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
吉林省四平市中醫醫院腦外科 吉林四平 136001
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35例難治性癲癇患者的效果分析
李航
吉林省四平市中醫醫院腦外科 吉林四平 136001
目的:探討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對難治性癲癇治療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5例難治性癲癇患者,對其進行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對所有患者,根在治療前,給予MRI、CT、腦電圖檢查,進行術前綜合評定。在治療時,采用定位立體立向手術,并采用內囊前肢、杏仁核、雙側扣帶回等多靶點聯合毀損方法,對其隨訪,觀察治療后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并發癥。結果:經過24個月的隨訪,在35例難治性癲癇患者中,患者的癲癇療效高達80%,治療效果顯著,且患者的陽性、陰性量明顯降低,與手術前相比,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難治性癲癇治療中,利用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方法,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應用。
難治性癲癇;立體定向;毀損術;臨床應用
癲癇是一種嚴重疾病,較為常見,且治療困難。據統計,在我國,癇發病率高達4.4%,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正常工作、生活造成極大影響[1]。對于癲癇病的治療,多采用藥物治療,但藥物并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癲癇發作,并導致患者形成不同程度的精神衰退與神經功能障礙。立體定向手術,具有準確度高、創傷少等優勢,廣泛應用于功能神經外科領域。在難治性癲癇治療中,立體定向手術是一種有效方法。本文選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5例難治性癲癇患者,給予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觀察35例患者的臨床效果、精神癥狀,其具體報告如下。
1.1 研究資料
以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5例難治性癲癇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25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年齡為16~57歲,平均年齡為28.3±2.6歲,病程為3~31年,平均為13.2±5.4年。所有患者均確診明確,均進行過正規的藥物治療,且已達到治療濃度的血藥濃,但每月仍發作4以上癲癇。同時,住院前均給予CT檢查,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發作次數、精神狀況等資料方面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予35例患者觀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采用立體定向手術系統,通過MRI、CT掃描定位,根據手術計劃、定位數據,對手術靶點進行準確選擇,包括內囊前肢、扣帶束、雙側杏仁核、前聯合等[2]。在手術中,電極直徑確定為1.5mm,裸露4mm。當臨床電極抵達靶點后,首先進行60s、45°可逆性毀損,在確保無異常后,開始實施60s、75°的永久性毀損。在手術中,靶點組合可設為雙側扣帶束、胼胝體兩側、雙側杏仁核、海馬,通過腦深部電極探測,結合電阻抗值、電生理輔助定位,通過探測,當海馬區域存在棘波棘發放,則對該區域進行毀損[3]。最后對治療后的癲癇患者進行臨床記錄,并隨訪觀察患者的發作情況,統計患者的發作次數及精神狀況。
1.3 療效評定
對35例患者實施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后,每半年對患者進行隨訪,結合Engel分級療效評定方法,對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定[4]。無改善:癲癇發作無效,效果差:癲癇發作改善25%~50%,效果良好:癲癇發作減少50%,顯著改善:癲癇發作減少75%,效果滿意:癲癇發作完全消失。并通過評定陽性、陰性量,評價患者的精神恢復狀況。
1.4 統計學處理
對本次的試驗結果,我們采用統計學軟件SSPS 12.0對統計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的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患者隨訪2年,在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后,在常規藥物控制下,患者的控制狀況如表1所示。并對手術前后患者的精神狀況進行觀察,比較手術前后患者的陽性、陰性量表評分,評定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手術后患者每年的癲癇療效比較
表2 手術前后陽性、陰性量表評定比較
結果,對癲癇患者進行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患者癲癇的發作率減少,治療效果良好。同時,手術后,患者的精神狀況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
在癲癇病患者中,治療兩年以上仍無效的,稱為難治性癲癇。由于癲癇病具有反復發作性,需要長期服藥,對患者的工作、生活造嚴重影響。對于癲癇病的治療,不僅以控制發作為目標,還應確保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使其恢復正常生活、精神狀態。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癲癇病,立體定向可提高定位的準確性,通過立體定向射頻對腦深部癲癇灶進行毀損,從而抑制癲癇灶的擴散,并通過毀損破壞腦皮質下有關癲癇的傳導路徑,并聯合毀損內囊前肢、杏仁核、扣帶回,達到對癲癇病的有效治療,恢復神經功能。
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病例選擇、毀損范圍直接影響癲癇病的治療效果。從嚴格意義上講,應嚴格選擇癲癇灶在顳葉、額的病人。在手術進行時,應盡量減少腦損傷,減少并發癥。立體定位具有定位準、手術創傷小的優勢,通過腦深部電極,以點控面,毀損腦深部病灶。而在靶點的選擇方面,目前還沒有統一的選擇標準,不同靶點毀損術療效仍不確定。在手術時,單一靶點的破壞范圍較小,不利于手術效果,易造成癲癇病的復發,而擴大靶點,又易使破壞范圍盲目擴大,造成嚴重并發癥。
根據研究可知,邊緣系統與癲癇病發作緊密聯系,在基底外側邊緣環路中,杏仁核是重要部分,杏仁核是顳葉癲癇的致病灶,同時是顳葉癲癇的放電的強化結構與傳播渠道,能夠調節腦內傳導沖動的易感性,可對腦內的各種泛化電活動進行支持,并對精神癥狀中的陽性癥狀進行有效控制[5]。陽性、陰性量表因此,毀損杏仁核可對癲癇病患者的妄想、攻擊、沖動等癥狀進行改善。同時,在邊緣系統內側環路中,胼胝體是重要部分,扣帶束聯系內外環路。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患者精神狀態得以恢復,并發癥減少。從研究結果可知,立體定向手術可有效控制癲癇癥狀,改善精神狀況,而內囊前肢、杏仁核、扣帶束、胼胝體等邊緣系統,是情感、行動、感覺中樞,對其進行多靶點組合,從而對難治性癲癇病進行誘導治療,其手術安全、可靠、方便,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1]王鐵軍,蔣曼,江坤,等.腦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難治性癲癇[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3):23-24.
[2]殷捷,吳勤奮,耿衛峰,等.多靶點立體定向手術在難治性精神病的應用及隨訪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10):1501-1504,1508.
[3]常會民,漆松濤,楊開軍,等.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毀損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病[J].廣東醫學,2009,30(5):782-784.
[4]孫平安,白萬勝,黎柏源,等.難治性精神病的立體定向多靶點聯合損毀治療[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2,33(2):142-144.
[5]蘇同剛,袁邦清,黃紹寬,等.立體定向微創射頻毀損在難治性癲癇中的應用[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2,25(3):178-180.
R742.1
B
1009-6019(2014)10-01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