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杰唐朝陽江擁軍申陽
(永州市中心醫院南院 湖南永州 425000)
乳腺癌手術保留肋間臂神經的臨床價值研究
唐文杰1唐朝陽2江擁軍3申陽4
(永州市中心醫院南院 湖南永州 425000)
目的:探討乳腺癌手術保留肋間臂神經(ICBN)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72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均為36例,兩組患者均行乳腺癌腋窩淋巴結切除術,研究組保留ICBN,對照組切除ICBN。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淋巴結清除數均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上肢感覺障礙率為11.11%,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乳腺癌手術中保留ICBN,有利于降低術后患側上肢感覺障礙的發生率,值得推廣。
乳腺癌手術;淋巴結清掃術;ICBN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乳房腺上皮組織,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腋窩淋巴結清掃是乳腺癌手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清除患者的淋巴結[1]。在傳統的乳腺癌手術中,由于缺乏對ICBN的重視與認識,在切除后容易造成側上臂內側及腋窩皮膚出現異常感覺,對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為了分析在乳腺癌手術中保留ICBN的臨床價值,我院對72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72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均為女性患者,各36例。其中研究組年齡在28~75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2.2±4.7)歲;Ⅰ期14例,Ⅱ期12例,Ⅲa期10例。對照組年齡在30~76歲之間,平均年齡在(53.1±5.1)歲;Ⅰ期16例,Ⅱ期11例,Ⅲa期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乳腺癌行根治或保乳手術。研究組于腋靜脈前方進行喙鎖胸筋膜的切開,自腋血管直至腋窩進行解剖,左手進行脂肪組織的牽引,右手對腋靜脈下的脂肪、淋巴組織進行牽引,并向下剝離,在顯露胸長神經、胸背神經與血管之后,在剝離的脂肪束后橫行條索狀的肋間臂神經,肋間臂神經在胸小肌外側緣后方的穿刺點比較穩定,容易辨認與識別,并沿著其穿刺點的行走方向往遠端進行分離,并將其進入胸壁向下與向外的分支進行切斷,將將進入上臂主干的保留。對照組在行腋淋巴結清掃的過程中常規切除ICBN。
1.3 觀察指標
首先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淋巴結清除數;術后隨訪12個月,分析與記錄兩組患者的上肢感覺障礙以及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標準,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淋巴結清除數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淋巴結清除數均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淋巴結清除數的對比
2.2 上肢感覺障礙的比較
隨訪12個月,研究組的上肢感覺障礙率為11.11%,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兩組患者在術后12個月內均無復發現象。

表2 兩組肢感覺障礙的對比(n/%)
肋間臂神經(ICBN)是一種純感覺神經,主要源于第二胸神經腹部分支,從胸小肌外緣后內測的第二肋間隙傳出,并從背闊肌前緣行向外側跨越,并經腋靜脈下方進入到上臂,其功能是支配上臂內側皮膚與腋窩后上皮膚的感覺功能[2]。腋窩淋巴結清除作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重要內容,在手術中一般只會重視胸長神經與胸背神經的保留,對于肋間臂神經往往容易忽略掉,使ICBN容易與淋巴結同時掃除掉,主要是對ICBN損傷后引起的麻木與疼痛重視程度不足。
在臨床中,傳統的各型乳腺癌手術對保留ICBN的意識不強,認為該神經從富含淋巴結的腋窩組織經過,若保留ICBN只會使腋窩淋巴結難以徹底清除,導致復發率容易升高,再加上技術操作比較繁瑣,因此在手術中切除ICBN。臨床研究表明,經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后,患者患側的胸壁、上臂及腋窩等部位出現的麻木、疼痛及感覺障礙等情況和ICBN的損傷有著直接性的有關[3]。任強[4]報道對64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手術治療發現,保留ICBN并不會過多延長手術時間,且淋巴結的清掃數目也不會明顯減少,還有利于減少麻木、疼痛及感覺障礙等不良并發癥的出現,能明顯減輕術后上肢痛覺敏感性的改變。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的手術時間為(97.59±15.31)min,略長于對照組的(92.25±14.81)min,而研究組的淋巴結清除數為(15.68±5.14)枚,略低于對照組的(16.59±5.22)枚??梢娫谌橄侔┦中g中保留ICBN,不僅要過多延長手術時間,且對患者淋巴結的清掃無明顯影響。目前,在臨床中對Ⅰ、Ⅱ期及一些Ⅲa期乳腺癌患者在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使,對ICBN的保留依然是基于整塊切除的原則,并非改變徹底性清掃的原則,只是通過精確的操作方式完成手術,因此對患者淋巴結的清掃無明顯影響。再加上在手術中保留ICBN的操作復雜性并不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稍稍延長手術之間,但總體上與不保留ICBN的手術時間差異不明顯,因此也不會引發患側腋下淋巴結粘連、腫瘤局部轉移復發等現象。王新[5]等人認為,對于ICBN粘連和淋巴結明顯腫大患者,若通過手術小心剝離還不能將神經外面的脂肪、淋巴組織徹底清除,則不宜保留ICBN。而對于術前腋窩淋巴結明顯腫大,可先通過化療,在淋巴結縮小后再進行手術,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能大大提高保留ICBN的幾率。
在本研究中,研究組的上肢感覺障礙率為11.11%,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3.33%,且隨訪12個月無復發情況出現。說明在腋窩淋巴結清掃術中保留ICBN,能有效預防患側腋窩、上臂皮膚的感覺障礙。而在保留該神經后還存在感覺障礙,主要是和術中牽拉或者鉗夾ICBN相關,對于這類感覺障礙可采用手術方法改善。綜上所述,在乳腺癌手術中保留ICBN,不僅不會明顯延長時間,也不會影響淋巴結的正常清除,且有利于降低麻木、疼痛、感覺減弱、酸脹及灼燒感等感覺障礙的發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1]陸兆貴.保留肋間臂神經在Ⅰ、Ⅱ期乳腺癌手術中的臨床價值[J].臨床醫學工程,2013
[2]王新.保留肋間臂神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與傳統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臨床療效的比較[J].遼寧醫學雜志,2014
[3]趙淑霞.乳腺癌手術保留肋間臂神經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
[4]任強.乳腺癌手術保留肋間臂神經的臨床價值[J].吉林醫學,2013
[5]李光云.乳腺癌根治術中保留肋間臂神經的臨床價值分析[J].淮海醫藥,2013
R737.9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