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亞
摘 要:中職旅游素質教育應當明確“德育先行,技能為本”的教學目標;實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教育教學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實現中職旅游素質教育的目標,為旅游企業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 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中職旅游;人才
河南省是旅游資源大省,旅游業發展迅猛,亟需旅游專業人才為之服務。中職旅游教育作為培養旅游行業一線服務人員最主要的力量,盡快進行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筆者就如何在河南中職旅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輸送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提出幾點建議。
一、在河南旅游高等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1)在招生體制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中職院校正在面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尤其是旅游專業招生更是舉步維艱。穩定、體面、有地位等傳統的就業觀,社會對學歷日趨狂熱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報考志愿時的意向,而具有不穩定、薪資水平低、社會地位不高等就業特點的旅游業就成了冷門專業。河南省很多中職院校在招生時采取了給每位教師硬性分配招生任務,完不成招生計劃的教師要受到相應處罰的措施。也有院校設置“招生專干”崗位,派專人到各個市、縣的初中學校常年招生。由于招生難,旅游專業的學生便沒有分數限制,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基礎教育、思想偏執、品格不完善、自我約束能力差等缺點較多的學生占大多數。
(2)在教學組織管理方面。中職旅游教育受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生源嚴重不足。政府不重視其發展,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足,造成了師資力量匱乏。從業教師專業性不強,課程設置不科學,學生動手能力差,畢業后進入旅游業一線工作的專業素質和技能都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目前河南省中職教育的教學組織管理遠不能適應旅游專業素質教育的需要。
(3)在實踐教學方面。旅游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目前的旅游中職教育仍是理論課為主,實踐課較少。“校企合作”只是流于表面,學生在課堂上學的知識無法及時運用到實踐中,理論知識與市場需要的技能需求脫節。我省的中職旅游教育實踐時間只有半年,只設置了3個月的實習時間。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理論基礎差,但是動手能力強,如果無法揚長避短,學生的綜合素質必定無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這也是中職素質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4)在教學師資方面。我省旅游教育在國內屬于中等偏下水平,與廣州、深圳、珠海、揚州等中職教育發展較好的省市有較大差距。很多中職學校的旅游專業教師都是從歷史、地理等專業轉過去的非專業教師,對旅游專業知識是現學現賣,旅游教育教學方法不熟悉,把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套用過來,忽視了旅游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
二、在旅游中職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
(1)改革現行的招生體制,拓展招生渠道,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石。①政府加大對中職旅游教育的扶持力度,增強招生、就業引導,擴大中職旅游院校生源。由于地域差異,河南市、縣級的中職院校還存在資金匱乏、設備設施落后等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是旅游中職教育的教學目標之一,對旅游專業實訓室、實習基地的數量和規模要求較高,各市、縣的政府應當從資金和政策上加大對中職旅游教育的投資和扶持,擴大招生規模。②學校和社會加大對中職旅游教育的宣傳力度,改革招生體制。學校應積極宣傳旅游大發展理念,向社會推廣旅游人才的就業優勢和廣闊的就業前景,解決學生選擇旅游專業時的后顧之憂。旅游中職教育招生應是學校、社會齊參與,讓公民的擇業意識實現“參加旅游”—— “選擇旅游”—— “為旅游服務”的轉變,招生體制從被動招生變為學生主動選擇。
(2)在教學中采用新的方法,是中職旅游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利器。①案例教學法。多用精彩的案例,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導游業務地陪工作流程中,可以用一個少林寺地陪導游帶團流程的案例來進行引導和講解,從而完成素質教育中提高理論知識積累的目標。②錄像教學法。錄像教學法的最大優點就是有效地解決旅游實踐教學中時空局限的問題。例如,在《河南導游基礎》課中,可以放映少林寺、龍門石窟等視頻錄像。
(3)加大師資力量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拐杖。①提高現有專任教師的素質。學校應選派教師進修,提高教師素質。我省的職業教育發展較慢,選派優秀的專業教師到職業教育發達的德國、日本等國家進修學習,把先進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引進來,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業務技能可以達到和國際接軌的水平。②聘請兼職教師,擴充教師隊伍。聘請的兼職教師要進行嚴格把關,要把學歷和知識系統的完整性作為選擇的重要標準。兼職教師在行業內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好語言表達能力,并考取旅游專業的教師資格證書。
(4)實行1+1+1教學體制,走校企聯合辦學道路,是實施素質教育必由之路。試行“1+1+1”教育教學模式:學生在校第一年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對本專業的熱愛和認可的意識;第二年理論學習與校外短期見習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養成教育;第三年步入行業,在市場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樹立“扎根旅游”的就業觀念。
參考文獻:
[1]曾志蘭.試論我國旅游教育發展的新趨勢[J].教育評論,2003(6).
[2]趙鵬.美國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結合”[J].中國高等教育,1998(6).
[3]余昌國.關于旅游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思考[J].旅游學刊,2005(6).
[4]張慧霞.高等旅游教學改革的戰略構想[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6(9).
[5]賀建斌,陳瑋.21世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素質教育[J].邊疆經
濟與文化,2006(2).
(河南省平頂山教育學院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