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超
【食品質量狀況調研報告 第11期】
我國嬰幼兒食品行業質量報告
文/黎超
嬰幼兒食品通常是指適用于0~12月齡嬰兒和12~36月齡幼兒配方及輔助食品。根據食品生產許可(QS)產品分類,嬰幼兒食品包含乳制品的嬰幼兒配方粉和特殊膳食食品中的嬰幼兒配方谷粉。
依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嬰幼兒食品可細分為嬰幼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具體分類見表1。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必須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按照患者個體的特殊狀況或需求來使用,故一般使用多見于醫院。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嬰幼兒食品主要是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嬰幼兒營養米粉。截至2013年底,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統計數據,共有128家企業獲得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分布于2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其中生產企業較多的省份有黑龍江40家、陜西19家(包含嬰幼兒羊乳粉企業15家),上海共有4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
2013年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總產量約70萬噸,同比增長15%左右,進口約12萬噸(包括網購乳粉),同比增長36.3%。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企業54.5萬家,市場銷售額接近400億元,總體特征如下:

以嬰幼兒配方乳粉為例,雖然現有國產品牌和種類較多,但年產量在3萬噸以上的企業僅有3家,普遍規模較小,裝備水平偏低,市場也主要面向二三線城市。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產業則是剛剛起步,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我國嬰幼兒食品工業起步較晚,市場上的相關產品以外資品牌居多,如“雅培”、“惠氏”、“美贊臣”長期壟斷一線城市的高端嬰幼兒配方食品市場。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國產奶粉制品企業也在不斷壯大,出現了“貝因美”、“雅士利”、“圣元”等知名品牌,但出于對國內奶源的不信任和為了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國產品牌配方食品不少采用了進口原料奶粉進行生產,或者直接在國外投資建廠。

我國從2012年開始第四輪生育小高峰,新生嬰兒的數量將維持在1 600萬以上。嬰幼兒配方食品的市場需求量每年約70萬噸,嬰幼兒輔助食品的市場需求量每年約為50萬噸,并且保持上升趨勢。隨著“單獨二胎”政策的出臺,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價值將在千億元以上。

表1 嬰幼兒食品分類
嬰幼兒配方乳粉是廣大嬰幼兒的主要食品,其質量安全直接關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系億萬家庭的幸福和國家民族的未來。我國高度重視嬰幼兒配方食品質量安全工作,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整治工作,嬰幼兒配方食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2014年,依照最新《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組織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換證和再審核工作,2014年5月31日之前將完成所有的換證審查工作。新版審查細則參照藥品管理的辦法和措施,進一步嚴格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條件,重點提高了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原輔料質量、產品配方、產品追溯、檢驗檢測和自主研發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通過本次許可證重審,許多規模小、質量有隱患的生產企業會被淘汰出局,嬰兒配方乳粉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
為了維護消費者利益,加強嬰幼兒食品監管力度,我國各級監督機構加強了對嬰幼兒食品質量監督抽查,表2列舉了近年來國家及部分地方省市嬰幼兒食品質量抽查結果。監督抽查主要針對嬰幼兒配方食品中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元素、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害物質,如總砷、鉛、黃曲霉毒素、亞硝酸鹽、菌落總數、致病菌等涉及人體健康的安全衛生指標進行檢驗。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主要存在以下質量問題:

維生素、礦物元素(如鐵、鋅等)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基本營養成分指標,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對每項指標都有嚴格的范圍要求,超出或者達不到標準都是不合格產品。嬰幼兒食用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產品,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未能及時補充相應的營養,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便會受到影響。現代研究表明,人體的必需脂肪酸是亞油酸和α-亞麻酸。必需脂肪酸是指機體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脂肪酸。尤其是嬰兒階段,這些物質的缺乏對于嬰兒的組織器官發育,特別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可能產生嚴重不良影響。GB 10765-2010《嬰兒配方食品》中對它們的比值范圍進行了規定。比值不合格可能是由于配方設計、原料含量低或是生產過程中的添加隨意性造成。

