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佰方
(新沂市馬陵山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江蘇新沂 221400)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64例治療體會
張佰方
(新沂市馬陵山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江蘇新沂 221400)
目的:探究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在外科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間收治的64例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手術方法不同,將64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32例,對照組選擇傳統(tǒng)手術方式,實驗組選擇小切口手術方式,分析比較患者在術中、術后的情況。結果:實驗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疼痛時間均比對照組少,且兩組差異擁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選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有比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膽囊切除術;小切口;膽囊結石
膽囊切除術是臨床中很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tǒng)的膽囊切除術因其具有創(chuàng)傷大、瘢痕深、術中大量出血、患者在術后恢復時間長等缺點已逐步被代替,多選用微創(chuàng)手術來進行治療。為了探究小切口膽囊切除術[1]在外科應用的臨床效果,筆者回顧性分析了我院在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間收治的64例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總結如下。
1.1 基本資料
以我院在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間收治的64例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20例,女患44例,年齡17-74歲。膽囊結石且伴有急性膽囊炎的患者12例,膽囊結石且伴有慢性膽囊炎的患者52例,有13例患者有膽囊息肉,有8例患者有高血壓病史,有5例患者有糖尿病史。60例選擇擇期手術,另外4例因病情急性發(fā)作采取了急診手術。將64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32例,對照組選擇傳統(tǒng)手術方式,實驗組選擇小切口手術方式,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和病程等基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則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要在手術的前4h禁水,前8h禁食,完成備皮等基本操作。對照組選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2],令患者于平臥位,采用全麻,于其右上腹的腹直肌或者右側肋緣下方切一個10cm的切口,一層一層的切開皮膚的肌層進入到患者腹腔,找到膽囊三角所在處,沿逆行切除患者膽囊,觀察膽道情況后放置T形管來引流,關閉腹腔,縫合切口。實驗組患者在手術之前先用B超定位,于其右上腹的腹直肌或者右側肋緣下方切一個5cm的切口,一層一層的切開皮膚的肌層進入到患者腹腔,找到膽囊,用S拉鉤進行牽引以致膽囊三角和膽囊完全暴露,將Calot三角包膜剪開,膽囊管和膽囊動脈分離后,用夾鉗將動脈夾住,結扎膽囊管并懸提,分離膽囊,并剪斷膽囊管,用電刀止血,縫合傷口,關閉腹腔。兩組患者在術后均給予抗生素來防治感染。
1.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時間、平均手術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時間、平均手術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方面的差異,結果顯示,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時間少,出血量少,并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結果詳見表一。

表1 兩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時間、平均手術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的比較
膽囊切除術對于治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和急慢性膽囊炎較為有效,手術方式主要為腹腔鏡手術、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和小切口手術[3]。比較來看,腹腔鏡手術所用的設備較貴、手術有局限性、需要經過專門培訓的人來操作以及術后不良反應頗多;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對患者來說,切口大,創(chuàng)傷大,瘢痕深,術后恢復時間長,疼痛劇烈。因此近年來,臨床上漸漸選擇小切口手術來治療膽囊疾病。經過多位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小切口手術在治療慢性膽囊炎、單純性膽囊結石等病例上尤為有效。為避免由視野小、探查范圍有限等原因導致的漏診問題,應注重術前的各項基本檢查和術前診斷,通過B超來定位膽囊的位置,確定投影點后,選擇正確切口位置進行手術。手術禁忌癥包括膽囊炎癥粘連較為嚴重的患者、過度肥胖、合并膽囊癌、合并膽管結石、伴有門脈高壓、肝硬化等復雜疾病的患者。為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需要充分麻醉患者,維持良好的手術視野,保持患者腹肌不僵硬,較為松弛。
手術過程中要維持良好的視野,準確找到膽囊三角的位置,針對由炎癥等引起的膽囊張力過大的問題,需穿刺來減壓,再縫合傷口;嚴密檢查創(chuàng)面,明確有無膽漏或者出血,要及時予以處理;如果患者粘連較重或者解剖探查時,視野不夠清晰,則考慮放置引流管于腹腔,方便術后操作;仔細分離膽囊管[4],達到可以清晰辨認膽囊管和膽總管的解剖結構后再剪斷膽囊管;無須擔心破環(huán)膽囊,為方便手術進行,可以先在膽囊的底部用電刀切開一個小口,吸盡囊內的膿性膽汁,此時膽囊變小,讓接下來的手術操作更易進行。
在本次研究中,以我院在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間收治的64例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了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和小切口手術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切口小、瘢痕淺、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疼痛時間短、平均手術時間少、平均住院時間少、患者疼痛度減低等優(yōu)點,因此,比較容易被基層醫(yī)院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是一種安全度高,有效率高的手術方式,適合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1]王菊明.探討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臨床診治[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8):102-103.
[2]徐海軍.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臨床應用及治療體會[J].求醫(yī)問藥,2012,10(12):329-330.
[3]李松江.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體會[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3,34 (3):118-119.
[4]袁炳武.小切口膽囊切除術經驗與體會[J].中國健康月刊:學術版,2009,28(12):30-32.
R657.4
A
1009-6019(2014)07-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