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曉
(河南省洛陽市第七人民醫院 471000)
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分析
馬新曉
(河南省洛陽市第七人民醫院 471000)
目的:觀察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療效及分析。方法:選擇68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均34例,對照組采取常規綜合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納洛酮靜脈滴注治療。結果:兩組的NBNA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顯著下降(P <0.01),治療后兩組NBNA評分組間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0.0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可以明顯改善患兒癥狀及神經功能,值得應用。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納洛酮;臨床治療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圍生期缺氧缺血所致的腦損傷,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神經系統傷殘、腦癱和癲癇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臨床一旦確診要及早治療,避免神經系統損傷的出現。本觀察應用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有效的改善了患兒的神經功能,獲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確診的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68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4例,男19例,女16例,新生兒體重2.59-4.38kg,平均(3.42±0.46)kg,疾病病情分度:中度患兒25例,重度患兒9例;觀察組34例,男18例,女17例,新生兒體重2.71-4.45kg,平均(3.40±0.51)kg,疾病病情分度:中度患兒23例,重度患兒11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體重、臨床病情程度等治療前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取保暖、吸氧、抗驚厥、補液、降顱壓、糾正酸堿平衡、改善腦組織代謝等缺氧缺血性腦病綜合治療;觀察組在此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納洛酮,劑量按0.1mg/kg,加入到5%葡萄糖液20-40ml中,1次/天,持續4 -6小時,靜脈滴注,連用4-6天。治療后觀察兩組患兒的新生兒神經行為(NBNA)評分及總有效率的比較。
2.2 統計學分析
數據資料用spss18.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或P<0.01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治療3-5天患兒的意識恢復,癥狀、體征消失,原始反射恢復,肌張力正常或明顯好轉;有效:治療5-7天癥狀、體征及原始反射部分恢復;無效:治療7天后,癥狀、體征,原始反射未恢復或有加重[2]。
2.2 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NBNA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顯著下降(P<0.01),治療后兩組NBNA評分組間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3.5%,觀察組顯效21例,有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1%,兩組總有效率相比較,經x2檢驗,x2=5.31,P<0.0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表1 治療前后兩組NBNA評分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NBNA評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1,治療后組間比較②P<0.05。
組別例數NBNA評分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425.87±1.9533.15±2.25①觀察組3426.28±2.0338.77±1.84①②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患兒在圍產期出現窒息導致腦組織缺氧缺血性的損害。大部分是由于宮內窒息引起,其次為分娩過程中窒息,而窒息的原因主要是多種因素導致母體和胎兒之間氣體交換和血液循環障礙,使患兒體內血氧濃度降低所致。患兒在窒息發生缺氧缺血性腦損害時,血漿和腦脊液中的內源性物質(阿片樣物質)水平會顯著升高,致使血中β-內啡呔亦顯著升高[3]。β-內啡呔使前列腺素及兒茶酚胺的血管效應作用得到抑制,從而抑制腦組織細胞ATP的代謝,導致細胞膜離子轉運功能障礙,膜穩定性下降,細胞水腫,出現呼吸、心率的紊亂及精神意識的異常[4]。本病臨床表現主要為意識障礙、驚厥、肌張力異常、原始反射異常等。治療方案主要為減輕腦水腫,抗驚厥,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改善受損神經元的代謝功能,改善腦血流和腦細胞代謝等。
納洛酮為為羥二氫嗎啡酮的衍生物,與存在于患兒心腦血管部位的阿片受體相結合,起到拮抗阿片受體的作用,可減輕對心腦系統和呼吸中樞的抑制,改善患兒呼吸功能;還可增加心臟排血量,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增加腦組織的血液供應[5];增加腦組織灌注壓,減輕腦水腫及腦細胞壞死,抑制氧自由基釋放而改善腦細胞的能量代謝[6];另外還可穿透血腦屏障,穩定細胞膜,有效阻斷缺氧缺血性腦細胞被損壞的通道,保護受損的腦神經,減輕腦水腫、昏迷、偏癱、驚厥等癥狀[7]。本次臨床觀察結果顯示,應用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可以明顯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及NBNA評分,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對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新生兒盡早應用納洛酮治療,可以有效減輕患兒腦神經損傷程度,阻止或減輕后遺癥[8],值得臨床應用。
[1]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2005,43(8):584.
[2]米麗克木·麥麥提,帕提姑麗·如孜.納洛酮治療中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4):150 -151.
[3]顧遠平.納絡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8):4245-4246.
[4]張劍.62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治療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9):145-146.
[5]楊瑞新.神經節苷脂聯合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療效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10):1395-1396.
[6]康銀霞.腦活素加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2):82-83.
[7]丁秀英.納洛酮和腦蛋白水解物治療中重度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l8(23):67-68.
[8]張梅顯.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0,39(3):224-225.
R7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