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萍
摘 要:新課程標準對高中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探究性閱讀作為一種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是改變目前閱讀教學現狀的良方,可以滲透于整個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之中。
關鍵詞: 高中;實施策略;探究式閱讀;成才
高中語文探究式閱讀就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課堂為平臺,以教材為主要載體,以每篇課文為主要分析對象,主動地解讀文本,自主地獲取語文知識,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領悟閱讀方法,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增進學生對母語的情感和語文學習興趣的一種閱讀學習方式。探究式閱讀教學,既具有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新課程語文改革的需要,還能助力學生成才,是當前閱讀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筆者在教學中對探究式閱讀的實施策略作了深入的探討,以此來指導閱讀教學的實踐,就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實際而言,探究式閱讀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因此,有必要對其本質、實施策略作分析與反思。
一、探究式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之必然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閱讀教學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師生與作者之間的交流對話,是信息交流和思維碰撞的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要一直重視學生閱讀要求的多樣化、閱讀心態的自主性、閱讀文本的針對性和閱讀心理的特殊性。因此,《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探究式閱讀,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和主動求知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使高中學生不斷掌握探究的方法,加強他們探究能力的培養。在目前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就要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與鑒賞作品的能力與水平,引導學生對文本的自主研究方面上。語文學科知識具有豐富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這就為閱讀教學的探究空間提供了向其他學科滲透的基礎,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涉獵能力搭建了一座天然的橋梁。語文知識的豐富性和綜合性決定了閱讀探究的廣度和深度。因此,高中探究式閱讀教學是我們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的必然有效的選擇方式。
二、實施高中語文探究式閱讀教學的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創設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無論創設什么樣的情境,都必須明白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活躍學生的思維,使所有學生在迫切的渴求下自主探究、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法。
巧妙科學的提問,須在創設情境上下功夫。例如,筆者在教學《孔雀東南飛》后提問:如果焦仲卿沒有“自掛東南枝”,劉蘭芝沒有“舉身赴清池”,那么這一對戀人可能有什么樣的結局?通過這樣設疑,就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當學生通過討論思考,得出二人非死不可、別無選擇的結論時,就會對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通過教師的誘導,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力和想象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經常這樣引導學生,學生就能在學習中逐漸領悟到怎樣提出問題,發現疑難和解決問題。
(2)師生平等對話,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對話教學的本質就是溝通與合作,是指師生在民主、平等基礎上的心靈的交流、情感的溝通、思想的相容。有人說沒有溝通與合作,就無法把握閱讀教學本質精神。特別在小組合作閱讀探究活動中,同學之間可以不斷交流,彼此切磋,爭論焦點問題,共同提高素養。由于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表達個人對文章主題的觀點與看法,并愿意聽取其他同學的不同見解,有利于形成同學之間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知識資源共享機制。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不斷激活師生平等對話機制,這是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方式有機統一的關鍵,我們要在探究式閱讀教學中創設一種平等的對話氛圍,讓學生輕松自如地融入其中。同時,在教師適時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啟發、互相誘導,實現多元互動,這也是語文探究式閱讀的有效策略。
(3)利用網絡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動機是行動的誘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把信息技術融入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能極大地激發學習動機,能給學生提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語文是教育資源最豐富、與實際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一門學科,當前先進的網絡則為高中語文學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和豐富的資源。網絡資源在語文閱讀學習中被優化應用,將使學生的地位由主動參與者代替原來的被動接受者,學生真正成為了知識的領航者和學習的主宰者。以一些課文的背景材料為例,輸入關鍵詞,通過有關網站的搜索引擎,可檢索到的相關網頁資料便多達數百條。例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可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后,通過網絡查閱關于《水滸傳》的相關內容,梳理小說中出現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情節,這是各類輔導書籍所不能辦到的。因此,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的內容,應適當地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空間里的相關資料,進一步補充相關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在網絡學習中享受語文閱讀的樂趣。利用網絡資源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創設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例如,欣賞《赤壁賦》時,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學生通過網絡查找閱讀關于蘇軾精彩人生的資料,特別是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時的作品,學生在利用網絡搜集、查詢的時候,對《赤壁賦》的相關背景內容有了更多的了解,這樣就為學習這篇文章做了知識鋪墊。通過自主搜尋資料,學生就能對蘇軾在黃州的作品較為熟悉,對蘇軾寫此文時的心境有所了解。這樣,一方面增大了課堂的教學容量,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總之,探究式閱讀教學不僅從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以接受式為主的教學方式,還能助力學生成才。我們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斷地加以提升,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自主的探究環境,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山東省日照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