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梅
(河南焦作市第五人民醫院 河南焦作 454002)
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有效性研究
高桂梅
(河南焦作市第五人民醫院 河南焦作 454002)
目的:探討將規范化健康教育運用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168例神經內科患者進行比較分析,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比組。其中,觀察組行規范化健康教育,對比組給予神經內科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身心健康水平。結果:護理前后兩組對疾病了解都有提高,觀察組采用規范化健康教育后均高于對比組,;觀察組患者身心健康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規范化健康教育運用于神經內科護理中,能夠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臨床推廣。
健康教育;神經內科,護理;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是對個人及人群進行健康宣教,通過改善患者心理,生活方式和行為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避免危害身體的因素,幫助對疾病的預防,治療,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健康教育同樣也成為治療疾病的手段,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1]。本文對我院168例神經內科患者為探討對象,針對規范化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臨床意義,進行研究分析,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將結果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168 例患者均為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期間收入神經內科。其中,腦出血68例,腦梗塞6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8例。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比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上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行規范化健康教育,對比組給予神經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如下。
1.2.1 護理小組
選取我科4名優秀的護理工作人員成立護理小組,首先4名工作人員先培訓健康教育,使其對健康教育有充分的了解,更便于與患者溝通交流,后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設定有效可施行的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
1.2.2 護理小組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
只有建立好良好的護患關系,才能夠讓患者對護理人員提出的指導意見,充分的接受,有效的實施,這是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效果,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么在前期,就需要護理工作人員能夠對患者的家庭,性格,處事,愛好等都有充分的了解,真誠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做到有問必答。
1.2.3 心理健康指導
綜合神經內科患者的特點:活動不便,記憶力差,長期臥床,生活難于自理[2]。患者常表現出:煩躁,焦慮,易激動,重者伴有抑郁,自殺傾向等不健康的心理。這些不良因素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及疾病的康復。針對以上情況,護理人員也需要加強心理指導,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心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勇于和病魔進行斗爭。心理疏導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實施缺并非易事,要改變患者長期的一種認識,心態,甚至性格等。這都需要護理人員提高自身能力,積累經驗,不斷學習并合理的運用于對患者的指導上。
1.2.4 疾病知識
資料顯示,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與自身健康有密切聯系。表現在認識高的患者出現不良情緒少于認識低的患者。因此,宣講疾病知識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根據患者的社會背景,教育水平等,盡量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講解疾病的常識,需要注意的是,神經內科疾病患者多有出現一側肢體活動受限的情況。此時,就有必要詳細向患者告知其產生的機制,重點在于說明此種情況恢復時間較長,治療期間一定要有耐心。只有這樣,才有讓患者于漫長的恢復期間,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
1.2.5 家屬的指導
神經內科疾病患者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除了醫務工作人員能夠提供的幫助,家屬的護理也顯得尤為重要。據統計,神經內科疾病患者死亡原因多系肺部感染造成[3]。這跟長期臥床有密切關系。因此,除了日常起居,加強對患者翻身拍背,預防褥瘡,防止肌肉萎縮,長期按摩等問題,都落在家屬的身上,當中,還包括對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監督控制,如吸煙飲酒等。所以提高每一個病患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及護理,也為患者的康復打下良好基礎。
1.3 觀察項目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后對疾病了解及身心健康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護理后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采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經護理前后對疾病了解情況(例(%))兩組患者經護理后,對發病原因,疾病發展過程,護理方法均有提高;觀察組患者經規范化健康教育后,其認知率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經護理前后對疾病了解情況(例(%))
臨床上,神經內科疾病難治愈,且周期較長,易復發。所以,護理是患者康復最基本的手段。做到規范化,并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健康教育,對患者的心理,精神,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護理工作本身是繁瑣的,這需要耐心,恒心,細心,通過專業知識的人員提供出合理的護理方案及措施。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也在不斷的改變,傳統醫學只是注重醫病為主,而忽略對患者心理,精神的治療,現在研究發現,當患者在疾病面前,表現出積極的理念更有利于身體的康復[4]。
表2 兩組患者身心健康水平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身心健康水平評分比較(±s)
注:與對比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心理狀態肢體活動生活狀態觀察組7934.3±2.5*36.6±1.9*37.4±2.1*對比組7928.7±2.626.5±3.225.5±2.3
通過本研究發現:1.將規范化健康教育運用于神經內科護理中,可提高醫患之間建立良好關系,這對調動患者治療的積極性起到有益的作用。2.患者對疾病有了充分的認識。3.經過規范化健康教育后,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將規范化健康教育運用于神經內科護理中,能夠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臨床推廣。
[1]李惠萍,宋江艷,王維利.護理健康教育與治療性溝通的比較與思考[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9,30(3):76-78.
[2]伍琦.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5):136-137.
[3]張紅,張婭菊,石智玲.影響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2):85-85.
[4]鄧艷莉.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 (1):57-58.
R473.5
B
1009-6019(2014)01-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