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茜平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口腔系,江蘇蘇州215002)
牙列缺失是臨床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對患者的面容改變、咀嚼功能產生重大影響[1]。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來臨,全口義齒的應用對老年人顯得愈發重要[2]。在實際工作中,患者牙列缺失的全口義齒修復,一直以來也是牙醫和牙技師修復工作的難點問題,需要二者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及良好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此項工作。由此可見,牙技師充分領會醫師的意圖,準確地全口牙排列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所以,全口義齒制作課程國內外都將其視為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專業技能核心課程[3],也是學生們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學習過程中感覺比較難掌握的課程。為了能使學生更快更標準地掌握全口義齒排列方法,與行業要求接軌,必須在繼承傳統實踐教學方法基礎上對全口義齒制作排牙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和探索。
傳統的全口義齒排列教學,由實踐老師在全口無牙列的石膏模型上示教蠟基托和蠟堤的制作,接著老師要在仿真頭模上,用基托和蠟堤進行頜位記錄示教,轉移頜位關系上牙合架,固定上下頜模型的位置(轉移頜位關系上牙合架)、在基托和蠟堤上人工牙排列,完成蠟型,裝盒,去蠟,填塞塑料,熱處理及開盒,最終全口義齒打磨拋光完成。學生根據老師的示教,按步驟自行進行制作。在以上這些教學過程中,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學生制作的基托和蠟堤欠標準,不符合全口義齒排列的要求,牙齒排列也就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次,傳統的教師示教排牙手段單一、方法復雜抽象,主要以教師教為主,而與學生互動少,學生感覺學習內容枯燥乏味,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低,學生動手能力提高緩慢,教學效果欠佳。
2.1 制作成品蠟基托和蠟堤 傳統教學中,是由學生自行制作蠟基托和蠟堤用于排牙。蠟基托是成為終義齒的基托,蠟堤是義齒排列人工牙的部分[4]。由于學生制作的蠟基托和蠟堤欠標準,在排列牙齒時,很難將人工牙按照生理和功能的要求排列。為此,教研室購買了標準的無牙列石膏模型,及與模型匹配的蠟基托和蠟堤,由于成品的教學材料比較貴,可以購買少量作為陽模,用硅橡膠將它們翻制成陰模后,再灌注石膏模型及蠟基托和蠟堤給同學們使用。教學中,經老師示教后,學生首先在石膏模型上動手練習制作蠟基托和蠟堤,但在排列人工牙時,使用的是成品標準的蠟基托和蠟堤,并選擇與之匹配的人工牙。這種方法既能夠保證牙弓形狀的準確性,又節約了實踐課程的耗材;既能使學生得到練習,又能排列出符合制作要求的人工牙。
2.2 量化前牙排列方法 傳統的前牙排列方法是教師示教,用語言描述或排列手法演示,方法復雜而抽象,學生較難掌握。我們將行業的專業技能比賽的評分標準用于教學目標,特別是將上前牙的量化的評價標準用于教學中。如上前牙排列的近遠中方向的牙體長軸與傾斜角分別為88°、86°、87°(見圖1),上前牙唇舌方向的牙體長軸與傾斜角分別為 85°、82°、90°(見圖 2)。教師按照此標準講解和示教,與傳統方法比較,學生既能理解,也容易掌握排牙的方法和要求,較容易上手。

圖1 上前牙近遠中方向排列傾斜角度

圖2 上前牙唇舌方向排列傾斜角度
2.3 直觀確定上頜后牙與牙合平面關系 行業專業技能競賽評分標準要求排列上頜第一前磨牙時頰尖與牙合平面接觸,舌尖離開牙合平面0.5mm;第二前磨牙頰舌尖均與牙合平面接觸;第一磨牙近中舌尖與牙合平面接觸,遠中舌尖與近中頰尖均離開牙合平面0.5mm,遠中頰尖離開牙合平面1mm;第二磨牙近中舌尖離開牙合平面1mm,遠中舌尖與近中頰尖均離開牙合平面1.5mm,遠中頰尖離開牙合平面2mm。傳統教學中,上后牙排列與牙合平面關系的距離,是通過工具,一塊玻璃板來測定,學生初次排牙時,往往難以確定。成品的下頜蠟堤制作與地平面基本平行,可以視作牙合平面,學生在測定上后牙與牙合平面的距離時,除了使用工具玻璃板外,可以將排列好的上后牙直接咬在下頜蠟堤上,很直觀地觀察每個牙尖與蠟堤的距離,從而便于根據標準更好地調整后牙牙尖與牙合平面的關系,準確定位。
2.4 分段排列示教及分段評價 傳統的老師示教方法,只是本著完成教學任務的觀念而為,與學生互動交流少。改革后的全口義齒制作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將制作分步驟示教,學生按照老師的示教進行獨立制作,學生制作的每一步驟,老師均會一對一、面對面給予指導、修改及評價;新的教學方法特別強調,要檢查每一位學生排列的上頜中切牙,因為它們的定位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其它牙齒的排列,所以,必須指導修改學生排列的上頜中切牙,排列位置準確無誤后,才能開始上頜其他牙齒的排列。學生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完成第一付全口義齒排列后,第二付全口義齒則由學生獨立完成排列制作并通過實驗技能考核,以此來強化實踐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學生的全口義齒排列的操作能力。
2.5 增加牙齦雕刻 傳統教學中牙齦雕刻比較簡單,只是要求將蠟基托按照一定的要求修整光滑,以及完成牙頸線的雕刻。在最后進行蠟型修整時,要求基托的磨光面應形成凹面,上頜頰側凹面向上向外,腭側凹面向上向內,下頜頰側凹面向下向外,舌側凹面向下向內[5]。為了提高義齒的固位及更好地恢復咀嚼、發音功能,在傳統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修整蠟義齒的牙槽部(上下頜唇頰部)及上腭部S狀隆突和上頜腭部牙齦形態,恢復近似于自然的外形與外觀[4]。雖然增加了教學的時間和難度,但當一付形象逼真的義齒呈現時,學生的成就感會由然而生,極大地增添了學習的興趣。
2.6 成立排牙興趣小組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為此,教師組織學生成立了全口義齒排牙興趣小組,利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兩節課后,在實驗室進行興趣小組活動,并安排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和互動。在此時間段,學生們可以在實驗室進行練習,或者提出問題,對全口義齒排牙進行討論和交流。通過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既彌補了學生專業訓練時間的不足,也增加了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教學效果。
2.7 引入企業參與校內操作比賽 為實現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優勢互補,共同搭建專業教學與企業技術、經驗交流平臺,引入企業參與校內全口義齒排牙操作比賽,使該比賽常態化進行。通過教師和學生與企業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進一步了解用人單位對培養目標的需求,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對全口義齒排牙的興趣和技能,有利于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實用性人才。
根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全口義齒制作實踐課程特點,在繼承傳統實踐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方法改革探索,使全口義齒排牙更具簡單、量化和標準化特點,改革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技術的重點和難點,操作較容易上手;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又強化了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學生能更快、更標準地掌握全口義齒排列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符合目前該專業的行業用人需求。
[1]徐君伍.口腔修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韓立華,司洪云.全口義齒制作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4(7):106-107.
[3]蔡章職,徐曉毅,李達生,等.利用直觀教學提高全口義齒排牙技能[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7):96-97.
[4]日本齒科技工士教育協會.全口義齒學[M].趙軍,張寧寧,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姚江武.可摘義齒修復工藝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