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華+毛國慶
黃顙魚因其肉質細嫩而少刺,味道鮮美而無鱗,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價格堅挺,養殖前景一直被看好。近年來,江蘇省金湖縣將黃顙魚作為主推品種,積極引導示范戶發展黃顙魚養殖,為當地漁業產業結構調整闖出了新路子,受到了當地漁(農)民的歡迎。現將相關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魚苗培育
1. 魚苗池條件。魚苗池呈長方形,東西向,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排注方便;面積一般以3~5畝為宜,底質為黏壤土,池埂寬實,不滲不漏,池底平坦,淤泥厚度為10~15厘米,水深1.2~1.5米。
2. 清池消毒。采用干法清池,先將池水排干,每畝用生石灰100千克左右加水化漿后趁熱全池潑灑,不留死角,第二天用鐵耙翻耙底泥,使石灰漿與底泥充分混合,以提高滅菌和清野效果。
3. 生物餌料培育。在黃顙魚苗入池前5~7天,注水40~50厘米深,投施經發酵消毒好的畜禽糞肥,最好是雞糞,投施量為200~300千克/畝,水質較肥的塘口可減為100~200千克/畝,新開塘口可增為300~400千克/畝。2~3天后再追施EM菌、單細胞藻類激活素等,增強肥水、凈水效果,7天后可見池中繁殖有大量的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可為剛入池的黃顙魚苗提供天然開口餌料。
4. 魚苗放養。黃顙魚苗入池前一定要試水,取一盆底層水,放幾尾魚苗試養1天,如果魚苗活動正常,說明毒性已消失,方可放養。一般放養密度控制在10萬~15萬尾/畝。
5. 餌料投喂。如果池內浮游生物量充足,黃顙魚苗入池2天內不需要投喂,以攝食池內的浮游生物為主;若池內浮游生物量不多,可用少量幼鰻料加水攪拌成漿或直接用魚肉糜全池潑灑,以滿足魚苗的營養需求。2天后,投喂魚肉糜5千克/畝、鰻魚料1千克/畝。7天后,逐漸改喂黃顙魚苗配合料。10天后,直接投喂黃顙魚苗配合料,投喂量為3~5千克/畝,逐漸縮小投喂范圍和增大投餌量,日投喂2次,7~8時和17~18時各投喂1次。
6. 日常管理。黃顙魚苗入池后,保持水深50~60厘米,每隔3~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0~15厘米深;魚苗入池15天后,用生石灰消毒1次,用量為5千克/畝,將水體pH值控制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魚苗培育過程中應適時開啟增氧設備,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平時應堅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查看水質、水溫、魚苗的活動和攝食等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
經過2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魚苗體長為3厘米左右,達到夏花(寸片)規格,可以分塘進行魚種培育。
二、魚種培育
1. 放養前準備。魚種池要求與魚苗池相似,面積稍大一些,一般以5~10畝為宜,水深1.5~2.0米;魚種池的清池方法與魚苗池相同;施肥培水措施與魚苗池相似,只是畜禽糞肥的投施量一般應達300~400千克/畝,水質較肥的塘口為200~300千克/畝,新開挖的塘口為400~500千克/畝。以上準備工作應在夏花入池前10天完成。
2. 苗種放養。選擇規格整齊、頭小背厚、體色光亮、肌肉潤澤、無傷無病、無寄生蟲的優質夏花苗種放養。放養密度根據商品魚規格確定。如果要求養成規格大,則放養密度相對要小;反之,放養的密度則大。另外,塘口面積大、水質好、水位深、餌源足和增氧條件好的,放養密度可適當加大。一般黃顙夏花的放養密度為2.5萬~3萬尾/畝,放養前用3%~4%食鹽溶液浸浴消毒5分鐘左右。
3. 投喂管理。夏花苗種入池前5天,用魚肉糜拌配合料在池邊一側投喂,逐步縮小投喂區,引導夏花苗種逐漸到食場攝食。夏花苗種入池5天后,直接投喂配合飼料,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餌率為3%~5%。投飼堅持“四定”原則,投飼量根據夏花苗種生長情況逐漸增加。
4. 水質管理。每隔15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20%~30%;每30天用生石灰消毒1次,用量為5~10千克/畝;適時開啟增氧設備,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經過3~4個月的精心培育,夏花苗種體長可達8~10厘米,達到一齡魚種規格,可以進入成魚養殖。
三、成魚養殖
成魚養殖主要有池塘主養、甲魚池套養、親魚池套養、河蟹池套養、稻田套養和藕塘套養六種養殖模式。
1. 池塘主養。黃顙魚種放養規格為8~10厘米,放養密度為6000~8000尾/畝,放養時間在3~4月。每畝可搭配放養規格為50~100克/尾的鰱、鳙魚種150尾(其中鰱魚種100尾、鰱魚種50尾),放養時間在黃顙魚種放養后15天。該模式預計可產出黃顙魚600~800千克/畝,其他魚類500千克/畝左右。
2. 甲魚池套養。黃顙魚種放養規格為10厘米,放養密度為3000~3500尾/畝,放養時間在3~4月。甲魚放養規格為150~200克/只,放養密度為200~250只/畝,甲魚的放養時間在4月底至5月初。該模式預計可產出黃顙魚400千克/畝左右,甲魚100~150千克/畝。
3. 親魚池套養。親魚人工繁殖結束后套放黃顙魚種,放養規格為30克/尾以上,放養密度為100~200尾/畝。該模式預計可增收黃顙魚10~20千克/畝。
4. 河蟹池套養。黃顙魚種放養規格為8~10厘米,放養密度為400~500尾/畝,放養時間在4月。河蟹的放養規格為50~100只/千克,放養密度為500~600只/畝,放養時間在2月底或3月初,也可選擇在上一年的冬季放養。該模式預計可產出黃顙魚40~50千克/畝,河蟹70千克/畝左右。
5. 稻田套養。黃顙魚種放養規格為8~10厘米,放養密度為2000~3000尾/畝,放養時間在5~6月。該模式預計可增產黃顙魚250千克/畝左右。
6. 藕塘套養。黃顙魚種放養規格為10厘米,放養密度控制在3000~4000尾/畝,放養時間在4月中旬。該模式預計可增產黃顙魚300~400千克/畝。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金湖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郵編:2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