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玉華
吉林省輝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吉林輝南 135100
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相關因素分析研究
關玉華
吉林省輝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吉林輝南 135100
目的:研究分析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相關因素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從2012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確診收治的7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無睡眠障礙,觀察組患者有睡眠障礙,觀察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阿森斯失眠量表,并作對比分析。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性別、年齡、卒中部位等方面比較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在不同年齡段睡眠障礙患者的產生例數不同。其中,有4例患者小于50歲,8例患者在51~60歲之間,11例患者在61~70歲,12例患者大于70歲(P<0.05)。兩組患者在卒中性質,既往病史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等方面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腦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礙臨床相關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齡段、卒中性質、既往病史以及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等,與患者的性別以及卒中部位沒有相關性,在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中要掌握影響腦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礙的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促進患者身心健康。
腦卒中;睡眠障礙;臨床;相關因素
睡眠障礙是指睡眠質量低、睡眠時間短以及夜不能眠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身體的正常代謝,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精神異常,很大程度上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1]。腦卒中后睡眠障礙是目前卒中后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容易使患者產生焦慮、不安、抑郁等負面心理,大大提高了腦卒中復發的發生率和致死率。臨床認為進一步分析探討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相關因素對腦卒中患者的治療非常關鍵,本次研究選取我院確診收治的70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效果顯著。現將部分研究資料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從2012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確診收治的7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數字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在對照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在40~80歲,平均年齡為(61.83±11.82)歲;而觀察組患者男16例,女19例,年齡在38~81歲,平均年齡為(60.89±11.76)歲。觀察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之間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所有患者的睡眠情況均進行阿森斯失眠量表評測,根據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主訴進行診斷;再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方式進行評測。觀察兩組患者的阿森斯失眠量和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方差(±s)表示,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卒中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在不同年齡段睡眠障礙患者的產生例數不同,;兩組患者在卒中性質,既往病史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等方面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卒中性質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比較
腦卒中后睡眠障礙是腦卒中最常見的并發癥,若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病情恢復和生活質量,提升了軀體疾病治療的復雜性。因此,腦卒中后睡眠障礙越發受到臨床醫生的關注。大量研究表明,人體的很多組織結構與睡眠都存在緊密的聯系,比如眶部皮質、額葉底部、藍斑核、基底節、縫際核等,這些結構常常由于腦卒中遭受破壞,很容易引發缺血低氧、血流量改變、水腫或梗死等癥狀,從而導致患者產生睡眠障礙[2]。目前,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普遍認為目前腦卒中的原因主要是腦卒中后致肌張力下降或上升影響翻身、上氣道運動異常引起睡眠呼吸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受損以及腦卒中致腦缺血低氧直接導致失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心理負擔加重失眠和藥物因素引發的快速眼動減少睡眠。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對比分析,發現腦中卒后睡眠障礙與性別、卒中部位無相關性,兩組患者在卒中性質,既往病史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等方面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且患者的年齡越大,其腦中卒后睡眠障礙的患者例數越多。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相關因素主要有年齡、卒中性質、既往病史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等方面。
[1]陳衛公.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相關因素探討[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06:1225-1226.
[2]王嬌,梅麗,孟會紅,等.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相關因素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04(21):281-285.
R743
B
1009-6019(2014)10-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