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坦
(湖南省株洲市三三一醫院 湖南株洲 412002)
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相關對策研究
陳坦
(湖南省株洲市三三一醫院 湖南株洲 412002)
目的:探討標本溶血對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為尋找相應的對策提供依據。方法:45例健康體檢者中每位體檢者采集2管血液標本,1管為正常未溶血的血液標本,另一1管在人為作用下使其發生溶血的血液標本。將45例未溶血標本作為對照組,45例溶血標本作為實驗組。采用全自動生化反應分析儀檢測對照組和實驗組血液樣本血清鉀、葡萄糖、白蛋白、總蛋白、肌酸激酶、總膽紅素、尿素氨、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以及乳酸脫氫酶各項生化指標的水平,觀察2組血清中各生化指標的變化。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血清生化指標K+、TP、TBIL、AST以及LDH的檢測結果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血清生化指標GLU的檢測結果顯著減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血清生化指標ALB、BUN以及ALT檢測結果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標本溶血,生化檢驗,生化指標
溶血是可由多種物理化學和毒素等因素引起血液標本的紅細胞破裂,使血紅素、血紅蛋白以及細胞內物質溢出的過程[1]。正是由于紅細胞破裂釋放的這些物質改變了血清的正常成分,在生化反應檢測的過程中使生化指標的檢測結果發生變化。為了了解標本溶血對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程度,本研究采用全自動生化反應分析儀對未溶血血液樣品和溶血血液樣品的血清進行檢測分析,觀察生化指標結果的變化程度,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來我院體檢中心體檢的健康體檢者45例,所有健康體檢者經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檢查結果顯示均正常者。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23-52歲,平均年齡27.91±10.34歲。本研究已經獲得了所選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在研究對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收集所有研究對象早上空腹靜脈血至于肝素抗凝管中,共采集2管,每管5ml。其中1管肝素抗凝血在2500r/ min下離心10min,分離血清作為正常對照組。另1管肝素抗凝血在人為作用下,用竹簽攪動血液,誘導血液發生溶血,同樣在2500r/min條件下離心10min分離溶血血液樣品的血清作為實驗組。全自動生化反應分析儀檢測對照組和實驗組血清鉀(K+)、葡萄糖(GLU)、白蛋白(ALB)、總蛋白(TP)、肌酸激酶(CK)、總膽紅素(TBIL)、尿素氨(BUN)、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以及乳酸脫氫酶(LDH)等各項生化指標的水平。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各生化指標的變化。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計量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和實驗組各生化指標檢測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血清生化指標K+、TP、TBIL、AST以及LDH的檢測結果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血清生化指標GLU的檢測結果顯著減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血清生化指標ALB、BUN以及ALT檢測結果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溶血作為臨床生化檢驗中最常見的一種干擾因素,對多項生化指標的檢測結果有一定的影響。溶血多是由于采血方法的不規范、技術不熟練、保存以及運送不恰當造成的,如酒精消毒后未完全風干、注射器劇烈抽吸;未取下注射器針頭,直接將血液注入試管;當血液開始凝集時,強迫血液從注射器流到試管中;對于皮膚穿刺標本,在采集過程中過分擠壓組織;顛倒試管混勻時用力過大;在運送過程中劇烈震蕩;全血放置時間過長;冷凍全血標本等[2]。當血液標本發生溶血時釋放的血紅素、血紅蛋白以及細胞內物質是影響生化指標檢測的重要物質。其中血紅素的顏色對比色分析有一定的影響,血清血紅蛋白對ALB和TP的影響,以及K+、AST和CK等在紅細胞內的濃度大于血清中的的濃度,因此一旦發生溶血,上述檢測指標都會受到影響。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各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對比一覽
目前對于標本溶血在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研究頗多,然而研究結果也各有不同,但是溶血對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是必然存在的。在學者趙麗的研究中證實,溶血后血清中的ALT、AST、TBIL、TP、LDH以及K+的測定值顯著升高,CLU測定值顯著減低[3]。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溶血血液樣品血清生化指標K+、TP、TBIL、AST以及LDH的檢測結果顯著升高,生化指標GLU的檢測結果顯著減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而生化指標ALB、BUN以及ALT檢測結果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我們的這一研究結果幾乎與趙麗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除了ALT水平測定值無顯著變化外,其他生化指標的檢測結果的變化趨勢均一致。由此我們得出標本溶血在很大程度相影響著生化檢驗結果。此刻我們仍有疑慮,標本溶血僅對研究中檢測結果有變化的才有影響嗎,對于結果變化不明顯的就沒有影響嗎?我們查閱大量文獻發現,溶血后生化指標無明顯改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溶血引起的稀釋作用等于負干擾與血紅蛋白增加吸光度等正干擾相互抵消的結果[3]。因此我們更加確定了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了解了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后,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應更加規范血液標本的采集,運送以及保存。在發現血液樣品發生溶血時,應盡快聯系患者重新采血,不能用以溶血的血液樣品血清繼續進行生化檢查,以保證生化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1]張慧敏,朱艷華.溶血對10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0):543-544.
[2]覃瑜,戴慶忠.血標本采集質量對檢驗結果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6):425-426.
[3]趙麗.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對策[J].醫學綜述.2011,17(19):3031-3032.
R446.1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