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微,嚴 愉
(泰州市海陵區預防保健辦公室,江蘇泰州225300)
疑似接種異常反應(AEFI)是在預防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發生的可能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且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隨著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的開展,疫苗種類增多,免疫覆蓋范圍的擴大和接種率的提高,AEFI發生的可能也不斷增加。為客觀評價AEFI發生情況,進一步規范預防接種服務行為,現對2012年泰州市海陵區AEFI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個案資料來源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管理系統中2012年海陵區各預防接種單位報告的AEFI病例,同時收集2012年預防接種人次數和疫苗使用量等資料,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 AEFI發生情況 2012年海陵區常規使用疫苗18種,其中15種發生AEFI;接種疫苗109784針次,報告AEFI病例89例,AEFI發生率為8.11/萬。AEFI發生率位于前3位的分別是7價肺炎疫苗(103.09/萬)、HIB疫苗(41.39/萬)、白破疫苗(27.12/萬);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中,AEFI發生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白破、百白破、甲肝(見表 1)。

表1 2012年泰州市海陵區AEFI發生情況
2.2 AEFI臨床診斷分布 89例AEFI中,一般反應77例,占86.52%;異常反應12例,占13.48%。臨床診斷發熱、紅腫、硬結反應例數最多,為71例,占79.77%;其次是過敏性皮疹,為11例,占12.36%;其他診斷6例,占6.74%;蕁麻疹1例,占1.12%。詳見表2。

表2 AEFI臨床診斷分布情況
2.3 AEFI病例年齡分布 89例AEFI病例中0~1歲年齡組報告39例,1~2歲組報告24例、2~3歲組報告9例、3~4歲組報告4例、4~5和5~6歲組報告0例、6~7歲組報告9例、7~8和≥8歲組各2例。
2.4 AEFI發生間隔時間分布 最早發生AEFI是接種后0.5h發生全身皮疹;接種疫苗1天內發生發應的81例,占91.01%;2~3天發生的6例,占6.74%;4~7天和>15天分別1例,各占1.12%。
2.5 病例預后 所有病例經及時恰當處理和對癥治療后全部痊愈,病程一般2~6天,無致殘和死亡病例。
2012年海陵區AEFI發生率為8.11/萬,相較國內其他省市報告偏高[1,2]。AEFI報告例數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無細胞百白破(31例)、HIB疫苗(13例)、白破(9例),是引起全區AEFI的主要疫苗品種。HIB是近幾年新開展接種的疫苗,AEFI發生率為41.39/萬,高于國內相關報道[3];7價肺炎、23價肺炎疫苗接種劑次較少,AEFI發生率較高,其發生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分析。
AEFI發生的原因與所用生物制品的種類、劑量、針次、接種技術、兒童個體差異及身體狀況有密切關系[4]。2012年監測結果發現,AEFI發生一般反應占86.52%,異常反應占13.48%,局部反應以紅腫、硬節較為常見,全身反應以發熱、皮疹較為常見,與疫苗說明書描述一致,顯示目前使用的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安全性良好。2歲內兒童AEFI發生占報告的70.79%,發生率較高,與相關報告一致[1],可能與2歲內接種的針次較多及兒童年齡小耐受性較差有關。而6歲以上年齡組報告AEFI病例都為白破疫苗接種引起。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管理系統能及時發現、迅速應答預防接種引起的AEFI,AEFI的發生除了疫苗本身的特性,與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密切相關。通過對2012年泰州市海陵區AEFI檢測結果分析,針對當前免疫規劃工作,建議加強預防接種人員業務培訓,落實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嚴格把握疫苗接種禁忌癥,嚴格實行接種后留觀制度,不斷提高接種質量;發生AEFI后科學解釋、規范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AEFI對免疫規劃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1]王東海,涂秋風,郭世成,等.江西省2005-2008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系統運轉情況及監測結果分析 [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1,17(4):353-356.
[2]張子兵,耿榮.沭陽縣2010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數據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1,22(5):53-54.
[3]王琪.235例兒童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接種反應觀察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2007,24:68-69.
[4]顧紅.南通市崇川區2007-2009年預防接種副反應監測分析[J].交通醫學,2010,24(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