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根
浙江地區鋼質大棚草莓種植期是9月下旬至翌年5月中旬,而南美白對蝦養殖時間是5月底至9月上旬,由此可見,同塊地里種植草莓與養殖南美白對蝦生產季節互不沖突。收獲后的草莓地需要灌水濕潤土壤,而建池引水養蝦更能改良土質,提升土壤肥力。草莓地里天然餌料豐富,還能降低養蝦成本。總之,利用季節性閑置草莓地養殖南美白對蝦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又提高了經濟收入,為發展生態農業開拓出一條新路子。具體技術如下:
一、草莓地建池,創建養蝦條件
1. 修建蓄水堤壩。圍繞鋼質大棚將草莓地四周堤埂加高、加寬,改建成養蝦池的蓄水堤壩,并采用塑料薄膜護坡,以防漏水。如經濟條件許可,可用磚塊、混凝土修建堤壩。棚內田畦溝在原來基礎上挖深挖寬(深25~30厘米、寬40~50厘米),引水溝也適當加寬,以增加蓄水量,使養蝦池蓄水后平均水深達到70厘米以上。
2. 建排水口。根據池面大小設置排水口數量和確定排水管口徑大小,一般每5畝設1個排水口。排水口內側用20目塑料網布圍成一個弧形防逃網,高度在120厘米以上,以防對蝦逃跑。為方便排水與收蝦,排水口設在草莓地排水溝最低處。排水設施用PVC管材組裝而成。在堤底部下挖15~20厘米,埋設外徑約20厘米的PVC管,管長度以外伸到排水渠、內伸到防逃網外部為宜。PVC管在池內的一端接彎頭,彎頭口垂直向上,插1根外徑20厘米、長120厘米的PVC管(稱內管),在內管的上端豎向打孔(距離底管口約50厘米處開始打孔),以便排出養殖池的表層污水;再用1根粗約25厘米、長約120厘米的PVC管(稱外管)套在內管的外層,在外管的下端豎向打孔(距離底管口約5厘米處開始打孔),以便排出池底的雜物和臟水。排底層水時撥內管,排上層水時撥外管,切忌內、外管同時撥出,以防水流吸力太大而破壞防逃網。
3. 草莓地浸泡、清地與消毒。草莓地蓄水堤壩建成后應進水浸泡,降低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量,浸泡3~4天后排干水,進行清地。清地主要是清除雜草、草莓枝條等。清地后選擇晴天,畦溝進水20~30厘米深,用漂白粉消毒草莓地,藥物濃度為20~30毫克/升。
4. 施肥培養水質。清田消毒后的第三天,排舊水、進新水,每畝施發酵好的豬糞肥100~150千克。進水須經60~80目篩絹網過濾,進水量為池容積的1/4~1/3。
二、蝦苗放養
1. 蝦苗選購。南美白對蝦是海洋蝦類,淡水養殖時,必須選擇經過7天以上淡化處理(鹽度降為3‰~5‰)、攝食正常、體長0.8厘米左右、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彈跳有力和體表無臟物的蝦苗。淡化處理好的蝦苗要求在1‰低鹽度的水體中再淡化2~3天。有些育苗廠家,在蝦苗出售前3~5天時間內,集中大幅度降低水體鹽度到1‰~2‰,然后作為淡化苗出售,這樣的蝦苗下池后成活率極低,決不能選擇。
2. 蝦苗投放。①直接投放。有些蝦苗在育苗廠淡化處理達到了放養要求(1‰低鹽度),可以直接投放到淡水中。放養密度為3.5萬~4.5萬尾/畝。如果草莓地養蝦池條件好,管理水平高,每畝可放養5萬~8萬尾。②淡化標粗(暫養)后投放。為了防止淡化不徹底,蝦苗購回后自己再進行淡化標粗。淡化標粗需要15~20天,池水慢慢淡化,蝦苗長到2.5~3.0厘米再投入草莓地養蝦池中養殖,成活率會較高。淡化標粗可在土池(氣溫低時土池建在大棚內)或水泥池中進行,也可在草莓地養蝦池一角用塑料薄膜圍成一個臨時的淡化標粗池,標粗池面積為全池面積的1/30~1/10。淡化標粗池放養密度:有充氣、加溫設施的水泥池,體長0.8~1.0厘米的蝦苗放養密度為8萬尾/米3水體;有充氣裝置的塑料大棚土池,體長0.8~1.0厘米的蝦苗放養密度為1.5萬~2萬尾/米3水體。標粗池通過加水、換水,經過7天左右使水體鹽度降至1.5‰,再過7天左右使鹽度幾乎降為零。調節標粗池中水體鹽度的方法:如果蝦苗出池時水體鹽度為3‰~5‰,可在每立方米淡水中加入食鹽3千克+海水素0.5千克(或直接加入鹽鹵33千克);若蝦苗出池時水體鹽度為1‰~1.5‰,可在每立方米淡水中加入食鹽1千克+0.2千克海水素。調節水體鹽度時必須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先用密度計(比重計)測量,再從海水比重與鹽度互查表中查到鹽度值;二是調節鹽度時不可用工業用鹽,因工業用鹽成分與自然海水成分相差很大,對蝦苗有毒害作用,往往使蝦苗淡化失敗。
