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入媒體行業的我,第一次背起自己的相機,置辦一兩件極簡行裝,帶著筆和采訪本,獨自來到山鄉古村拍攝老手藝人。那時候對我而言,這只是工作。”
年輕的記者行走于閩東地區深山巷陌,將鏡頭對準了孤獨的手藝人。官埔油扇、周寧蓑衣、畬鄉花斗笠……一張張照片,留住手藝人與老物件摩擦后的余溫,定格了每一雙手的創造力量;一段段采訪日記,記錄手藝的歷史、流程,當然還有不能忘卻的手藝人生。
“2008年,今天我發現,用鏡頭講述手藝人的故事,拍攝他們視為生命的工具,不再是完成一篇稿件那么簡單。”
老藝人攤開的手掌上,道道溝壑是“年輪”碾過的痕跡。在這樣一雙手中誕生的物件,凝固了更嚴肅的東西,譬如心思,譬如情感,譬如時間。于是他一次次啟程,而身后多了追隨的同伴。
出發,離去,堅持,再出發。緣分,讓他們與老手藝之間有了一絲再也無法割舍的牽絆。鹽野米松曾說,自己是懷著憧憬的心靈,觀望過匠工們做活的孩子,也是為這些職業不復存在而深感遺憾的一代人。在獲取大量寶貴的影像資料的同時,這一行人也感受到了古老技藝漸行漸遠而帶來的遺憾,比如那把早已無處尋覓的“畬鄉三寶”油紙傘。一份責任愈加沉重,他們決定將拍攝到的資料集合起來,于是一部專門記述閩東傳統工藝的文集面世。指尖上的藝術,指尖上的堅守,這部文集為人們打開一扇了解“指尖上的閩東”的文化窗口。
這是一個案例,展現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保護、傳承、發展工藝美術事業中來;同時,它不應成為一個特例,因為“指尖上的精彩”還在各地延續著,生生不息。
閩東手工藝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