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學平
(新寧縣人民醫院 湖南邵陽 422700)
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在乳腺腫瘤中的診斷價值分析
顏學平
(新寧縣人民醫院 湖南邵陽 422700)
目的:分析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在乳腺腫瘤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診治的70例乳腺腫瘤患者,均予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診斷,對照分析細針吸取細胞學診斷結果與病理組織學結果。結果: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確診率91.43%,與病理組織學檢驗率100%無明顯差異;且兩種診斷方法中各病情分類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在乳腺腫瘤診斷中有較高的準確性,可以作為乳腺腫瘤的常規診斷方式,但對疑難病癥也存在漏診及誤診的可能,不能完全代替病理組織學診斷。
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病理組織學;乳腺腫瘤
本研究對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診治的70例乳腺腫瘤患者予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診斷,并對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診治的70例疑似乳腺腫瘤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36.25±8.48)歲,腫塊直徑1-10cm,平均(4.19±2.08)cm;其中左乳腫瘤29例,右乳腫瘤32例,雙乳腫瘤9例;出現壓痛41例,乳頭溢液6例,腋下淋巴結腫大7例,頸部淋巴結腫大5例,乳頭內陷11例。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均與乳腺腫瘤的診斷標準相符合,且經過病理切片組織學的臨床確診。
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確診為乳腺腫瘤患者且無乳腺癌病史;均同意并了解相關檢查診斷方案。排除標準:非原發性腫瘤,為其他惡性腫瘤轉移所致;嚴重的心肝腎臟等內科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不配合方案者;資料不完整者[1]。
1.4 方法
對70例乳腺腫瘤患予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具體為:穿刺前仔細詢問患者病史及家族病史,認真檢查腫塊大小、表面情況、疼痛情況、頸部及腋下淋巴結腫大情況等,穿刺時取患者坐位或仰臥位,對患側乳腺充分暴露并予局部皮膚消毒,取7-8號針頭,左手固定腫塊,右手將針頭穿刺入腫塊內保持負壓狀態進行來回抽吸,并旋轉針頭方向3-4次,直至足量標本吸入空針頭中,逐漸退掉負壓,拔出針頭,并將提取物制涂片2-4張,冷風吹干后染色,于顯微鏡下檢查[2],并將診斷結果與病理組織學確診結果進行對照分析。
1.5 觀察指標
以Bethesda診斷條件為參照,觀察導管上皮細胞數量、分化程度、排列方式及良性裸核細胞數量,對病情進行4級分類:良性病變,未見非典型細胞及惡性細胞;非典型性病變,可見非典型細胞但無惡性細胞;可疑惡性病變,可見非典型細胞,尚不能確診為癌癥;惡性病變,可見到惡性特征明顯的癌細胞[3]。
1.6 統計學分析
數據應用SPSS17.0軟件包統計分析,一般資料應用標準差(±s)完成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完成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完成檢驗,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統計學上的意義。
2.1 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檢驗結果與病理組織學檢驗的準確率對照
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確診率91.43%,與病理組織學檢驗率100%,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種檢驗方法的病情分類檢出對照
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與病理組織學在良性病變、非典型性病變及可疑性病變上的檢測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測方法的病情分類檢出對照[n(%),n=70]
乳腺癌是婦科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因此早期的診斷對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臨床上對乳腺腫瘤的診斷方法很多,如X線鉬靶、乳腺B超、紅外線、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及病理組織學檢驗等,其中細針吸取細胞學因其具有獨特的優點,目前已成為臨床常用的乳腺腫瘤檢測方法[4]。
本研究通過對兩種檢驗方法準確率的對照,得出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確診64例,確診率91.43%,與病理組織學檢驗率的差異并不具統計學意義,表明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且因其操作簡單易行,安全性較高,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及損傷較少,取樣迅速,診斷較快,用于臨床常規檢測較為合適。使用針吸法時,可對腫塊予多點穿刺,重復檢查,且所取樣本細胞并無自溶變性及人為收縮,有利于鏡下觀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確保了針吸法的準確率[5]。
同時,本研究通過對兩種檢驗方法的病情分類檢出對照,得出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檢出良性病變26例,非典型性病變16例,可疑性病變13例,與病理組織學檢驗結果稍有差異,但兩者在惡性病變上的診斷均為9例,表明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由于吸取物小,仍存在一定的假陰性,即針吸細胞學陰性的病例并不能完全排除惡性病變的存在,且因小部分乳腺腫瘤病變并無細胞異常或高分化惡性病變的表現,因此局限了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在乳腺腫瘤診斷上的準確性,并為病情分型帶來一定阻礙[6]。細針吸取細胞學診斷必須密切結合臨床反應,針吸前必須詳細了解患者本身及家族的腫瘤病史、腫塊的確切情況及各項輔助檢查結果,并注意結合病理組織學的診斷,以此減少誤診及漏診,為乳腺腫瘤患者的早期確診及治療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細針吸取細胞學技術在乳腺腫瘤診斷中有較高的準確性,可以作為乳腺腫瘤的常規診斷方式,但對疑難病癥也存在漏診及誤診的可能,不能完全代替病理組織學診斷。
[1]孫秀娟,紀軍生.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在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7):26.
[2]陳東波,李俊.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117例乳腺癌結果分析[J].安徽醫藥,2012,16(11):1646.
[3]趙芳,郭建華,杜娟.乳腺腫物針吸細胞學結果分析631例[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1,8(2):201.
[4]左明遠.280例乳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7):125.
[5]張春雨,閆云珍,趙鵬飛.78例乳腺腫塊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12):2101-2102.
[6]付春林,夏波,任紅兵,陳庭煊,李軍川.乳腺癌細針吸取細胞病理學診斷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9):947-948.
R737.9
A
1009-6019(2014)07-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