三、標粗苗的管理
1. 初次加水。蝦苗入池前,應進水40~50厘米深,水溫要基本上接近育苗廠蝦苗出池時水溫,溫差控制在3℃以內,水體pH值控制在7.8~8.6之間,pH值偏低必須立即調整,通常采用潑灑小蘇打或生石灰溶液的辦法;后期池水pH值偏高可用明礬調低。南美白對蝦適宜生長水溫為23~30℃,最佳生長水溫為25~27℃。
2. 淡化。蝦苗下池2天后開始加水淡化,淡水用水泵從蓄水池中抽取,通過多個蓮蓬頭噴出均勻入池,前兩天每天加水3厘米深,第三天后隔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6厘米深,直到鹽度調到1‰(比重1.0005左右)。
3. 投喂。蝦苗剛入池,可以投喂蝦片,日投喂量為蝦苗體重的50%~100%,每天投喂4~6次。從第六天開始,投喂對蝦0號料,每萬尾每次投喂5~10克,每天投喂4~6次,以后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投餌量。蝦片緊缺時可用熟蛋黃代替,蛋黃投喂前在80目篩絹袋中搓細。蛋黃浮力差、易下沉,投喂要量少次多。
4. 水質管理。水體要求透明度40~90厘米,營養鹽含量如下:磷酸鹽0.1~0.3毫克/升、硅酸鹽2毫克/升、銨態氮小于0.4毫克/升。發現水質異常,要及時換水,換水時要密切注意鹽度變化。
5. 充氣增氧。增氧機要晝夜連續運轉,氣量均勻,不能忽大忽小。
6. 轉池。蝦苗長到2~3厘米,池水鹽度幾乎為零,可以轉到大池養成。
四、養成期的日常管理
1. 日常檢測。管理人員應于每天凌晨、傍晚各巡池1次,觀察蝦池的水色變化和蝦的活動、生長、健康情況,并做好記錄。
2. 水位管理。蝦苗投放后要逐漸提高水位,養殖前期每天加水3~4厘米深,直到水位達到最高。
3. 調節水質。發現水質異常,要通過換水、施藥(主要用生物制劑)加以調控。當水體透明度低于20厘米或高于80厘米時,需酌情換水。適當繁殖水生植物,控制水體pH值在7.8~8.6之間。水溫太高、陽光太強時打開池上空遮陽網,以控制水溫升高和防止光照太強。
4. 投餌管理。以通過施肥人工培養天然餌料為主,根據蝦苗的生長情況,適當投喂人工飼料作為補充。蝦各生長階段日投餌量:體長1~3厘米時為蝦體重的8%~15%;體長4~5厘米時為蝦體重的4%~8%;體長6~7厘米時為蝦體重的3%~4%;體長8~10厘米時為蝦體重的2.5%~3%;體長10厘米以上時為蝦體重的2%~3%。日投喂次數:體長5厘米以下時,日投喂4次;體長5厘米以上10厘米以下時,日投喂3次。白天少投,投喂日投量的20%~30%,晚上多投,投喂日投喂量的70%~80%。投餌量應根據天氣、水質、蝦體大小等情況適當調整,多投不僅浪費且污染水質;少投則影響蝦生長。
5. 充氣增氧。選用旋渦式充氣增氧機,采用微孔管道輸氧。微孔管道輸氧,改傳統的局部增氧為全池增氧,改動態增氧為靜態增氧,改表面增氧為底層增氧。如面積2畝的長方形草莓地蝦池,可在靠近人行道一邊堤埂上設置1根內徑8~10厘米的硬質或軟質塑料管做供氣管(種植基地可就地取材),長度與池等長。供氣管一端連接1臺1.1千瓦增氧機,另一端口封閉。供氣管每隔3~4米垂直連接1根指頭粗(內徑20毫米)硬質塑料管做支管,長度直達池對岸,每個支管用若干個小木樁固定。支管上按照要求鉆若干個孔(直徑1毫米),孔的數量為每4~5米2池底布1個。
6. 起捕。蝦于9月上旬起捕,如果養殖密度太大,可以提前用地籠網或蝦籠捕撈。
(作者聯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合源新村16幢46號202信箱 郵編: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