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娣
(衡水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 河北衡水 053000)
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情緒特征及應對方式
劉煥娣
(衡水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 河北衡水 053000)
目的:研究有關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情緒變化特征,探討相應的應對措施。方法:抽取醫院突發性耳聾患者40例作為實驗組,健康志愿者40例分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突發性耳聾患者在抑郁、焦慮、和內向怒等量表調查評分均高于健康組,應對方式相關自責維度評分高于健康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情緒特征和應對方式是患者發病的可能存在因素。
突發性耳聾;情緒;應對方式
突發性耳聾是突然發生的感覺神經性耳聾,沒有清楚的發病原因,其來勢兇猛,急切發展快,治療的效果和就診的時間有關,又稱為暴聾,常伴有耳鳴、眩暈、耳堵塞和眼震等相關體征,相關研究認為應激可以造成血流動力學發生變化致使耳朵突發性耳聾[1]。引起耳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心理因素、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社會壓力等都與突發性耳聾具有相關性,通過研究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情緒特征和應對方式,研究其之間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抽取研究樣本80例,突發性耳聾患者40例作為實驗組,健康志愿者40例作為健康組,實驗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18~62歲,平均35.2,耳聾單側發病36例,雙側發病4例,所有突發性耳聾患者均確診患有該癥。健康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9~59歲,平均年齡33.2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80例研究樣本采取問卷調查,詳細記錄其性別、年齡、婚姻、文化和經濟狀況等,選用STAI、SDS量表、STAXI-2等相關自評量表進行檢測,采用1~4級的評分標準,應對問卷包括解決問題、求助、幻想、求助等相關維度。
1.3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系統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若P<0.05則視為統計學有意義。
2.1 情緒特征對比
兩組樣本經過量表測評,實驗組得分均高于常規組,見表1:

表1 兩組樣本情緒特征比較
2.2 應對方式比較
實驗組應對方式中有關自責維度評分高于健康組,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應對方式比較
突發性耳聾患者應該避免噪聲或分貝超過正常范圍的聲音,住所保持整潔,保持心情愉悅,預防感冒是減少耳聾發病的因素之一,注意不要過度勞累,作息飲食規律,做好全面的預防工作[2]。突發性耳聾患者在抑郁和焦慮上與健康組相較具有較明顯的表現,特質焦慮高于健康組。特質焦慮是相較于穩定人格的一種焦慮傾向,其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行為模式,焦慮人格在應激刺激往往會加大主體對于焦慮情緒的易感性。甲腎上腺素的濃度和腎上腺相關的皮質激素活性都會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使得其濃度和活性增高,血小板的活性活化,且超過一定的標準范圍,血液相關的紅細胞大量聚集、使得微血管收縮、血液產生黏滯、微血管的血流量開始減少,影響機體內部器官的正常運作,可以致使心絞痛和猝死的發生。若是內耳發生該現象則會導致突發性耳聾,焦慮性人格傾向在突發性耳聾中起到中介作用。
情緒表達及應對方式如果不合理也會影響耳內組織細胞功能,造成突發性耳聾,若是長期以壓抑的負性情緒思考問題和行為,其習慣可能會引發人體一些不良身心癥狀[3]。研究表示在面對憤怒所表現出的處理方式與健康組是不一樣的,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突發性耳聾患者內向怒要比健康組高出許多,其情緒一般不流于表面,突聾患者在憤怒表達上較為喜歡隱藏,并不喜歡表露出來,習慣性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憤怒積聚于內,無法及時抒發出來,易造成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突聾患者一般在面對應激的時候往往采用自責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研究表明突聾患者具有習慣性將負性情緒默默指向自我并積壓在內部不予排出的慣性,是一種傾向性。此外,人格的特質焦慮相關維度和情緒處理方式與突發性耳聾具有相關性。所以,突發性耳聾的觸發事件可包括應激事件,情緒上較常表現出的特征是長期性或是近期性的焦慮情緒,其處理負性情緒方式及相關情緒內向性的表達都不利于自身愉悅感的建立,反而更會加重負性情緒的破壞和滲透作用,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惡性循環,嚴重者則會誘發其他疾病。突發性耳聾患者自身的心理情緒特征與患者自身的病癥具有相關性,在臨床治療中常注重心理特征的變化,根據突發性耳聾患者的不同癥狀和情緒變化特征,重在引導其釋放不良情緒,減少應激和壓力,指導患者自行排解焦慮情緒,減少情緒的自我壓抑,學會運用合理適宜的方法疏泄,善于運用有效的應對方式,減少突發性耳聾的發生率;針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的發病則能夠改善預后,最大化減小復發的可能性和危險性。
綜上所述,通過對比研究突發性耳聾患者不同的臨床治療方式,對比患者與健康組的抑郁、焦慮和內向怒等相關情緒,得出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情緒特征和應對方式是患者發病的可能存在因素,突發性耳聾的臨床治療中要注意其心理情緒的疏導及相應的處理方法。
[1]劉瑤,管國芳,孫開,張德軍,于多嬌,郝延茹.突發性耳聾與巨細胞病毒感染關系初探[J].吉林醫學,2011,17(13):65-66.
[2]郭向東,張治成,李瑩,任為,丁玲,楊曉.突發性耳聾患者血液流變學及相關指標的臨床分析[J].中醫耳鼻喉科學研究,2010,12 (04):78-79.
[3]陶朵,陳琪爾,譚堅鈴.突發性聾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15(02):18-19.
R764.43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