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 錢夢華 劉小芹
5~19歲兒童、青少年是社會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青少年的死因分析和減壽評估是反映兒童、青少年健康和衡量少兒衛生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現對上海市虹口區1991—2011年兒童、青少年死亡資料進行分析,旨在了解兒童、青少年近年來死亡變化趨勢,為制定和開展兒童、青少年疾病綜合防治和有效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來源
1.1資料來源
以上海市虹口區1991—2011年5~19歲戶籍人群為監測對象。死因資料來自歷年生命統計報表,人口基本信息由公安部門提供。所有死因資料通過歷年死亡報告質量檢查,資料來源完整可靠。
1.2研究方法
病傷死因分類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9、ICD-10標準統一編碼。以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年齡結構為標準化人口資料,統計分析指標包括死亡率、死因構成和順位、潛在減壽年數(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潛在壽命率(PYLL率‰)平均減壽年數(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
3討論
3.1兒童青少年死亡率狀況
死因監測和分析可以衡量區域衛生狀況和疾病綜合防治策略效果,進而實現循證策略[1]。本研究顯示,1991—2011年虹口區5~19歲兒童、青少年死亡率為20.06/10萬,標化死亡率為23.45/10萬,2011年上海市兒童、青少年標化死亡率為37.18/10萬(與虹口區標準化人口一致);1991—2011年虹口區兒童、青少年死亡率低于上海市水平。20年間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高于男性,男、女性死亡率比值是1.48。從不同性別、年齡組減壽年數顯示,各性別年齡組SPYLL明顯高于虹口區PYLL,這可能與虹口區計劃生育工作做得較好有關。
3.2青少年死亡原因構成情況
20年中損傷中毒(7.39/10萬)和腫瘤(5.80/10萬)是構成5~19歲兒童、青少年病傷死亡的前2位主要死因,占5~19歲兒童、青少年死亡的65.74%。進一步評價損傷中毒、腫瘤對人群健康壽命影響,結果顯示,損傷中毒PYLL是12 035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36.29%,腫瘤為9 690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29.22%,分別排在標化減壽率的前2位。表明了損傷中毒、腫瘤這兩大疾病對兒童、青少年生命健康危害的嚴重性和特殊性,應當成為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控制的重點。從男、女性損傷中毒、腫瘤死亡率可見,男性損傷中毒、腫瘤死亡率分別是女性的1.89、1.47倍,可見損傷中毒、腫瘤對兒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威脅男性大于女性。
3.3預防損傷中毒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的改變,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的傳染病、營養不良已被損傷中毒所代替,損傷中毒已成為兒童、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虹口區5~19歲兒童、青少年首位死因即損傷中毒,同時也位居男女性首位死因。損傷中毒中主要死亡原因分別為自殺(20.97%)、交通事故(15.05%)和意外中毒(13.98%),提示在進行損傷中毒干預措施中,尤其要完善兒童、青少年自殺預警機制、交通安全預防和生命保護健康教育,針對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特征,聯合衛生、教育、公安等社會各部門,構建家庭、學校、醫院和社區健康支持性環境,維護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2-4]。
本研究除了死亡率、死因構成和順位等生命統計指標外,還結合使用PYLL、PYLL率、AYLL等健康測量指標,進一步評價疾病“早死”對人群壽命危害影響,全面地反映疾病負擔特征和人群的健康狀況。[HJ*3][HJ]
4參考文獻
[1]費小兢.2005年吳中區居民主要死因減壽年數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6):453-455.
[2]楊功煥,黃正京,譚建,等.中國人主要衛生問題-全國疾病監測死亡資料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6,17(4):199-202.
[3]王聲涌.死因分析與評價方法的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6,17(4):239-241.
[4]周天樞,鄭弘,陳崇幗.平均減壽年數及其標準方法探討[J].中國衛生統計,1998,15(2):42-44.
(收稿日期:2013-06-18)
5~19歲兒童、青少年是社會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青少年的死因分析和減壽評估是反映兒童、青少年健康和衡量少兒衛生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現對上海市虹口區1991—2011年兒童、青少年死亡資料進行分析,旨在了解兒童、青少年近年來死亡變化趨勢,為制定和開展兒童、青少年疾病綜合防治和有效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來源
1.1資料來源
以上海市虹口區1991—2011年5~19歲戶籍人群為監測對象。死因資料來自歷年生命統計報表,人口基本信息由公安部門提供。所有死因資料通過歷年死亡報告質量檢查,資料來源完整可靠。
1.2研究方法
病傷死因分類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9、ICD-10標準統一編碼。以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年齡結構為標準化人口資料,統計分析指標包括死亡率、死因構成和順位、潛在減壽年數(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潛在壽命率(PYLL率‰)平均減壽年數(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
3討論
3.1兒童青少年死亡率狀況
死因監測和分析可以衡量區域衛生狀況和疾病綜合防治策略效果,進而實現循證策略[1]。本研究顯示,1991—2011年虹口區5~19歲兒童、青少年死亡率為20.06/10萬,標化死亡率為23.45/10萬,2011年上海市兒童、青少年標化死亡率為37.18/10萬(與虹口區標準化人口一致);1991—2011年虹口區兒童、青少年死亡率低于上海市水平。20年間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高于男性,男、女性死亡率比值是1.48。從不同性別、年齡組減壽年數顯示,各性別年齡組SPYLL明顯高于虹口區PYLL,這可能與虹口區計劃生育工作做得較好有關。
3.2青少年死亡原因構成情況
20年中損傷中毒(7.39/10萬)和腫瘤(5.80/10萬)是構成5~19歲兒童、青少年病傷死亡的前2位主要死因,占5~19歲兒童、青少年死亡的65.74%。進一步評價損傷中毒、腫瘤對人群健康壽命影響,結果顯示,損傷中毒PYLL是12 035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36.29%,腫瘤為9 690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29.22%,分別排在標化減壽率的前2位。表明了損傷中毒、腫瘤這兩大疾病對兒童、青少年生命健康危害的嚴重性和特殊性,應當成為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控制的重點。從男、女性損傷中毒、腫瘤死亡率可見,男性損傷中毒、腫瘤死亡率分別是女性的1.89、1.47倍,可見損傷中毒、腫瘤對兒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威脅男性大于女性。
3.3預防損傷中毒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的改變,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的傳染病、營養不良已被損傷中毒所代替,損傷中毒已成為兒童、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虹口區5~19歲兒童、青少年首位死因即損傷中毒,同時也位居男女性首位死因。損傷中毒中主要死亡原因分別為自殺(20.97%)、交通事故(15.05%)和意外中毒(13.98%),提示在進行損傷中毒干預措施中,尤其要完善兒童、青少年自殺預警機制、交通安全預防和生命保護健康教育,針對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特征,聯合衛生、教育、公安等社會各部門,構建家庭、學校、醫院和社區健康支持性環境,維護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2-4]。
本研究除了死亡率、死因構成和順位等生命統計指標外,還結合使用PYLL、PYLL率、AYLL等健康測量指標,進一步評價疾病“早死”對人群壽命危害影響,全面地反映疾病負擔特征和人群的健康狀況。[HJ*3][HJ]
4參考文獻
[1]費小兢.2005年吳中區居民主要死因減壽年數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6):453-455.
