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彩先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法的影響,課堂教學慣用“課堂講解+課外練習”的套路。課堂上,教師按預設的教學程序,將教材的知識點條分縷析,力求講“深”講“透”,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將學生置于被動地位。新課改方案提出多年,新課改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綜觀各地的課改成果不難看出,新的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
首先,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愉悅學習的基礎,努力學習的催化劑。 “親其師而信其道”,我們要強化師愛的作用,把微笑帶進課堂,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相互信賴的教學氛圍。課前提前兩分鐘進入教室,與學生聊聊學習以外的事情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師關注的不僅僅是他的學習,還想走近他學習以外的生活。例如,有學生患上感冒,除了讓他多注意休息、多喝水等話語上的關心,也可以熬點姜糖水,這樣學生在感動之余會產生學習上的巨大動力。
其次,靈活把握課堂,在課堂上隨機應變。英語教學中,例句的使用在課堂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例句的選擇至關重要。我在教授知識點時一般選擇易于學生接受、能夠讓學生舉一反三的例子。例如,在教授定語從句這一語法時,我舉了拿破侖的一句名言:A soldier who doesn t want to be a general is not a good one.(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學生馬上踴躍起來,紛紛舉手要求聽自己的句子:A man who has not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長城非好好漢。);又有學生想到了姚明的話:“A person who works hard may not always succeed, but a person who gives up is sure to fail.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 其實姚明這句話本來的譯文是:You may not always succeed even if you work hard, but you will fail if you give up. — Yao Ming但是學生這樣翻譯也不錯,應該對學生加以鼓勵,因為語言學習必須靈活,一個漢語句子可以有多種譯文,用這樣學生熟悉的而且又寓意深刻的句子舉例,學生更易于接受這一語法。
第三,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實施參與性教學。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改變教師居高臨下主宰課堂的局面,實現由教師單向提問向師生共同研究探求新知轉變。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我驚喜地發現,你如果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經常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收獲。我組織了一次題為“My dream”的演講比賽,讓學生自己組織講稿,小組內先交流,找出各自講稿中的問題,然后再爭先上臺演講。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班上有一個成績很排后的學生竟然走上講臺,神情激昂地把自己的夢想向全班同學展現出來。他的這一舉動不僅讓我,讓班上的同學,甚至讓他自己都很震驚。事后我找到他,充分肯定了他那堂課上的表現,告訴他既然一個小小的演講能夠做得如此成功,別的方面,比如背誦范文、經典句式等也能做到很好。他通過這次活動和我的鼓勵備受鼓舞,學習動力大增,成績當然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有時候我就想,如果沒有那次發現,也許這個學生會在英語課上永遠躲在角落里而被埋沒。從那以后,我常把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積極,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討論、研究,教師只做補充解釋并加以點評。這樣的課堂氛圍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了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既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活躍了課堂氛圍。
(山東省膠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