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特點】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大約在每年的4月20日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在谷雨節氣的平均氣溫都在12℃以上。谷雨后的氣溫回升速度加快,但各地的氣候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4月底到5月初,氣溫要比3月份高得多,土壤干燥、疏松;空氣層不穩定,易形成大風。在北方地區,大風、沙塵天氣比較常見。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會出現明顯的多雨,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也就進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
【習俗由來】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節,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時重要的娛樂活動。至今,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等地還要于谷雨時節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游樂聚會。對于漁家而言,谷雨節流行祭海習俗。谷雨時節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時節。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谷雨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因此,谷雨節也叫做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
采茶是谷雨習俗的又一個亮點,有詩云:“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谷雨茶是指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精神起居養生】
谷雨時值暮春,萬物生長漸旺,天氣也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因此早晚時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后吹風,以防感冒。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預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的發作,最好戴上口罩。此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另外,由于谷雨時節雨水較多,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不欲飲食等病癥。在情志、運動方面,應保持心情舒暢、心胸寬廣,聽音樂、釣魚、春游、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肝火。
【飲食養生】
暮春氣候復雜,大多數地區都會出現大風天氣,此時人體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會隨之下降,容易誘發、加重感冒與很多慢性病。這個時候,補水就顯得特別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體內水分消耗較多,晨起喝水不僅可補充因身體代謝失去的水分,洗滌已排空的腸胃,還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喝水量以250毫升為宜,如果能喝一杯生姜紅糖水則更佳。中醫認為,清晨人的“谷氣未至”,脾胃的運化功能尚未啟動,過早地吃早餐,或過飽、吃熱量過高的早餐都是傷胃的。生姜紅糖水既可以暖胃升陽,又可以較為緩慢地擴充血容量,提高血壓,對痰濕體質的人來說是很好的應季飲品。
除了大風,降雨也是谷雨節氣的主旋律。潮濕的環境,濕邪容易侵入人體為患,因此谷雨飲食養生除養肝之外,重要的是祛濕。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祛濕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藥、荷葉、芡實、冬瓜、陳皮、白蘿卜、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等。
【本節氣養生提要】
1. 情志暢則氣達,氣達則體安。
2. 雨生百谷,雨生濕,健脾祛濕首當先。
3. 未病先防,未雨綢繆,積累健康。
【本節氣飲食攻略】
薏仁鯽魚湯
鯽魚1條(500克),竹筍250克,薏仁100克,植物油及生姜料酒適量。薏仁洗凈后泡水1小時,放入沙鍋內。竹筍去皮切成薄片汆水。鯽魚去鱗和內臟晾干,在魚身上切小口后,放熱鍋內用植物油炸至皮略焦黃。將煎后的鯽魚及筍片放入沙鍋中,注入開水,放入生姜和少許料酒,蓋上鍋用大火煮半小時,然后小火煨制半小時即可調味食用,味道極為鮮美。
點評:《醫林纂要》說:“鯽魚性和緩,能行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濡,所以可貴耳。”它是味健脾利濕的好食材。薏仁也是經典的利濕健脾藥食兩用原料,與鯽魚配合食用,效果更佳。竹筍不但是春季應時提鮮佳蔬,而且膳食纖維含量頗高,對于現代人久坐不動、食物精細造成的便秘有較好的效果。
豆蔻砂仁荷葉飲
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葉半張。荷葉洗凈,切碎,與洗凈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沙鍋,加足水煮沸,改用小火煮20分鐘,凈紗布濾汁即成。上下午分服。有消食寬脹、行氣和胃的功效。
點評:豆蔻辛,溫,歸肺、脾、胃經,能促進胃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制止腸內異常發酵,祛除胃腸積氣,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嘔。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荷葉性味苦澀,平,歸肝、脾、胃、心經,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現代研究結果表明,荷葉還有降血脂的作用。
作者簡介:嚴蘇純,女,中西醫結合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世界中聯亞健康協會理事。長期從事亞健康臨床咨詢及應對策略指導、腫瘤的姑息療法、腫瘤放化療血象的保護、中藥對造血調控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