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麗萍,張婷娟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晉城 048026)
“企業、專業、高職生”三位一體的“產業鏈循環”人才服務模式研究
——以晉城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例
項麗萍,張婷娟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晉城 048026)
本文通過對企業人才需求現狀、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發展現狀及高職生職業能力與就業現狀的分析,結合該專業與企業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合作模式,形成企業、專業、高職生三位一體的“產業鏈循環”人才服務模式。
產業鏈循環;人才服務模式;專業服務產業
隨著信息行業的飛速發展,學校專業教育與企業對新技術、新工藝的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校企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與需求嚴重脫節,出現學生職業技能低于社會與企業要求,無法順利就業,學校專業教育內容陳舊等多種現象。針對這類現象,課題組通過充分調研,在與不同企業長期合作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種新型合作模式,此種模式較好地實現了校、企、生三方共贏。
(一)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現狀分析
根據國家每年一次的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計算機應用技術(以下簡稱“計應”)專業人才需求量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對山西晉城及周邊信息行業產業的調研表明計應專業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高尖專人才尤其匱乏,且人才培養周期過長。主要表現為以下五點,一是專業人才職業技能特征不明顯,即專業技能不精,后續發展潛力不足;二是大量“流水線”式工種員工數量嚴重不足,導致企業項目推進速度較慢;三是一些新型行業人才奇缺,比如項目開發、影視節目包裝、建筑動畫、展品展示與策劃等行業;四是企業培養人才周期過長,導致公司項目大量外包,效益較低;五是晉城信息產業行業規模較小,且分布零散,不能形成合力,不利于推動人才發展。
(二)計應專業與企業合作現狀分析
以晉城職業技術學院計應專業為例,現有合作企業10家。其中省外企業占30%;軟件開發(包括網站規劃與建設)企業占40%,多媒體設計與應用企業占20%,其他以銷售電子產品或售后服務為主的企業占40%。
與企業合作主要包括師資培養、學習交流、參觀訪問、項目合作、集中實習實訓(包含畢業實習)等。形式有校企合作教學、合作開發項目,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校內工作室等。
1.師資培養
與合作企業師資培養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工作流程及新技術、新工藝;二是企業選派技術骨干參與實踐項目教學輔導、實訓項目制定。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以技術服務為主的企業。
2.學習交流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從2009年起每年定期舉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議,主要討論當年專業人才需求情況、新技術新工藝、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內容。此外,利用寒暑假選派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學習也已成為一種制度化的學習交流方式。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以技術服務為主的企業。
3.參觀訪問
參觀訪問企業是計應專業每位學生的必修內容,也是進行專業教育的方式之一。這種方式適合于所有合作企業。
4.項目合作
與企業在項目開發方面的合作主要是完成企業交付的“流水線”式工作任務。所謂“流水線”式工作任務就是操作重復、單一、繁瑣,量大的任務。這種特征比較適合在校高職學生承擔與完成。因為在校生勞務費低,且不需占用企業設備,企業因此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與設備進行其他工作,容易獲得較高收益;同時,對于高職生來說,既提升了職業能力,又獲得了相應的報酬;對于學校來說,提升了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實現了“校、企、生”三方共贏。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以技術服務為主或需要大量員工做基礎技術工作的企業。
5.集中實習實訓(包含畢業實習)
根據合作協議,企業每年將提供若干職位供學生集中實習實訓,其中包含畢業實習。但由于晉城信息行業企業規模較小,能提供的崗位與工作有限,不能實現大規模的集體實習。這種方式適合于所有合作企業。
(三)高職生職業技能與就業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普通高職院校學生均呈現學習能力弱、對課本知識掌握程度不高的特征。針對這一現象,各高職院校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即要求學生達到敢操作,能操作,會操作。所以只要校企合作程度較高,學生在校期間有過企業鍛煉,其職業技能均能達到企業需求。而且高職生能吃苦,踏實肯干,工資要求不高,職業素養良好,所以在就業方面比同專業的本科生反而要好。以晉城職業技術院計應專業學生為例,2011至2013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
(一)與“北京四維益友信息技術公司”合作模式分析
北京四維益友信息技術公司是一家具有甲級測繪資質、通過國家“雙軟認證”的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承接完成了多個3DGIS數字城市建設等國家級、省級項目。2009年與北京四維益友信息技術公司達成合作意向,3年來共有3屆約300名學生參與該公司開發項目與建設工作。
與該公司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承接子項目、建立校內“工作室”。
1.承接子項目
2009年合作以來,利用課后及寒暑假對計應專業學生進行崗前培訓,熟悉公司3DGIS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及建模,材質處理與渲染等軟件的使用。并參與了公司“數字城市”建設項目,完成“數字晉城”、“數字安寧”、“數字合肥”、“數字日照”、“數字樂山”等多個項目的外景、建模、材質處理工作。

圖1 數字城市校內工作室掛牌與工作場景
2.建立校內“工作室”
“數字城市”工作室是由北京四維益友和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共同創建的工作室,主要完成公司“數字城市”項目的部分工作任務。
工作室成立以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開始頂崗實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校內頂崗實習,主要工作為熟練使用3DMax軟件,承接公司實際項目中的建模、檢測等任務。第二階段為校內校外交替頂崗實習,主要工作為承接公司完整項目,包括外業與內業,外業為取外景照片,內業為建模與材質處理。
管理方式上采用“校企兩級管理”。即學校管理學生的生活,包括住宿與飲食;公司管理學生的學習與技能訓練,按照企業員工標準進行考勤記錄與業務考核,完成項目進度、質量與實習費用掛勾。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工作潛力與創新能力。
(二)與“晉城新浪印業公司”合作模式分析
晉城新浪印業公司是晉城市首家從事彩色印刷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民營企業。公司從事各類設計、激光照排、彩色印刷、書籍雜志、報刊文件、掛歷畫冊、信封、彩色招貼、不干膠、手提袋、無碳復寫紙、特種紙印刷及戶內外寫真、噴繪、POP展板、包裝等業務。
與該公司的合作模式主要為定向培養學生、師資互培。
1.定向培養學生
與晉城新浪印業合作重點是為該公司定向培養20名熟悉平面設計、印刷過程的員工。主要對象為11級和12級計應專業學生。因此在課程開設中增加了企業特色課程,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及立體構成,印刷原理等公司指定課程。
