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27)
鋼結構方形多出口料倉有限元分析
呂家歡 李紹偉 呂 卓
(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27)
本文對方形多出口料倉的特點進行了ANSYS有限元分析,研究出料倉物料的載荷經驗計算,針對多出料口鋼倉進行了應力與變形設計分析。
多出口料倉;ANSYS有限元;箱型梁;計算分析
鋼倉通常僅作為小型緩沖倉或大型鋼筋混凝土筒倉的漏斗使用,隨著皮帶機輸送系統的發展,對鋼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鋼倉同時具備儲料和給配料的功能。通常,當倉壁計算高度與圓形筒倉內徑之比大于等于1.5時為深倉,小于1.5時為淺倉。本文研究的鋼結構多出口料倉,倉壁直段和傾斜段的尺寸比接近1:1.5,下面有四個出料口,按深倉計算,并對動態壓力系數進行選擇,同時利用有限元軟件對料倉結構進行了分析。
方形多出口料倉儲料為煤,額定容量為1000噸(1250m3),長12米,寬12米,高15.3米,料倉上部設有給料皮帶機,下部設有4個出料口,出料口為圓形,直徑為1800mm,料倉出料口處設有棒條閘門,用來給四個破碎機供料,料倉整體全部用鋼板和型鋼焊接或栓接而成,如圖1所示。

表1 儲料荷載計算

表2 最大應力分布

圖1 方形料倉工藝布置圖
工藝要求料倉上部設有兩條給料皮帶機,下部四個出料口分別給四個破碎機供料。如果空間允許,圓形料倉從結構受力方面是優選,而就分料功能而言,矩形料倉則較為簡單。根據布置的需要,選擇設計為方形料倉,并在料倉中下部位做箱型梁,對四個錐形分料漏斗來說,可起到支架作用,同時還擁有均勻分料的功能。

圖2 物料作用力分布模型

圖3 料倉結構整體應力云圖

圖4 料倉結構變形圖
2.1 計算依據
方形料倉結構的設計資料、圖紙,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07-2003),鋼筯混凝土筒倉設計規范(GB50077-2003)。
2.2 計算條件:
2.2.1 料倉結構設計需要計算的載荷種類:
恒載 DL :料倉結構自重,活載LD :物料作用力。
2.2.2 荷載組合
載荷組合一1.2DL+1.3LD;載荷組合二 DL+LD。
2.3 材料特性
1.2.1 試驗設置 1~6號池采用單層薄膜覆蓋,7~12號池采用雙層薄膜覆蓋,13~18號池為露天對照組,水深分設30、60 cm兩種水深,具體見表1。試驗期間,分別于2018年4月26日、5月3日進行了換水處理。
整個料倉結構使用的鋼板和型材均為Q345B。彈性模量E為210Gpa,泊松系數為0.3,密度均為7.85×103kg/ m3。屈服應力295~345 Mpa,破壞應力470~630 Mpa。
2.4 Q345B鋼材設計值:
鋼板厚t≤16 mm[δ]=310MPa,鋼板厚16≤t≤35 mm[δ]=295MPa,
鋼板厚35≤t≤ 50 mm[δ] =2 6 5 M P a,
鋼板厚50≤t[δ] =250MPa。
2.5 計算采用有限元法。
3.1 單元選擇
在進行有限元分析時,需要結合料倉的受力情況和結構特點,料倉是由型鋼和鋼板焊接或栓接而成的鋼結構,將鋼結構等效為彈性結構板單元。
3.2 模型中節點的確定遵循如下原則:
模型的節點作為鋼結構各部分的連接點,模型的節點作為鋼結構的施力點。
3.3 載荷
料倉結構有限元分析時的載荷主要是由儲存的物料產生的,物料作用力按深倉計算,物料作用力分布模型如圖2所示。
3.4 約束
料倉共設置二個層面與轉運機房連接。有限元分析時將上層面與轉運機房梁連接處約束水平方向的線位移,下層面與轉運機房梁連接處約束豎直方向的線位移。
因為料倉下部的四個出料口并不總是同時工作,所以物料分布會出現兩種情況:物料不均勻分布和滿倉物料均勻分布。物料在不均勻分布的情況下,料倉會承受偏壓。經過計算分析,當料倉三個出料口滿料,一個出料口無料時,偏壓情況最為嚴重。根據載荷組合一,對整個料倉結構進行應力分析,通過應力場普查,位于料倉上部的環形梁支撐處為整個結構最大應力的位置,應力值為151 MPa,料倉各部分結構的工作應力值均小于材料設計值,最大變形為7mm,料倉部分點的最大應力值見圖3,變形云圖見圖4。
5.1 以前,對鋼結構料倉的設計均是把料倉結構轉化為材料力學研究的桿件,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差距很大;如今,對鋼結構料倉的設計是根據規范手冊中對料倉的規定,通過把料倉劃分為深倉或淺倉的基礎之上進行分析,并采用有限元軟件進行三維計算,這種方式更接近料倉結構的實際情況。
5.2 在對設備進行工藝布置時,應兼顧料倉結構設計。對鋼結構多出口料倉來說,如果采用方形倉,結構設計的難點為倉內部區分物料區域的結構上面,采用箱型結構+圓形出料口能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結構受力也比較合理。對于和本文研究的特種結構類似的料倉,可以參照料倉設計規范的相關規定,按照本文提出的設計原則和計算分析方法進行結構設計。
[1]GB50077-2003.鋼筋混凝土筒倉設計規范[S].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4.
[2]李海旺,劉靜,樹學峰.褲型漏斗型鋼貯煤倉散料壓力分布研究[J].工程力學,2010.
TU24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獻標識碼: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