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
柔肝養肺
進入春季,春暖花開,萬木吐翠,處處生機盎然,但降雨增多,因此空氣濕度加大。中醫認為,肝屬木,喜條達而惡抑郁,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春季是肝病的多發時節,也是保肝護肝的最佳時節。據統計,每到春天,發生肝病或肝病復發的病人就會較其他季節多。而肝與肺在臟腑、經絡及五行系統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肝部不適也會導致肺部不適,出現咳嗽多痰、口干口苦、氣短乏力、毛發脫落等。此時如果不注意控制情緒,肝氣抑郁,則容易出現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不適;如情志不遂,肝陽上亢,則易導致血壓升高,有心腦血管病者還容易發生中風。因此,我們在春季應注意肝肺同養,飲食應遵循低脂、低糖、低膽固醇的原則,做到飲食有節,多吃一些柔肝養肺之品,為夏季的健康打下基礎。
◎推薦食材:破壁靈芝孢子粉、冬蟲夏草、燕窩、杭白蕾菊、枸杞子、玫瑰花、黃芪等。
滋陰潤燥
4月入春,溫度雖有上升,但依舊多風,氣候干燥,人們會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大便燥結等癥狀,這就是所謂的“上火”了。那么,春天如何預防上火呢?隆順榕建議您首先要保持作息規律,注意勞逸結合,按時休息。其次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特別是要注意滋陰潤燥,防止人體津液受損,因為津液有滋養臟腑、潤滑關節、濡養肌膚等作用,其生成、輸布與排泄,主要與脾的運化、肺的通調、腎的氣化功能有密切關系。津液受損會導致人體諸多不適,如皮膚干枯、口干舌燥、舌紅少津、唇焦而裂等。因此,春季應適時服用滋陰潤燥之品,補充津液,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這樣才能為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礎。
◎推薦食材:西洋參、百合、蜂蜜、杭白蕾菊、酸梅湯、山楂、烏梅等。
健脾化濕
春季氣候濕潤,中醫認為,濕困脾土,會導致腹脹腹瀉、消化不良、食欲減退、胃痛胃脹、全身乏力等脾胃虛寒現象。因此,春季一定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 以健脾化濕為原則,將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防止濕困脾土。那么,怎樣才能達到健脾化濕的良好效果呢?中醫認為,濕氣通于脾,春季宜多食健脾化濕之品,才可養脾胃、除濕氣。隆順榕為您推薦的下列幾款健康食材,可以在春季滋補祛濕,補脾養胃,助您精神百倍地去迎接每一天的學習和工作。
◎推薦食材:山藥粉、薏米粉、芡實粉、黃芪、黨參、大棗、燕麥、銀耳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