[2]楊功煥,黃正京,譚建,等.中國人主要衛生問題-全國疾病監測死亡資料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6,17(4):199-202.
[3]王聲涌.死因分析與評價方法的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6,17(4):239-241.
[4]周天樞,鄭弘,陳崇幗.平均減壽年數及其標準方法探討[J].中國衛生統計,1998,15(2):42-44.
(收稿日期:2013-06-18)
5~19歲兒童、青少年是社會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青少年的死因分析和減壽評估是反映兒童、青少年健康和衡量少兒衛生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現對上海市虹口區1991—2011年兒童、青少年死亡資料進行分析,旨在了解兒童、青少年近年來死亡變化趨勢,為制定和開展兒童、青少年疾病綜合防治和有效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來源
1.1資料來源
以上海市虹口區1991—2011年5~19歲戶籍人群為監測對象。死因資料來自歷年生命統計報表,人口基本信息由公安部門提供。所有死因資料通過歷年死亡報告質量檢查,資料來源完整可靠。
1.2研究方法
病傷死因分類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9、ICD-10標準統一編碼。以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年齡結構為標準化人口資料,統計分析指標包括死亡率、死因構成和順位、潛在減壽年數(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潛在壽命率(PYLL率‰)平均減壽年數(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
3討論
3.1兒童青少年死亡率狀況
死因監測和分析可以衡量區域衛生狀況和疾病綜合防治策略效果,進而實現循證策略[1]。本研究顯示,1991—2011年虹口區5~19歲兒童、青少年死亡率為20.06/10萬,標化死亡率為23.45/10萬,2011年上海市兒童、青少年標化死亡率為37.18/10萬(與虹口區標準化人口一致);1991—2011年虹口區兒童、青少年死亡率低于上海市水平。20年間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高于男性,男、女性死亡率比值是1.48。從不同性別、年齡組減壽年數顯示,各性別年齡組SPYLL明顯高于虹口區PYLL,這可能與虹口區計劃生育工作做得較好有關。
3.2青少年死亡原因構成情況
20年中損傷中毒(7.39/10萬)和腫瘤(5.80/10萬)是構成5~19歲兒童、青少年病傷死亡的前2位主要死因,占5~19歲兒童、青少年死亡的65.74%。進一步評價損傷中毒、腫瘤對人群健康壽命影響,結果顯示,損傷中毒PYLL是12 035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36.29%,腫瘤為9 690人年,占死亡全部PYLL的29.22%,分別排在標化減壽率的前2位。表明了損傷中毒、腫瘤這兩大疾病對兒童、青少年生命健康危害的嚴重性和特殊性,應當成為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控制的重點。從男、女性損傷中毒、腫瘤死亡率可見,男性損傷中毒、腫瘤死亡率分別是女性的1.89、1.47倍,可見損傷中毒、腫瘤對兒童、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威脅男性大于女性。
3.3預防損傷中毒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的改變,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的傳染病、營養不良已被損傷中毒所代替,損傷中毒已成為兒童、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虹口區5~19歲兒童、青少年首位死因即損傷中毒,同時也位居男女性首位死因。損傷中毒中主要死亡原因分別為自殺(20.97%)、交通事故(15.05%)和意外中毒(13.98%),提示在進行損傷中毒干預措施中,尤其要完善兒童、青少年自殺預警機制、交通安全預防和生命保護健康教育,針對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特征,聯合衛生、教育、公安等社會各部門,構建家庭、學校、醫院和社區健康支持性環境,維護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2-4]。
本研究除了死亡率、死因構成和順位等生命統計指標外,還結合使用PYLL、PYLL率、AYLL等健康測量指標,進一步評價疾病“早死”對人群壽命危害影響,全面地反映疾病負擔特征和人群的健康狀況。[HJ*3][HJ]
4參考文獻
[1]費小兢.2005年吳中區居民主要死因減壽年數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6):453-455.
[2]楊功煥,黃正京,譚建,等.中國人主要衛生問題-全國疾病監測死亡資料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6,17(4):199-202.
[3]王聲涌.死因分析與評價方法的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6,17(4):239-241.
[4]周天樞,鄭弘,陳崇幗.平均減壽年數及其標準方法探討[J].中國衛生統計,1998,15(2):42-44.
(收稿日期: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