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蘭
《語文課程標準》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重要目標。而低年級孩子雖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但是他們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在教學中擔當優秀的指導者,讓孩子識字更輕松。
一、培養識字興趣,激發識字愿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孩子形象思維占優勢。因此,教師作為指導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
(1)巧用導語,激發興趣。對于低年級學生,有趣、生動的導語會在課堂的開始就讓學生為學習內容激動,從而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發展興趣。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精心創設情境,使機械、呆板的教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情感和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主動、高效的課堂教學環境。
(3)滲透規律,領悟樂趣。對于低年級學生,不必講清漢字的造字規律,但教師可利用漢字的造字規律,指導學生感受漢字的神奇。①欣賞象形字,感受漢字之源。如“口、耳、目、月”等,可運用動畫課件:形象而逼真的圖形→簡潔而形似的象形字→端正的楷書。引導學生在觀察中了解漢字的演變規律,同時牢固識記,如此識字,興趣一定盎然。②領悟會意字,嘗試造字的樂趣。如小學語文第二冊中從“二人從,三人眾”“二木林,三木森”的韻文識字,可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感受造字的樂趣,激發識字熱情。③分析形聲字,感悟漢字之理。由于形聲字的特殊構成,教學中采用編字謎、簡筆畫等形式識字,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設計教法,提高識字效率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不少,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教師要從多方面考慮,精心設計多種靈活、生動的教法,提高學生識字效率,讓學生愉快地識字。
(1)聯系生活識字。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經驗,從多個角度對學生展開進一步的識字活動。
如認識“青草”和“小河”,先從字形上讓學生認識,再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問題: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青草”?“小河”對“青草”的生長有什么作用?你知道“青草”對“小河”又有什么幫助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尋求答案。這樣的教學,涉及到學生的生活領域,調動了學生對“青草”和“小河”的情感體驗,能讓學生在識字的自由王國里翱翔。
(2)設計游戲識字。低年級兒童好動、喜新,根據這些心理特點進行游戲教學,不但能激發其學習興趣,而且能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興趣盎然,易學易記。①猜字謎。猜字謎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一種比較好的識字方法。如早字頭上一根草。(草)王先生,白先生,同坐一塊大石頭。(碧)②講故事。故事是低年級學生最樂于接受的,如果將識字與故事融合起來,學生的識字效果將非常顯著。如學習“鳥”這個字時,學生很容易把“丶”忘了,如果能編一個形象生動的小故事,告訴他們:“那一點是小鳥的眼睛,小鳥沒有眼睛就看不見了!”這種現象就可避免了:③念兒歌。生動有趣、朗朗上口的兒歌,對低年級學生有著無窮的魅力。因此,將一些字編成兒歌進行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的識字。如土和士:上肩窄,土土土;上肩寬,士士士。④順口溜。順口溜便于記憶,也是低年級學生覺得有趣的形式。編順口溜能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生字。如一點一橫長,一撇扔東墻,一個小木匠,站在路中央。(床)⑤做算術。低年級學生剛學過加減法,此時,將算術與識字結合起來,會讓學生眼前一亮,學習效果自然會提高。如:木+寸=( ),放-攵=( )。
(3)拓展識字空間。教室只是識字的一個場所,而更大的識字空間便是社會和家庭。課外識字的關鍵是不能停留于表面熱鬧的形式,而應該在實效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可采取措施讓課外識字有實效。①設置“識字卡”。記下自己不認識的新字,以便經常復習認讀。②制作“識字剪報”。枯燥的識字方法是低年級學生最厭煩的,而剪剪貼貼既避免了因某些字字形復雜而帶來的麻煩,又能調動低年級學生識字的積極性。③建立家庭識字氛圍。要調動家長參與識字教學,幫助學生在家庭中識字。可以把家里的物品名稱制成卡片,分別貼到實物上,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對照實物認字;也可以認讀家庭成員的姓名、單位,甚至和家人散步、逛街時進行識字。
三、多形式復習生字,鞏固識字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習形式越多越新,識記的效果越好。對于低年級學生,更要注重復習方法的多樣。常用的復習形式有:①出示帶拼音生字,小組合作復習。②去掉拼音,開火車讀。③分組比賽。④一個學生讀生字,另一個學生找生字卡片展示。⑤看圖貼詞語。⑥表演動作,猜詞語。⑦在糾錯中鞏固生字。
總之,為了讓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效果最優化,教師作為指導者,不僅要注意識字興趣的培養,更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精心設計和及時的復習鞏固。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