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
“相傳在卡納克神殿里有一座圣甲蟲石雕像,圍著它走上七圈,愿望就能成真。”郭煒玥一邊介紹自己的創作靈感,一邊哄著剛滿周歲的女兒。或許正是因為創作了這條讓美夢成真的圣甲蟲項鏈,才讓郭煒玥如愿以償地誕下這么可愛的孩子。“我希望設計出一系列的作品,讓女兒感受到春夏秋冬的不同。”
春夏和秋冬是郭煒玥創作的兩個首飾系列。工作室里,軟陶是春夏系列的主體,除了圣甲蟲項鏈,還有百花爭艷的胸針以及蝴蝶系列的配飾。“春夏系列的作品一定要呈現出明快的色彩感,在容易出汗的夏季,軟陶不會掉色、變形,也不怕水,臟了用水沖洗一下就像新的一樣。”
為了保持軟陶明艷的色彩,郭煒玥會將特別調配的顏料為軟陶上色后再進行烤制,出爐后,會均勻地涂上一層透明的漆使其“保鮮”,這樣能讓色彩與作品更加融合。
而秋冬系列作品郭煒玥則采用了棉線刺繡進行創作,“比起軟陶,棉線能給人帶來溫暖的感覺,色彩也更沉穩。”秋冬系列以實用的毛衣鏈為主,是采用蕾絲線和棉線制作的刺繡首飾。“石膏體”毛衣鏈是郭煒玥的得意之作。小學時,郭煒玥學過繪畫,素描基礎就是靠畫石膏體打下的。若是用刺繡來“畫”素描會是怎樣的效果呢?帶著懷舊的情懷,郭煒玥以針線為筆,用雙手“繪制”起“石膏體”來。短短幾天,郭煒玥便將對兒時畫室的懷念繡了出來,圖案很結實,但質地還是軟了些,做毛衣鏈的話沒有厚重感。郭煒玥嘗試先做一個底板,增加硬度。她用一種單面有絨的厚布,再調配出特質的膠均勻地涂在布料上。“這種膠既能固定硬度,又能讓針穿梭其中。而制作出的毛衣鏈越久越有老繡片的韻味。”郭煒玥笑著說。
時下流行的假領是郭煒玥引以為傲的另一個系列。初春的蝴蝶、夏季的晨露、秋日的落葉、冬天的臘梅,不同的圖案讓四季在衣領間變幻著。這些都是她在蘇繡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而成的。“平面的蘇繡難免讓人覺得死板,最近不是很流行立體刺繡嗎?為什么不能把兩者結合起來呢?”郭煒玥拿出一片繡著秋葉的假領:兩片葉子,一片采用傳統繡法繡到葉桿處,剩下的線不剪斷,編織成另一片立體的葉子,好一幅落葉紛飛的畫面!佩戴在領間,落葉隨風搖晃,靈動不少。
這時,懷抱里的女兒開始“咿咿呀呀”地說著聽不懂的外星語,“看來小家伙也對四季有所感悟了吧!”郭煒玥幸福地笑。
手創訪談錄
在創作中,有沒有特別的小癖好或者習慣?
我對各種漂亮的配件和輔料無法抵擋,不同材料的碰撞會給我許多靈感,但凡碰到喜歡的都會收入囊中。即便哪天不“開工”,也會把戰利品拿出來,從頭到尾地撫摸、欣賞,然后規整整齊。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為什么你的作品都偏愛以春夏秋冬為系列展現?
我生長在四季分明的北方,每個季節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而首飾是我最鐘愛的東西,我希望它們能在不同的季節帶給人快樂。我希望我的首飾是有感情,有溫度,有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