菌落總數超標。菌落總數反映了產品的衛生狀況,該指標的超標提示相關企業的生產環境、設備、人員衛生可能存在衛生流程操作不規范、過程控制不嚴等問題。

表2 國家及部分省市的嬰幼兒食品監督抽查結果
黃曲霉毒素不合格。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嬰幼兒配方谷粉類產品中。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寄生曲霉等產生的代謝產物。當糧食未能及時曬干及儲藏不當時,往往容易被黃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產生此類毒素。黃曲霉毒素對肝臟的損害較大,還會降低機體免疫能力。

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動物性原料的嬰幼兒輔助食品中,如肉松、肝粉等。重金屬通常會在人體內發生富集效應,尤其是對抵抗力差的嬰兒,從而導致一些慢性疾病,影響正常生理功能。

現行的有:NY/T 1714-2009《綠色食品嬰幼兒谷粉》、GB 10765-2010《嬰兒配方食品》、GB 10767-2010《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GB 10769-2010《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GB 10770-2010《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GB 25596-2010《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

嬰幼兒食品中添加劑種類繁多,以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涉及的檢測標準有:GB 5413.3-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測定》、GB 5413.5-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測定》、GB 5413.9-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維生素A、D、E的測定》、GB 5413.10-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維生素K1的測定》、GB 5413.11-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維生素B1的測定》、GB 5413.12-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維生素B2的測定》、GB 5413.13-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維生素B6的測定》、GB 5413.14-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維生素B12的測定》、GB 5413.15-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煙酸和煙酰胺的測定》、GB 5413.16-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葉酸(葉酸鹽活性)的測定》、GB 5413.17-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泛酸的測定》、GB 5413.18-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維生素C的測定》、GB 5413.19-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游離生物素的測定》、GB/T 5413.20-2013《嬰幼兒配方食品和乳粉膽堿的測定》、GB 5413.21-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鈣、鐵、鋅、鈉、鉀、鎂、銅和錳的測定》、GB 5413.22-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磷的測定》、GB 5413.23-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碘的測定》、GB 5413.24-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氯的測定》、GB 5413.27-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脂肪酸的測定》、GB 5413.29-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溶解性的測定》、GB 5413.30-2010《乳和乳制品雜質度的測定》、GB 5413.31-2013《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脲酶的測定》、GB 5413.35-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β-胡蘿卜素的測定》、GB 5413.36-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測定》。

前兩年頒布了兩項特殊膳食用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分別是GB 23790-2010《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和GB 29923-2013《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范》。

目前,特殊膳食食品中常用的食品營養強化劑主要有: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等。GB 14880-2012《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對其使用品種、來源和限量作了相應規定(詳見表3、表4)。

要確保營養素的含量,必須從源頭抓起,加強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嚴格按照標準進行配方,規范生產流程,加強過程監管,以確保最終產品的營養素強化劑含量。

嬰幼兒的抵抗力特別弱,嬰幼兒食品中對微生物的要求嚴于常規食品,企業必須按照藥品生產規范來進行生產。企業應加強衛生規范操作培訓,嚴格原材料、過程半成品、產品微生物的檢測等。

加強原材料的生產及進貨渠道的溯源管理,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原料類供應商的選擇,在源頭將重金屬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表3 允許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的營養強化劑

表4 僅允許用于部分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其他營養成分及使用量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企業是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嬰幼兒配方食品企業要落實專人的質量安全負責制度,加強嬰幼兒配方食品原料的選購、配方研制的審核、生產過程的控制、產品檢驗和出廠。同時生產經營單位和進口商必須落實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先行賠償和追償制度,按照“誰生產誰負責、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進行賠償。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嬰幼兒食品屬于特殊膳食用食品,2013年8月,國家衛計委發布了特殊膳食類食品標準清理建議:將GB/T 22570-2008《輔食營養補充品通用標準》修訂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將NY/T 1714- 2009《綠色食品嬰幼兒谷粉》歸為認證認可標準,不納入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前些年受三鹿奶粉事件影響,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聲譽嚴重受損,大量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涌入我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市場上能見到的進口品牌有來自3個國家和地區的89個品牌。2012年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共查出不合格進口乳制品318批次566噸,其中不合格嬰幼兒配方乳粉43批次共80.95噸;2013年某些造假案也說明當下的進口產品也是良莠不齊。在此提醒消費者,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消費應回歸理性,進口的不一定是高品質的。同時,希望通過企業不斷的努力,重塑國產嬰幼兒品牌品質形象。
(作者單位: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