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一 讓人氣憤的校園報料
新年伊始,《南方都市報》刊出了一則校園報料:臨近期末,東莞市某校班主任向?qū)W校上報了“班上最應該被開除學生”名單,如果期末期間名單中的學生再“犯事”,就會被學校開除……
“最應該被開除的學生名單”是由誰確定的?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最應被開除學生”名單每個班有4人,這4人是由各科老師“共商”選出確定,然后班主任填寫上交學校。這名單中的4人,按照學生的說法,會遭受以下“待遇”——不收下學期200元的預收費,讓該生另找學校。理由是,這些學習、紀律不好的學生會影響學校發(fā)展,影響老師工作。
為了讓處罰差生的力度更有“震懾力”,學校還放下狠話:整個學校有3000多人,不差你一個,如果不服管教的超過開除名額,還會增加班級的開除名額……
這則“報料”,真是讓人氣憤,可是教育界的一則“丑聞”!
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正道,某校的老師卻樂此不疲地急于“宣判”未成年學生的人生,把自己的“弟子”揪出一些來,公示“宣判”他們有“影響學校發(fā)展,影響老師工作”之“罪過”,然后開除之,從此這些學生與學校無關,與老師無涉,至于他們今后的人生之路,學校與老師盡可以置之不理。這是一種多么省心省事的“聰明”做法,卻也讓我們看到了背后教育者那顆冷漠而功利的心。只教好學生,開除差學生,留在學校的,都是聽話順從的好孩子,驅(qū)逐出去的,都是要老師勞心費力卻不討好的“壞”孩子。果如此,我們的公立基礎教育學校,還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么”?
學生都是孩子,是不成熟的人,既然不成熟,則他們的成長與發(fā)展需要學校的培養(yǎng)和老師的教育,無論他們犯過什么樣的錯誤,只要不是觸犯法律,他們總是有“資格”留在學校里被培養(yǎng)被教育的。學校無視學生“受教育”的資格與權利,把“影響學校發(fā)展,影響老師工作”的學生當作犯了“天條大罪”的孩子定在“恥辱名單”上,并且做出“隨時開除”的宣判姿態(tài),這是典型的“精神暴虐”。這樣的老師不可敬,只能讓人鄙視。
二 老師的權利和職責
認真地想一想,其實教育學生既是老師的權利也是老師的職責。把學生當成“可塑之材”并且引導學生走正道是老師的職責,也是權利。但把在“歪道”上走的學生宣判為“差生”,并且將之清除于校園之外而后快的做法,既不是老師的權利也不是老師的職責,換句話說:縱然是學生有錯有誤,只要沒有觸犯法律底線,老師能做的事情只是“教育再教育”,而不是“宣判開除”!
對于所謂的“差生”,有的老師可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我對他已經(jīng)教育“一萬次”了,應該盡的心都盡到了,可是他就是不改,仍舊犯錯不斷,教育不是萬能的,對這樣的“差生”已經(jīng)死心了!只能放棄。
不可否認,有些老師對待差生那是相當用心地進行過教育了,也總是期盼著差生能變成優(yōu)生的,可是“差生”總歸是“不爭氣”,并不把老師的教育當回事,于是出現(xiàn)了“教育不是萬能的”悲嘆。
用“辯證”的標準來衡量,“教育不是萬能的”這句話的確算是“真理”,真的是有些學生“無論如何教育都不能改正錯誤”的。但存在的問題是:既然“教育”都不是萬能的,難道“開除”是萬能的嗎?既然教育不是萬能的讓我們選擇了放棄教育,那么開除不是萬能的卻為什么讓我們選擇了開除呢?兩相對比,“開除學生”的實質(zhì)不是教育學生,而是放棄學生,是老師對學生放棄“教育”的權利,逃避“教育”學生的責任!
三 老師當懷偉大的“私心”
我在上中學的時候,我班是個“亂班”,全校出名,換了好多班主任,卻是越換越亂。新任的班主任叫王常法,學校出臺政策幫助王老師“治亂”,其做法和東莞某校的做法完全相同——學校讓王老師開除一些“首亂分子”。
誰是“首亂分子”?這當然需要王老師擔當起“審判”責任,把班里最調(diào)皮搗蛋的一些學生“宣判”為“首亂分子”統(tǒng)統(tǒng)開除……
聽說學校支持王老師開除“壞學生”,我是有些害怕的,因為我也是“壞學生”之一。可是王老師接任了我們的班主任后,卻一直沒有實施對“壞學生”的“確定”與“宣判”工作。
校長都著急了,親自找王老師談話,說:“這個班已經(jīng)亂出了名,再不對學生施以‘重手,學將不學,班將不班了。”
王老師說:“糾正亂班之亂,我需要時間和契機。”
校長說:“時間已經(jīng)很緊迫,契機已經(jīng)告訴你了——把班里的‘壞學生名單報上來,學校同意開除!”
