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了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后,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已經到來,而且非常嚴峻。經濟增長進入中速運行階段,結構調整進入實質階段,市場化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業自由化加快,銀行監管加強,市場準入放松,金融創新加快,金融脫媒加速,互聯網金融大潮來勢猛,競爭更加激烈。中國銀行業正在積極地應對。
需要正確地分析面臨的挑戰,對它們進行非常理性的梳理。第一個維度是要分析在這些挑戰當中,哪些是在別國銀行業發展史上曾經經歷過的,哪些是在中國銀行業當前面臨的獨特性問題。如果是前者,如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經濟下行、金融自由化等,問題相對好辦。中國金融業總體上是從別國引進過來的,具有后發優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他國當年銀行業遇到類似問題時的經驗進行總結,從人家的現成經驗中吸取營養。如果是后者,我們就需要分析這些挑戰的本質,而不是只看到問題的表象,如互聯網金融在國外是未曾有過的,其本質上是一種渠道創新、金融脫媒還是一種全新的具有顛覆性的金融業態?當然,另一個中國獨特性的問題可能是上述挑戰不是一個一個按照某種順序先后出場,而是一齊上陣。第二個維度是分析在這些挑戰,哪些是一次性的(偶然的),哪些則是長期性的、趨勢性的,而哪些則是周期性的。第三個維度是分析在這些挑戰中,哪些是結束行業保護而回歸行業正常發展的措施,哪些可能是整個行業的新趨勢(如全球統一的新監管措施的出臺),因此,我們需要理解的是什么是正常的銀行業發展邏輯。第四個維度則是要回歸常識,變是永恒的,任何行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都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任何行業都有興衰規律。
制定正確的戰略并落到實處。我們的專家也好,監管者也好,總說中國銀行業同質化傾向嚴重。其實,在整個行業發展環境寬松和競爭并不充分的條件下,同質化是必然的結果。當面臨不利的外部環境時,差異化才成為可能。因此,不同銀行根據各自個性情況來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為各位戰略部老總提出了新課題。然而,戰略并不是某個部門的事情,而是由董事會統領的頂層設計的大事。目前,不少銀行引入大牌咨詢公司來謀劃戰略規劃,表明銀行高層對這一問題的重視。但是,這個戰略規劃的制定最終取決于銀行內部對問題有清醒的認識和落實的決心。
強化內功,推動精細化管理。銀行要適應變化的形勢,兩個基本功是最為重要的。一是產品創新能力。對市場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是任何企業應對任何挑戰的不二法門。任何戰略不可能窮盡一切可能發生的挑戰,這就需要銀行的組織體系具有快速自我創新的機制,通過產品創新、渠道創新、服務創新和流程創新來適應客戶變化的需求和抓住增量客戶。二是管理創新能力。我曾經在一篇評述兩家經營得不錯的信用社的文章中說過“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意思是說大凡經營得不錯的金融機構,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其中,管理因素是最重要的。無須置疑的是中國銀行業高利潤時代已經過去。銀行一手要抓增量,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但非常困難;另一手就得狠抓管理了,從成本節約的角度去要效益。這就需要管理的精細化。由奢入儉難,在這方面的工作可能會引起整體員工的不適應。形勢使然,銀行業要有過緊日子的準備,因此,我認為轉型最關鍵的可能就是粗放型管理到精細化管理。
(作者系中信銀行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