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軍
1、指導和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精加工和組織策略。“精加工”是指對學習材料做精細的加工活動,既通過在記憶材料的基礎上增加相關信息,來達到對新的材料記憶的學習方法。“組織策略”是將分散孤立的知識集合成一個整體并表示出它們之間關系的方法。
(2)注重復習和鞏固,提高知識的遷移能力。注重對已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可以組織好學生頭腦里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使他們在新的問題情景中具有效強的解決問題能力。
(3)促進學生將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重要的是讓學生直接參與對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并親自嘗試,讓學生與新的學習材料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組織問題、解決問題的體驗,使學得的陳述性知識轉為程序性知識。
2、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調控能力
(1)根據高中生的知識習得的特點,加強學習策略的應用和練習。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其認知結構已呈現復雜化、多樣化。他們的抽象思維水平逐步提高,不需借助具體事例也能掌握許多抽象概念;他們已能將學得的理論運用于實際,用理論解釋新現象,還能逐步掌握許多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時的學生不僅陳述性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程序性知識也有不少,并能逐漸獲得策略性知識。但是,他們對學習策略的應用少,經驗不足,在應用策略解決問題時容易出錯,有時還會束手無策。在教學中,教師有意地設置一些策略性問題,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能使學生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策略水平。
(2)注重學生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獲得策略性知識,在教學中,我發現學校能力弱的學生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較大的差異。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往往是由問題回溯到已知條件,在推導過程中看全部已知條件是否都能套用。這類學生在學習方法上之所以如此,和他們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策略掌握程度有關。例如,在學習企業經營者素質時,出示這樣一個思考題,有人概括說: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要有經濟學家的頭腦、哲學家的思維、政治家的眼光、軍事家的膽略。對此你有何看法?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根據他們掌握豐富的知識,很快就能抓住關鍵得出結論。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由于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就顯得一籌莫展,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我便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課堂上交流他們思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特別是他們再思考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是如何改進的,以及時如何思考自己所用的方法是否簡捷、有效。這樣可以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掌握如何運動嘗試、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掌握如何反省自己的思維,以選擇最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3)組織智優“尖子學生”進行小課題研究,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促進他們元認知的發展。組織活動過程是由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以及協同學和耗散結構理論等共同揭示出來的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客觀現象。他是指一個系統在沒有外部指令的條件下,其內部各個子系統(要素)之間能自行按照某種規則形成一定的結構與功能。并以其特定方式協同地朝某一方向發展的客觀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信息的收集、加要和處理的過程,也是學生改善自己內部知識結構的組織過程。研究表明,智優“尖子學生”和一般學生相比,具有很強的收集和吸收信息的能力,他們的抽象思維水平更高,更善于將學得的理論運用于實際,能用更多的方法加工和處理信息,而且他們還善于從外來的反饋中獲取調整自己學習行為的信息,自覺地在接受這些反饋信息過程中不斷進行息我檢測評價,及時協調自己的學習行為,表現出很強的組織能力。他們的學習速度快、效率高,他們的思維不僅具有獨特性,更顯露出創造性。這些都能在教學中得到具體的體現。研究性小課題的學習活動形式,能夠逐步培養智優“尖子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科學的解決問題方法,增強了他們的自我意識,提高了組織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促進了元認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