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卓
當了二十余年的班主任,每每回憶工作往事,回憶和學生朝夕相處的流星歲月,真是感慨萬千,心潮涌動,歷歷在目。
班主任是班級的指導者和組織者,要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又要把差異不同的學生納入教育軌道。怎樣才能做好這項艱巨復雜的工作呢?我的觀點是: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愛學生,愛學生是班主任心中的永恒。
教學工作中,我認識到:愛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這是愛的起點,這是愛的前提。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班主任要真正了解學生就要不斷增強自己感知學生精神世界的能力。應有一顆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慈母之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才能特長,性格特征,家庭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心中有學生。才能心中有班級。
在此基礎上,愛學生的主要所在是尊重和關心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鞏固和發現學生身上閃光的地方。班級的小D成績較差,但是他有繪畫的特長,就是沒有展示的機會,所以興趣并不十分濃厚。在一次中隊會競賽時,我讓他負責所有圖片繪制,當他拿出作品時,同學們大加贊嘆。正是這稱贊使他發現了自己的優點,從那以后,他努力練習,經常拿一些作品讓我指點和評分。我抓住這樣的機會,引導他好好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見,學生一旦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就會獲得精神上的最大滿足,就有無窮的力量。這就告訴我們對學生要多一點人情暖,少一點火藥濃。放下那冷若冰霜的高傲態度。
與此同時,我還把對學生真情的愛和嚴格要求統一起來,體現班主任對學生深厚的感情,才會發揮出師愛的教育作用,更會增強師生之間的濃濃深情。使老師和學生由管理與服從的關系,成為大朋友和小朋友的關系。
教學生活中,我把滿腔的愛傾注給學生,以此感染他們。教他們珍惜同學情,父母情。愛班級,愛家鄉,愛自己的祖國。班主任對優生和差生一視同仁。但對學生的愛決不能平均分配,必須有的放矢。班級的小F,因父親有病,家里生活困難。用方便袋提著書本上學,身上的衣服很臟破,同學們看不起她,她也很自卑。后來我給她買了書包和衣服,同學知道后,也送她一些學習用品,并且主動和她接近,讓這位同學備感溫暖。這樣既教育了學生,也得到了學生的尊重。教學工作也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辛勤勞作,必有收獲。對學生濃濃的愛,必換來學生濃濃的情。他們是未成年的孩子,知道不犯錯誤,知道刻苦求知,從調皮變成懂事、上進,這一切一切,都是愛學生的結晶。是的,愛學生是班主任心中的永恒。愛學生,永遠在教學中。
(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長嶺鎮廣大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