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醫院 山西晉城 048000)
臨床微生物檢驗分析后實驗室質量管理分析
張霞
(山西省晉城市澤州醫院 山西晉城 048000)
目的:研究實驗室質量管理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效果,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實行實驗室質量管理,做好標本采集、標識、運送、處理、檢驗結果分析、檢驗結果報告的質量控制工作,分析管理成效。結果:實施質量管理后,相關工作人員對臨床微生物檢驗的相關知識掌握水平有所提高,標本檢測結果符合率提升至100%,醫護人員對實驗室的工作滿意度提升至95%。結論:實驗室質量管理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可提高檢驗結果符合率,值得進一步推廣。
臨床微生物;檢驗;實驗室;質量管理
微生物檢驗的實驗室質量控制是控制和預防疾病的重要方法,加強實驗室質量控制工作,可確保檢驗結果準確,減少檢驗失誤率。我院2013年1月~12月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應用實驗室質量管理,獲得了較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資料來源
2012年1月~12月我院微生物檢驗中實施常規質量管理(對照組),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實行實驗室質量管理(實驗組),分別抽取實驗組、對照組20名各科室工作人員參與本次研究,比較兩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標本檢驗的質量控制管理選擇合適的標本采集時間,建議在典型癥狀、急性期、用藥治療前、疾病發病早期采集標本[1],根據待測微生物種類選擇合適的采樣方法及盛裝標本的容器,無菌進行各項操作,防止采集或運輸途中發生傳播、污染、自身感染等不良事件,為防止標本在運送過程中發生變質,應根據樣本屬性為其選擇合適的保存條件及保存液,根據病人特征、臨床診斷、標本性質以及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分離培養,按照細菌的科、屬、種、型和株的順序進行鑒定。
1.22 儀器設備的質量控制管理對每日需要使用的儀器進行準確的恒溫調整,此外,對微量生化反應系統、自動化儀器系統等儀器設備進行質量控制,運用儀器設備時應按照說明書操作,相關人員還應詳細記錄檢驗設備的使用情況、維修情況及保養情況。
1.23 試劑的質量控制管理記錄染色液的配置日期、名稱、配置人,初次應用時應借助革蘭陽性球菌及格蘭陰性桿菌進行質量鑒定;注意常用生化試劑的冷藏、避光要求,保證試劑具有較佳的穩定性,注意觀察試劑的保質期;診斷血清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借助標準菌種進行驗收工作,避免發生細菌感染等不良事件。
1.24 實驗室文件質量管理按照實驗室文件的用途、性質、前后次序進行分門別類,按事件類型、受檢驗、受檢項目對需送出的檢驗結果進行歸類放置,此外,還應建立實驗室網絡平臺,實驗室網絡平臺可實現資料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實驗網絡平臺后,應由專人管理實驗室文件的更新、廢棄工作。
1.3 效果評定
統計兩組對微生物臨床檢驗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分別抽取檢驗標本50份,統計檢驗結果符合率,分別抽取其他科室醫護人員對實驗室工作質量的滿意程度進行評價。
1.4 數據處理
全部數據錄入Excel數據庫,借助統計軟件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處理,計量數據,t檢驗比較差異,以(±s)表示;計數數據,x2檢驗比較差異,以[n(%)]表示。P<0.05提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實驗室醫護人員微生物檢驗知識掌握情況統計實驗組認識實驗室儀器設備、熟知各種檢測方法、了解標本的運送方法、了解標本的保存條件例數分別為20例、19例、18例、18例,對照組對應為13例、15例、16例、14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微生物檢驗標本抽查符合率比較50份實驗組標本均與病情相符,符合率為100%,對照組符合率為86%(43/50),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x2=2.122)。
2.3 兩組臨床滿意度統計
20名其他科室醫護人員參與質量管理滿意度調查,實驗組臨床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95.0%VS 80.0%),兩組差異存在統計意義,詳見表2。
微生物檢驗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及診斷中,其臨床作用越來越重要,臨床微生物具有變異性和多樣性,臨床微生物檢驗是高嚴謹性、高技術性、高干擾性的高度復雜試驗[2],保證檢驗結果的精確性和準確性,可為日常質量控制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帥麗華、胡志堅、孫曉紅[3]等學者認為制定持續性改進計劃,強化微生物檢驗的質量管理是現實可行的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質量管理后,相關工作人員對臨床微生物檢驗的相關知識掌握水平有所提高(實驗組認識實驗室儀器設備、熟知各種檢測方法、了解標本的運送方法、了解標本的保存條件例數分別為20例、19例、18例、18例),標本檢測結果符合率由86%提升至100%,醫護人員對實驗室的工作滿意度由80.0%提升至95%,近似于相關文獻[4],提示加強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質量管理,引進持續性質量改進機制,可提高檢驗結果的精確性,為日后質量控制工作的順利度提供保障。
遵循持續改進、過程控制、全員參與、過程控制、持續改進的原則[5],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系統,對試劑、操作環境、儀器設備、檢驗方法、檢驗人員進行質控管理,可確保微生物實驗質控工作順利進行。為提高臨床微生物檢驗準確率,相關工作人員應勤于學習、勤于探索,具備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敬業精神以及嚴謹求實的作風[6]。
綜上所述,強化實驗室管理是保證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必要條件,實驗室質量管理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

表1 兩組實驗室醫護人員微生物檢驗知識掌握情況統計n(%)

表2 兩組滿意程度比較n(%)
[1]李春燕,楊磊.臨床檢驗標本分析前階段護理質量控制[J].中國護理管理,2011,02(01):10-13.
[2]蘭海麗,歐陽能良,盧蘭芬,等.臨床微生物培養不合格標本的分析與對策[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1,05(01):361-363.
[3]帥麗華,胡志堅,孫曉紅,等.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保證和持續改進[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05(12):456-458.
[4]郭建巍,馬驄,郝秀紅.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實行標本負責制的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6(15):6450-6451.
[5]賈紅兵,李爽,鄢盛愷.醫學實驗室認可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領域的實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04(01):339-342.
[6]蘭海麗,蘆蘭芬,馮雪琴,等.醫學實驗室認可準則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J].臨床檢驗雜志,2009,05(01):340-340.
R446
【文章編號】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