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嫦
摘 要:進入21世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成為了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針對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該文從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習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大膽實踐三方面論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創新能力 學習興趣 質疑 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c)-0147-01
2010年9月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 周年慶祝會上重申這樣的既定方針: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因此,培養創新型人才成為當前國家的一個重要、緊迫的任務。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需要培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培養創新型人才,教育扮演著重要角色。那么,作為新時代的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又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激發的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縱觀人類歷史,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因為興趣、好奇心而去發現、探索、研究,最后取得創新性成果,從而取得成功。科學家丁肇中由于興趣,用6年時間讀完了別人10年的課程,最后終于發現了“j粒子”。比爾蓋茨因為興趣而開發軟件,促進了電腦的普及化。興趣和好奇心是人們取得成功的最大的最直接的動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因此,作為一名中學政治老師,應想盡辦法,千方百計,通過充分利用教材,優化課堂教學、密切聯系實際等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有了興趣和好奇心,他們就會不斷學習、探索,刨根問底,發揮最大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1)充分利用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手資料,對學生有重要影響。它里面包含了許多有關創新的人物事跡、經典文章、漫畫、插圖、名人名言、“想一想,議一議,做一做”等素材。我們還可以充分運用教材中“想一想,議一議,做一做”、“閱讀與感悟”、“實踐與評價”等素材的具體材料,讓學生認真閱讀、思考,積極開展討論、議論,使它們成為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陣地。
(2)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陣地。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內容、學生的學情等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初中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根據這一點,老師可以采用知識競賽、表演、演講、游戲等方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內在潛能,又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聯系學生周邊的事物或現象。理論和實際相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原則,也是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針。在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特別是讓學生聯系學生自己周邊的事物或現象,更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社會現象、思考社會現象,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如在講授《競爭與合作》一課時,我要學生列舉了在學習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方式,如有的學生為了取得老師的信任,打擊誹謗他人;有的學生害怕學習成績落后于人而對同學采取"資料封鎖”、“復習誤導”的對策等。學生聽到自己同學舉的這些例子,好像炸開了鍋一樣,紛紛揭露同學間的某些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我順勢引導學生分析這些不正當的競爭行為的危害,又引導學生該如何正確對待競爭。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探索解決的辦法。這樣,學生學習思維能力得以強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意識。
2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習慣,注重創新思維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要有所得、有所獲、有所創新,就要學會質疑、善于質疑,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應學生讓大膽質疑,敢于質疑,注重并鼓勵他們的創新思維,從而培養創新能力。
(1)在預習中質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這句話道出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真諦。上新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教師給學生列出教學目標,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自己找出本課內容所講相關的問題及答案,并對自己感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做標記或者就某些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這樣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
(2)在作業、練習中質疑。近年來,中考命題注重鼓勵考生創新,彰顯“一標多本”課程理念。“一標多本”就是允許在尊重課標或考標的前提下,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探究(解答)問題的方法。因此,老師應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練習時多想“我可以從哪些不同的角度解答問題”。如2011年圍繞“我省建設文化強省”這一時事熱點,要求學生為建設文化大省建言獻策,提出至少三個方面合理化建議。結果,同學們能夠從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科技及教育創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先進的外來文化等不同角度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3)在課外閱讀中質疑。政治教學要求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做到時政結合。因此,我要求學生在收看新聞報道或閱讀報刊時多思考,多提問。特別是針對社會的熱點、時政要聞時多想想:這些時政、熱點與教材的哪些內容相聯系,反映了哪些政治觀點?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或這樣做有什么意義?或我們該怎樣做?等等。周而復始,學生慢慢形成質疑的習慣,培養了創新思維。
3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大膽實踐,提高創新能力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它融匯了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根據課程學習的相關知識和要求,教師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要求學生查找相關的名人名言,做手抄報,觀看展覽,參觀各種教育基地,或參與各種社會實踐。給以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給學生大膽實踐的機會,從而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嘴,這樣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鞏固知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大膽實踐,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不斷提高。
例如在講“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時,為了讓學生深切體會改革開放后社會的巨大變化,我要求學生收集祖孫三代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素材,并寫出感悟。在學習“中國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時,我就地取材,研究開平碉樓,同時也要求學生了解碉樓建造的歷史背景,收集相關的圖片,并根據碉樓的有關素材寫《如何正確對等待和保護碉樓文化》。通過活動,學生更了解碉樓的情況,對待中外文化有了更加正確的態度。
俗話說,條條羅馬通大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法各異,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必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敢于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開拓進取,學會創造的能力。國家需要的創新型的有用之才,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創新的人才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