可他嘴上答應了,下次依然如故。直到有一次,正放學的時候,同學們都忙著整理書包,清理地面,退出教室,坐在最后一桌的翔又想沖出教室爭第一,只見他胡亂地收拾好書包,一只手拎起來連擠帶拽地往前搶,前排的一張課桌“咣”的一聲,被撞翻在地,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梓翔害怕了,他怯生生的站在那等待接受批評,我快步走上前,仔細看看他的小手、小臉,查看他的腿腳,關切的問他“磕傷沒有,感覺哪疼?”這時,他紅撲撲的小臉流露出驚訝的神情,顯然沒有受到意想中的斥責與批評。從那以后,他也像換了一個人,不再湊熱鬧,也不再胡鬧,午飯時間幫老師搬飯菜,擦黑板,倒垃圾……
故事二:貝貝,嬌小玲瓏,白白凈凈,一個文靜可愛的小姑娘,剛剛入學她的爸爸就告訴我,孩子內向性格,做事特別小心,就是膽子太小,接觸后知道孩子不是一般的膽小。就說回答問題吧,每次叫到她時,都要“緩沖”很長時間。她先是站起來,眼睛直直的看著你,接著聲音在喉嚨里嗡嗡的發出來。好像比竊竊私語的聲音分貝還要含糊不清。每一次到這個時刻我都要提醒她,要求她大點聲,再大點聲,但是下次再回答問題她又是故態復萌。又是一次開火車的口算練習,下一個就是貝貝,我的心一下子沉下來,或許是受到其他同學的感染,這次她明顯比往常聲音要大,但是和別的同學比較起來,聲音還是膽怯,無力。我就站在她身邊,我說你答對了,老師聽見了,但是想聽到,我指了指她身后不遠的一個同學說,她看了看小于,放大了聲音又回答了一遍。佳佳也想聽到,我指了指更遠的一個同學,并把手放在耳朵上做了一個聽的動作。這次她的聲音更大了,淇奧也想聽到,我又指了指角落里最遠的一個男孩子,她看了看我期待鼓勵的眼神,發出了我接觸她以來最自信最洪亮的回答。教室里自發的響起鼓勵的掌聲。以后的日子對于她直白的要求,我盡量換成一種平易和緩的示意或動作,但效果卻往往意想不到。對于班級中需要在某方面改進的孩子,適當的教育智慧能讓她們插上自信有力的翅膀。
我只是改變了看問題的角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但我卻從中領悟到:寬容與責難其實只有一步之遙,當孩子犯錯時,能以包容的心態來面對,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就能撥動孩子心中愛的心弦,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讓他們在主動糾錯中感受到進步的快樂,成長的喜悅,而不是悔恨,壓抑與無助。一次成功的獲得,也許要經歷無數次挫折和付出作為代價;一次成功的喜悅背后可能要經歷一段艱辛的努力!把一顆關愛之心做為教育的基礎,只有這樣的付出,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