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王 莉,王玉蘭,史晉萍,施 卉,殷亞偉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長久以來為華夏兒女的身心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1],在診治疾病、維護人類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醫藥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疾病思想,積累總結了大量預防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將其積極應用到老年人的疾病預防、促進健康和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發展前景,對解決老齡社會中老年人的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保健問題,以及中醫藥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中醫藥學不論在預防,還是治療上都有其獨特的優勢[2]。我們結合干休所老干部醫療保健工作實際,在全所70名老干部及遺屬中,對中醫藥保健的認知度和近3年中使用中醫中藥保健治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總結如下。
1.1 調查對象 以調查表的方式,對全所70名老干部及遺屬近3年選用中醫中藥情況進行調查、匯總和分析,調查對象包括男性62名,女性8名,平均年齡88歲。
1.2 調查內容 調查表共含7個項目,20個子項,7個項目分別為:①您對中醫中藥有哪些認識?②您患病后選擇就醫方式有哪些?③您選擇中醫中藥診治哪些疾病?效果如何?④您常用哪些中醫藥治療方法?⑤您認為使用中醫藥優缺點有哪些?⑥您日常服藥中使用中藥的種類有幾種?⑦您對干休所使用中醫藥有何建議?
1.3 調查方法 包括:①老干部就醫選擇現狀調查;②康復、非藥物治療、心理咨詢、家庭護理、針灸、按摩、刮痧、理療病種調查;③中藥服用調查;④服用中成藥防治疾病調查。其中①、②項由分片醫生負責,在巡診過程中,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并統計匯總,第③、④項由藥房工作人員統計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醫藥保健認知度調查 通過對全所70名老干部及遺屬就醫選擇現狀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99份,去除死亡因素,回收率95%,結果見表1。愿單純就診西醫的近3年平均占調查總人數的9.6%;愿就診中西醫結合的占67.8%;愿就診中醫的占22.6%;各年度就診方式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單純選擇西醫與中醫就醫者之比為1∶9.5(19/180)。

表1 老干部及遺屬對中醫藥保健認知度調查[n(%)]
2.2 治療種類及治療情況調查 通過康復、非藥物治療、心理咨詢、家庭護理,針灸、按摩、刮痧、理療等治療調查,老干部及遺屬經常使用中醫治療的病種,主要有腰椎間盤突出癥、頸及腰椎骨質增生、肩周炎、脈管炎、帶狀皰疹、丹毒等疾病,涉及骨關節、皮膚、血管、神經等系統疾病,涉及病種11種,平均治愈率13%(26/199)、有效率83%(165/199)、無效率12%(24/199)。
2.3 藥物使用情況調查 結果見表2。老干部常用中成藥種類81種,以丸散劑為主,其中針對心腦血管、腫瘤等疾病和滋補肝腎,占臨床用藥24.3%(20/81)。服用中成藥物種類中,各年度就診方式間相差不顯著(P>0.05)。
3.1 充分發揮中醫藥在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醫對處于“兩高期”的老干部、老阿姨的醫療保健工作,可以在多方面發揮醫療保健優勢,可以提供更有特色和可能的條件,有利于制訂個性化的治療和健身方案。從表1可見,中醫藥得到老干部的普遍認可,尤其是就診中西醫結合占多數,并呈逐年增加趨勢,而單純就診西醫和單純就診中醫者呈逐年下降趨勢。針對老年人生理上功能減退,生活上行動不便,精神上孤獨寂寞等特點,我們在老干部醫療保健工作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使健康者了解健康,亞健康者達到健康,不健康者趨向健康[3],讓中醫藥的簡、便、效、廉的治療手段不再流于評價,而是結合實際用于老干部、老阿姨的醫療保健工作中,同時也可使中醫得以發展[4]。
3.2 應用傳統中醫理論,提高保健工作水平 干休所開展康復、非藥物治療、心理咨詢、家庭護理、針灸、按摩、刮痧、理療等治療是老干部、老阿姨非常歡迎的療法。中醫藥在亞健康與慢性病的防治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已被大量的醫學實踐所證實,中醫學歷來重視運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動態辨證施治觀、中醫“治未病”的預防觀等理論指導治療和維護人類的健康,具有中醫特色的診療手段亦彌補了現代健康管理手段的不足。健康管理為個體和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健康信息,而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中醫辨證論治的臨床研究,則為中醫現代化研究開辟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建立中醫證候的數學判識模式并用于臨床療效的評價,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5]。對老年人群實行健康管理尤其從體質角度進行健康管理,按體質不同制定鍛煉方式,通過進行生活方式的指導和健康咨詢,從而減少和延緩老年病的發生發展[6-7],提高老干部生活質量和個性化健康管理,更好地開展老干部醫療保健工作。
3.3 合理利用中醫藥,確保醫療保健工作安全有效實際工作中,中醫藥的優勢在于療效好、不良反應小、預防保健作用明顯[8],既可提高老干部及遺屬的健康水平,又可減少藥物治療不良反應和降低醫療費用,還可以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技能和質量,是項一舉多得的好事。從表2可以看岀,服用1種以上中成藥占到7成以上,中醫藥在老干部保健中起到重要作用。現今的西醫療法廣為流行,西藥種類繁多,對不精通藥物療效與不良反應的患者來說,這也加大了他們應用對癥且不良反應小的藥物的難度,且西藥的毒性往往較中藥大,如果選錯藥品更易危害健康;相比之下,中藥的毒性小,藥方是中醫師通過了解患者的病情開出的,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用藥錯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高藥物的療效[9]。實際工作中注意不能矯枉過正,延誤疾病的正確診治和對危重癥的及時施救,對一些用西醫藥診治具有優勢的病種,采取西醫藥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診治,有利于患者的及時救治,同時還要掌握嚴格的轉診指征,在需要轉診或老干部急診時,按級轉診并及時啟動搶救預案,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以免貽誤搶救時機。總之,中醫藥學在醫學模式、理論特點和診療方法上,對老年病的防治都具有明顯的優勢,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干休所醫療保健中的優勢作用,對降低老年病的發病率,積極應對老齡社會具有戰略意義。

表2 老干部及遺屬服用中成藥種類情況[n(%)]
[1]孫 振,朱 役,陳興東.加強軍隊療養院中醫藥工作的幾點思考[J].東南國防醫藥,2013,15(3):306-307.
[2]徐厚平.中醫藥在老齡社會老年人醫療保健中的地位[J].衛生軟科學雜志,2008,22(8):301-302.
[3]聶懷利.療養院在“治未病”中的優勢[J].中國療養醫學雜志,2009,18(5):411.
[4]曲 濤,孫志梅.中醫藥在社區醫療服務中的作用[J].哈爾濱醫藥,2012,32(3):221.
[5]劉建華,曾金雄,楊家輝.中醫藥干預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進展[J].東南國防醫藥,2008,10(5):359-360.
[6]盛 紅,張 宏,郝瑪麗.中醫治法輯要[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1.
[7]余奕琿,史 鋒,李水晴,等.軍隊離休干部健康管理現狀與對策[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3,27(5):353-354.
[8]郭郡浩,王玲玲,姚茹冰.南京軍區某部官兵對中醫藥認識的問卷調查[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2):185-186.
[9]蘇永東.淺談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