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妤薰 嚴良斌 王景權等
麻風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所引起的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的慢性傳染病。浙江省截止2010年底,累計發現麻風病人16 686例,尚有麻風現癥病人104例,屬于麻風病低流行區。為實現國家規劃要求的2020年消除麻風病危害的目標,大力開展麻風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促進病人的及時發現治療,消除麻風病的恐懼與歧視,為廣大麻風病受累者在社會的康復融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是實現相應控制目標的基礎性工程[1]。我國從2012年提出了“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理念[2],并制定了到2020年麻風病流行地區公眾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達到80.00%以上的具體目標。因此,深入分析目前社會公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曉情況及其人群特征,對于確立今后有針對性的科學的麻風病健康教育策略十分必要。根據《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實施方案(2012—2020年)》的要求,我們于2012年6—7月在我省麻風病流行地區的群眾中開展了一次專題調查,現將有關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多階段抽樣方法抽取樣本(除最后一階段采用系統抽樣方法外,其余各階段均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方法),第1階段從11個有麻風病流行的地級市中隨機抽取3個地級市(紹興,嘉興,寧波);第2階段分別從上述地區下轄的有麻風病存活受累者的6、7和11個縣(市、區)中各隨機抽取1個縣(市、區),分別為上虞、海寧、慈溪;第3階段分別從各自下轄的21、12和20個鄉鎮街道中各隨機抽取6個鄉鎮街道作為鎮級調查點,計18個鄉鎮街道;第4階段在各個鄉鎮街道中隨機抽取3個村(居委會),計54個村級調查點;第5階段由鎮村兼職麻風病防治醫師調查12~75歲的常住居民,在各村(居委會)中隨機抽取約20名村民,計1 063位為調查樣本。
1.2研究方法
根據有關文獻資料[3-4]及《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實施方案(2012—2020年)》精神,結合專家討論意見,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導語、樣本對象人口社會學情況以及關于麻風病傳染性、人群抵抗力、早期癥狀、防治機構、免費治療政策、殘疾預防方法、麻風病的可治愈性7條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問題。問卷先進行預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進行適當修訂,確立正式調查問卷。調查開始前對有關地區防治人員進行培訓,統一調查標準,由當地調查員深入調查個體家中,進行面對面詢問調查。調查前征求對象口頭知情同意,表格完成后現場檢查完成質量,確保無缺項、漏項和邏輯錯誤。
1.3統計方法
合格問卷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 11.5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及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調查顯示,浙江省公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總知曉率為40.73%,公眾基本知曉率僅占35.80%,很顯然,公眾這樣的知曉現狀不能滿足今后系統處理麻風病的傳染、殘疾及其社會問題的挑戰[5-8]。目前世界衛生組織麻風病強化戰略中已經要求到2015年新麻風病例殘疾率較2010年至少下降35%[9],全球整個麻風病防治體系也呈現出更加關注麻風病歧視干預、社會經濟康復等問題的趨勢[10-11]這些都急需強有力的麻風病健康教育和促進的配合。浙江省的廣大麻風病防治人員、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及大眾媒體今后應該在這方面加強合作,認真履行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的各自職責,如期完成2020年社會公眾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達到80.00%以上的目標。
本研究顯示,雖然目前麻風病實施免費診斷治療政策,但是社會群眾對于該信息的知曉率最低,僅為18.06%。這說明今后要加強該政策的宣傳力度,促進麻風病的發現與治療工作。對于麻風病的早期癥狀群眾知曉率也偏低,由于麻風病如果不能早期發現,往往會導致畸殘,還會加重麻風病的傳染和流行。因此,從控制麻風病的角度出發,這也是今后要大力進行宣傳普及的核心信息。總體看來,其余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曉率也不夠高,這說明加強相應的健康教育工作,選擇合適的健康教育策略,應該成為浙江省麻風病防治工作必須予以重視的問題。
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年齡組的人群對于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曉情況之間有著一定的差異。12~19歲人群對于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的基本知曉率僅為11.54%,這表明這個群體對于麻風病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存在一定的障礙。因此,應該加強對該群體專題的健康教育干預。有研究顯示,年輕的群體對于麻風病信息的掌握較快,而且,越早給予健康教育,對于其行為的影響力也越大,這對于消除麻風病歧視十分有利[12]。59~75歲年齡組的人群麻風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曉率也呈現一定程度下降的趨勢,沒有體現出年齡增長所帶來的信息知識積累效應。表明對于這個群體而言,可能在麻風病防治知識的更新方面要予以加強,應設計出符合老年人群特點的麻風病健康傳播策略,以發揮老年人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影響力。
4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10—2011年麻風病學學科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86-95.