王老師卻說:“班級之亂,是因先前管理不嚴格,師生不親善造成的。這個結(jié)果的主要責任在老師,不在學生。把老師需要承擔的后果轉(zhuǎn)嫁給學生,以開除學生換取班治好轉(zhuǎn),這不公平。”
見王老師“包庇”壞學生,校長轉(zhuǎn)身而去——校長對我們這個班沒了希望,對王老師能不能把亂班帶好也沒了希望。
王老師不向?qū)W校提供“壞學生”名單的事很快傳到了我們的耳朵里,我們這些“壞學生”忽然對王老師尊敬感恩起來:他的“包庇”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好。
“壞學生”也有“感恩”的心,我們幾個“壞學生”一起去了王老師的辦公室去“謝恩”。
我先開口問:“老師,為什么不開除我們?”
王老師笑著回答:“你們幾個,不就是犯了些調(diào)皮搗蛋的小錯誤嘛,還至于開除?”
調(diào)皮搗蛋的小錯誤?我們逃課,抽煙,打架,這些在王老師眼里都是些“調(diào)皮搗蛋”的小錯誤?王老師對我們的錯誤“認定”讓我們這些“壞學生”特別震驚——原來,在王老師的眼里,我們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壞”。
王老師繼續(xù)笑著:“我上中學的時候,也逃過課,跟人打過架,甚至也偷偷抽過煙的——并且我藏在宿舍里抽煙,還引燃了同學的好幾床被子,差點兒釀成大火災吶,這錯誤夠大吧。”
一聽王老師小的時候這么“淘”,我們面面相覷——對于“犯錯”來說,我們只是些“小蝦米”,王老師才是“大老虎”呀。
王老師撫撫我們的頭,然后說:“我犯了那么多的錯,我的老師卻沒有開除我,只是教育我,要我好,他還出錢幫我賠了同學們被燒掉了的被子。遇到那么好的老師,我再也沒繼續(xù)犯錯誤的勇氣了,開始向好的方向要求自己。為了對得起老師對我好,我開始從一個壞學生變成好學生,一直到今天,還當了你們的老師。”
“老師,你是說我們也能變好?”我們一個個伸了腦袋問。
王老師哈哈大笑,笑過了之后,一邊拍我們的肩膀一邊肯定地說:“你們,當然能變好——有的能開工廠當企業(yè)家,有的能考進大學當學者,有的還能造福百姓當官員吶。”
得到了王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我們這些“壞學生”好像是看到了人生的陽光,全身溫暖,滿眼光明。因為有著這樣的溫暖陽光,我們也開始“變好”,變好也是為了報答王老師的“不開除”之恩……
如果,王老師給予我們的不是肯定和鼓勵,而是“開除”的最后宣判,那么我們的人生就會跌入“萬丈深淵”——其他班里,有被開除的學生,最終真的有人進了“大牢”。
學生進了“大牢”,與老師無關嗎?
開除“壞學生”,其實是把學生向“大牢”的路上推了一把。這推一把,或許起作用,或許不起作用,老師都不能“推”,因為老師是教人向光明,而不是推人進火坑;教育“壞學生”,不斷地教育他,其實是把學生向著人生的正道上拉一把,不斷地拉一把。這拉一把,或許起作用,或許不起作用,老師都絕對要“拉”,因為教育學生是老師天賜不悔的職責。
后來,在同學聚會上,我們見到了王老師,我們還是不斷地致謝當年王老師的“不開除之恩”。
可是王老師仍舊是大笑,笑過了說:“別謝我,不開除你們,我是有私心的。”
“什么私心?”我們驚訝。
“萬一誰走了人生的歧途,我心存的遺憾會少一些,因為我沒有開除你,一直在盡心教育過你們——為了讓自己少些教育的遺憾,讓自己多少教育的心安,這算不算私心?”王老師反問大家。
我們雖然默默不語,但我們更加深念王老師的這份私心——偉大的“私心”,護佑了多少人“歧路歸正道”呀!
(作者單位:山東莒南縣第八中學)
責任編輯 蕭 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