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喜
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的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徑。通過閱讀,人類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從而認知世界、了解人生、拓展思維等等,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特殊任務,它具有功能性和基礎性等特點。在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老師引導學生閱讀一篇篇被選作“教材內容”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來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內容在本科目的任務最重,閱讀又是語文組織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簡單的教學方法,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明確閱讀目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教學目的,才能使教學有一個明確的靶心。作為中職語文教師,應深度挖掘文本,若教師對教材的內容不完全理解,不是很熟悉,那就很難把握教材精髓,提高閱讀的效率就是一句空話。當然,每篇文章的題材不同,闡述的角度不同,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在授新課之前,必須精心準備,精心策劃,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是教好閱讀課的基礎。閱讀教學要讓學生主動融入文章的情景之中,以引起共鳴,產(chǎn)生感悟,從而達到閱讀活動的真正目的。在行之有效的教育學習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閱讀能力,我的做法是:有時候讓學生讀課本,當然“讀”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自讀、精讀、誦讀、默讀等,遇到不懂的問題查工具書,通過自學來完成學習任務;有時候還可以根據(jù)課文提出具體、恰當?shù)膯栴},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研究,培養(yǎng)合作意識,鼓勵創(chuàng)新,發(fā)展個性,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發(fā)揮榜樣的作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人們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來自諸多方面,但最有說服力的還是我們身邊的老師和同學,一是老師,因為老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陶行知先生說:“想有好學的學生,必須有好學的先生。”要想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老師自身平時要擴大自己的閱讀量,只有自己掌握淵博的知識,在講到課文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時穿插趣事,才能喚起學生要閱讀的強烈欲望。二是同學,我每周拿出一節(jié)或兩節(jié)語文課的時間作為學生的“閱讀交流會”, 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通過抑揚頓挫的誦讀,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感悟出文章情感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學生毛遂自薦,對近期閱讀文學作品的登臺表達看法,在交流中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重視課堂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真情實感地反復誦讀,細細品味課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經(jīng)過比較、揣摩,慢慢領悟出語言文字的感情。“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對話和溝通,仿佛是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過程,一篇文章思想感情的內涵,真正由作者“轉嫁”給讀者。那么所有文章的問題都能通過閱讀解決。
四、擴大課外閱讀量,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
我曾看到這樣一句話,“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一種認知本領,選擇最適合自己需要、最有價值的讀物”。當前,圖書市場是魚目混雜,有高雅的文學作品,更有低俗的讀物。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辨別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應當正確引導學生選擇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例如《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等,報刊如《青年文摘》《讀者》《小小說》及各類報紙副刊上刊登的文章,這些優(yōu)秀讀物不僅具有時代特色,還反映了時代風貌,值得品讀。引導學生讀這類優(yōu)秀讀物的同時,還可以涉獵一些相關專家學者的點評書籍,采納百家對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觀點做一比較,能夠更深刻理解作品,進而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增強了閱讀能力。
五、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
不同的刊物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首先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課堂教學上的精讀,為什么強調精讀呢?這是因為精讀是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提高的重要標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從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反復比較、推測,最終能自己解決問題,從而扼殺了“懶惰” 的不良習慣。一般情況下,課文內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出來的。何謂自悟,即自己本人以心去領悟,悟的過程就是通過閱讀和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生的悟,在于教師巧妙適時地“引”,學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教師應根據(jù)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有側重點,有目的性地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立意獨到的構思之處,深入探究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當然教師的點撥應以學生的讀為根本,以學生自主領悟為主線,老師的點必須點到關鍵處,撥必須撥在疑難處,無疑而點則不如不點。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做讀書筆記,讀書要有自己獨到的心得見解,我提倡隨讀隨記,把閱讀中遇到優(yōu)美的字詞句、段落內容記下來,以便在自己的寫作中拿來借鑒。
記得葉圣陶老先生曾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定能駕馭文字。”只要語文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寓教于樂,使學生樂在其中,必定能促使學生產(chǎn)生樂讀的渴望、會讀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會如何去閱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讀書,讓他們在閱讀中理解,閱讀中感悟,閱讀中抒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河南省信陽工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