2.師資互培
學院選派專業教師與公司的技術骨干共同組成師資隊伍,完成企業特色課程的講授與相應實訓項目的指導。其中專業教師主要承擔基礎理論教學,公司技術骨干作為外聘教師主要承擔實訓項目指導。同時,雙方教師共同參與教研、技術交流等多項合作。
由此,在課程設置與實踐訓練中與原有教學計劃有一定變化,針對這種變化,將部分課程由原來的小課教學改為大課教學,即增加了企業特色課程在整個課程設置中的比例。從兩年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學習積極性均有很大提高。
(三)與“山西安卓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模式分析
山西安卓越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卓越科技集團在山西的分公司。它是一家集技術咨詢、技術開發、人才服務和創業孵化于一體的高新技術公司,是教育部“MITT項目全國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實訓中心”,是“中關村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指定的培訓中心。
與該公司的合作模式主要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是以職業技能大賽和移動MM百萬青年創業大賽為契機,整合所學課程,強化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途徑。
“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APPS)開發”項目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職業技能競賽項目,旨在通過競賽提高學生對于移動互聯行業的了解,引導學生將來從事這一新型行業。山西安卓越科技有限公司承擔了山西省技能競賽的技術服務任務。由此和該公司的合作全部圍繞職業技能競賽展開,從基礎知識講授、項目實訓、主題競技到現場競技。學生在訓練過程將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移動互聯應用產品,學習興趣與職業技能均有較大提高。
通過與合作企業多方面、多層次的合作,結合高職教育特征,逐漸形成“企業、專業、高職生”三位一體的“產業鏈循環”專業服務產業模式。
“企業、專業、高職生”三位一體的“產業鏈循環”專業服務產業模式是一種校、企、生三方共贏的合作模式。它主要適用于信息行業小規模技術型企業,計應專業及高職學生。其實質為學校與企業搭建平臺,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與職業素質培養,實現學生優質、專業發展、企業贏利的一種合理化校企合作模式。
這種模式的關鍵點為校企合作與合作方式。校企合作是基礎與平臺,合作方式是手段與方法。在建立良好校企合作基礎上,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可形成多種類、多層次的合作方式,可以一個企業一種方式,也可以類似企業一種方式,或一個企業多種方式,校企雙方可以合作教學、共同開發項目,也可建立校內工作室、校外實訓基地。無論采用何種合作方式,其目的均為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模式結構如圖2所示。

圖2“產業鏈”專業服務產業模式結構
[1]張雪武,方從嚴.高職院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3(2):124-126.
[2]仇雅莉.示范性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內涵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20):169-170.
[3]陳光海.依托行業,突出專業特色,共謀計算機教育發展之路——高職計算機專業以展戰略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9(17):130-133.
Abstract: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talent demand situation,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ituation and occupation ability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and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types,different levels of cooperation mode,this paper puts forward“the Trinity of industrial chain cycle”of enterprise,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recycling industry chain;personnel service mode;the professional services industry
On the Ingenious Apprehens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Stone Lions in Liu’s Residence
YANG Yong-fang,LI Na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ncheng,Shanxi 048026,China)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s named Danguichuanfang and Qingyunjiewu in Liu’s Residence sit eight stone lions for education,which are widely considered among the folks as eight stages of life for the Liu's family,a family of scholar with heirloom for a period of a hundred generations,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However,we have got ingenious apprehension after careful observation that they are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nfucianism ethics,etiquette,philosophy of life and the folk culture,with the meaning implied in the symbol and the symbol formed through the meaning,advocating the family tradition,family prestige,good will and so on.
Liu’s residence;stone lion;implied meaning;ingenious apprehension
Research on Personnel Service Mode Based on“the Trinity of Industrial Chain Cycle”of Enterprise,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aking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uter Application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XIANG Li-ping,ZHANG Ting-juan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ncheng,Shanxi 048026,China)
G717
A
1674-5078(2014)02-0025-04
10.3969/j.issn.1674-5078.2014.02.009
2013-11-09
山西省“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晉城信息行業企業服務實證研究》(項目編號:GH-11141)
項麗萍(1975-),女,山西忻州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處理和算法設計。
通過多年校企合作形成的“企業、專業、高職生”三位一體的“產業鏈循環”人才服務模式還需在以后的合作中不斷更新與改進,從而使職業教育與企業合作更加密切,形成更加符合高職院校與企業良好發展的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