[2]張國成,嚴良斌,沈建平.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實施工作指南[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61-64.
[3]Mankar MJ,Joshi SM,Velankar DH,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quality of life,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lief about leprosy disease among leprosy patients and community members in Shantivan Leprosy Rehabilitation centre,Nere,Maharashtra, India[J].J Glob Infect Dis,2011,3(4):378-382.
[4]王景權,吳李梅,許亞平,等.我國麻風病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4):441-443.
[5]Talhari S, Grossi MA, de Oliveira ML,et al. Hansen's disease: a vanishing disease? [J].Mem Inst Oswaldo Cruz,2012,107(1):13-16.
[6]王景權,侯啟年,潘春枝, 等. 我國麻風病例發現策略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8 (1):23-25.
[7]郝霞,李菊紅,王景權,等.我國麻風病殘疾護理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8(10):546-547.
[8]李菊紅,王景權,周愛林,等.浙江省不同麻風病防治一體化模式運行效果的評價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2,13(3):228-231.
[9]WHO.Enhanced Global Strategy for Further Reducing the Disease Burden Due to Leprosy(2011-2015):Operational Guideines(Updated)[M].SEA-GLP-2009.4:Printed in India , Regional office for South-East Asia,WHO.
[10]Van Brakel W, Cross H, Declercq E,et al. Review of leprosy research evidence (2002-2009) and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policy and practice[J]. Lepr Rev,2010,81(3):228-275.
[11]王玉英,李菊紅,王景權,等.麻風病康復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浙江預防醫學,2012,24(8):89-90,94.
[12]Nicholls PG, Ross L, Smith WC. Promoting early detection in leprosy--a literature review to identify proven and potential interventions addressing patient-related delay[J].Lepr Rev,2006,77(4):298-310.
(收稿日期:2013-08-13)
[4]王景權,吳李梅,許亞平,等.我國麻風病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4):441-443.
[5]Talhari S, Grossi MA, de Oliveira ML,et al. Hansen's disease: a vanishing disease? [J].Mem Inst Oswaldo Cruz,2012,107(1):13-16.
[6]王景權,侯啟年,潘春枝, 等. 我國麻風病例發現策略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8 (1):23-25.
[7]郝霞,李菊紅,王景權,等.我國麻風病殘疾護理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8(10):546-547.
[8]李菊紅,王景權,周愛林,等.浙江省不同麻風病防治一體化模式運行效果的評價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2,13(3):228-231.
[9]WHO.Enhanced Global Strategy for Further Reducing the Disease Burden Due to Leprosy(2011-2015):Operational Guideines(Updated)[M].SEA-GLP-2009.4:Printed in India , Regional office for South-East Asia,WHO.
[10]Van Brakel W, Cross H, Declercq E,et al. Review of leprosy research evidence (2002-2009) and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policy and practice[J]. Lepr Rev,2010,81(3):228-275.
[11]王玉英,李菊紅,王景權,等.麻風病康復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浙江預防醫學,2012,24(8):89-90,94.
[12]Nicholls PG, Ross L, Smith WC. Promoting early detection in leprosy--a literature review to identify proven and potential interventions addressing patient-related delay[J].Lepr Rev,2006,77(4):298-310.
(收稿日期:2013-08-13)
[4]王景權,吳李梅,許亞平,等.我國麻風病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4):441-443.
[5]Talhari S, Grossi MA, de Oliveira ML,et al. Hansen's disease: a vanishing disease? [J].Mem Inst Oswaldo Cruz,2012,107(1):13-16.
[6]王景權,侯啟年,潘春枝, 等. 我國麻風病例發現策略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8 (1):23-25.
[7]郝霞,李菊紅,王景權,等.我國麻風病殘疾護理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28(10):546-547.
[8]李菊紅,王景權,周愛林,等.浙江省不同麻風病防治一體化模式運行效果的評價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2,13(3):228-231.
[9]WHO.Enhanced Global Strategy for Further Reducing the Disease Burden Due to Leprosy(2011-2015):Operational Guideines(Updated)[M].SEA-GLP-2009.4:Printed in India , Regional office for South-East Asia,WHO.
[10]Van Brakel W, Cross H, Declercq E,et al. Review of leprosy research evidence (2002-2009) and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policy and practice[J]. Lepr Rev,2010,81(3):228-275.
[11]王玉英,李菊紅,王景權,等.麻風病康復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浙江預防醫學,2012,24(8):89-90,94.
[12]Nicholls PG, Ross L, Smith WC. Promoting early detection in leprosy--a literature review to identify proven and potential interventions addressing patient-related delay[J].Lepr Rev,2006,77(4):298-310.
(收稿日期:201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