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國榮
讓質量成為松江發展之魂
文/吳國榮
作為全國25座爭創城市中僅有的2座直轄市區級城市、上海首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唯一“代表”,松江區早在2012年就以“魅力松江、崇尚質量”為城市質量精神,積極貫徹落實《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在上海各區(縣)中率先實施“質量強區”戰略,開展創建首批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工作。如今,質量在松江已經成為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追求、一種氛圍,并凝聚成松江發展的靈魂。
當前,松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區委、區政府深刻意識到,質量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要實現轉型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需求,需要有更強的質量基礎作保證。因此,區政府把質量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質量工作機制、質量公共服務體系和質量監管體系,城市綜合質量水平不斷提升。
通過兩年的創建,松江質量工作緊緊圍繞改革發展大局,圍繞質量發展和質量安全兩個主題,牢牢抓住“質量為本”這一關鍵點,傳承質量精神、創新質量管理、提升質量內涵,全力建設文化之城、創新之城、信譽之城、智慧之城、宜居之城,使得質量發展成果全民共享,處處彰顯出松江魅力。
松江,古稱華亭,是上海歷史文化的發祥地。當六千年前的古代先民在此刀耕火種時,便鑄就了崇尚質量的偉大靈魂。從我國現存最早的書法真跡西晉《平復帖》,到黃道婆的“松江布”,再到松江新城的建設,都見證、實踐著松江崇尚質量,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為探尋當代松江的質量精神,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尋找身邊質量典型人物的活動,聚焦了一線操作工、企業經營者、質量檢驗員、游樂設施保養工、藥店煎藥工、建筑工人身上的質量品質。通過對典型事跡的宣傳,展現出了質量工作者的優秀風采,激發了廣大質量工作者的熱情和動力。
在文化引領方面,區政府依托松江大學城豐富的文化資源,發揮質量文化的輻射效應,相繼組織開展校園參觀日、歷史文化講座、開放課程、管理論壇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累計開設講座3 000余次,促進了質量知識的普及和宣傳。
隨著與高校間合作的不斷深入,松江建立了知識創新激勵機制,構建高層次人才培訓平臺。如上海科技創業基金會松江分會投入運營,設立了“產學研”專項資金,調動大學城智力資源融入松江,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助推松江發展質量的新引擎。

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松江堅持質量優先,把握質量導向,勇于沖破體制機制束縛,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在更高層次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全面提質增效。
松江率先在全國實施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現已有家庭農場1 267戶,承擔了全區90%糧田的生產任務,秋糧單產實現“八連增”。創新的發展模式得到中央高層關注,2013年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也把松江家庭農場模式列入交流議題。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家庭農場經營模式,不僅在松江召開農村工作現場會,還要求把家庭農場的建設經驗立項固化為地方標準。今年3月14~16日,央視新聞聯播以“農民更職業、更體面、更有前途”為主題連續三天作詳細報道,全面展示了松江新農村的傲人風采。
孜孜不倦的質量追求,也讓松江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質量飛速提升,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如漕河涇松江新興產業園,作為首個由市政府認定的“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示范基地,以其獨特的質量理念,向以產業發展帶動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產城融合的示范區邁進。2013年,區政府與市質監局、市經信委簽署《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暨實驗基地建設》合作備忘錄,共同建設上海松江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已有14家檢測機構入駐服務中心,全區檢驗檢測資源配置得到有效整合。
一直以來,松江充分發揮政府的示范引領作用,以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為核心,強化全區的社會信用意識,著力構建“誠信松江”。
作為全市2個全國企業質量信用檔案數據系統建設試點區(縣)之一,松江建立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和以物品編碼等為溯源手段的預包裝產品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建檔率均達到100%。在建筑工程領域,建立了松江區建設工程遠程監控管理系統,具有質量安全監督、信訪管理、應急處置、統計分析等多項功能。
松江建立企業質量信用分類管理制度,試點質量信用獎懲機制,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歸集工商、商旅、物價、質監、食藥監、衛生等監管部門在依法履職過程中產生的企業質量信用信息,建立部門間質量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機制。實施食品藥品黑名單制度,在進出口產品領域建立以“即時布控”、“隨降隨升”、“信譽黑名單”為核心的失信懲戒制度。
除此之外,松江還在企業中開展誠信倡議活動,宣讀質量誠信倡議書,鼓勵企業簽訂《質量誠信承諾書》,培育誠信經營土壤。
建設智慧城市,是松江踐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新一輪信息化加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創建活動中,松江創新性地將質量工作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不但豐富了質量管理的信息載體,也促進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質量管理運用。
2012年,松江在全國率先開展產品質量傷害監測工作,現已在3家二級醫院和14家社區衛生院設立傷害監測點,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時報送相關信息。兩年來,共收集產品傷害信息6萬余條,直接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和中國疾控中心進行統計分析,為政府部門進行產品質量管理提供依據和線索。2013年,松江在榮樂社區探索建立了全國首個社區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點,搜集產品缺陷信息和產品傷害信息,實現產品召回信息的及時傳遞和缺陷產品的及時處置。
松江還在全市率先建成區域臨床影像診斷中心、遠程心電中心和臨床檢驗中心,利用信息手段實施傳送病例信息,實現統一接入、統一質控標準,把大醫院的優質資源送到居民家門口。
松江新城是全市率先建成的郊區新城,松江也始終把居民生活的質量高低,作為城市是否宜居的關鍵性指標。
2012年,松江在全市率先提出行政審批改革目標,一個產業項目的行政審批時間,從587個工作日縮短到186個工作日。2013年,又將原先分散在50多個部門和機構的近500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集中起來,在擁有2.5萬平方米辦事大廳、268個服務窗口、311個工作室的松江行政服務中心,實現了“一口受理、一門辦理、一站服務”,減少了審批流轉環節,讓企業和市民跨進一扇門,解決百件事。
在食品安全領域,實施餐廚廢棄油脂收運全程電子化監管,全區2 400多家產油單位全部被納入到電子化監管系統,實現交易情況實時受控,并實施GPS定位跟蹤。標準化菜場全部建立豬牛羊肉、水產、蔬菜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統,在農貿市場試點設立蔬菜殘留農藥檢測實驗室。在電梯安全領域,由上海永大電梯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無線遠程報警系統,已在電梯上實現應用,具備異常自動預警、故障自動發報、自動安撫語音等8項功能。
生活環境是市民宜居指標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松江在生活垃圾處置量控制、分類減量、分類試點場所現場評測和工作創新方面以91.6分位列全市8個郊區(縣)之首。2013年,全區日均處置生活垃圾1 021.23噸,比2010年減量20.48%,超額完成了全市三年減量15%的指標任務,在全市各區(縣)位列第一。目前,生活垃圾分類已實現覆蓋327個居住區、94個行政村、141所學校、468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60個菜場。
質量發展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質量發展是松江轉型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已經對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質量工作指明了方向。松江將持續貫徹“魅力松江、崇尚質量”的城市質量精神,堅持以質取勝,實施質量強區,增強質量發展的活力、動力和后勁,建設更加美好的新松江。
(作者:上海市松江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