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燕
其實,除了傅雷所翻譯的那些經(jīng)典文學作品外,我對傅雷本人的文字并無太多的感覺。從個人性情上來說,我不太喜歡過于嚴肅的人,尤其是在讀了梁啟超的寫給子女們的那些家書之后,對于流傳更為廣泛,更為人所樂道的教子經(jīng)典之作《傅雷家書》,我卻不是太喜歡。當然這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本人是一個在藝術(shù)上造詣極為深厚的人,對于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lǐng)域都有著極為淵博的知識。我們在讀他的翻譯作品,尤其是《約翰.克里斯多夫》中,更可以見到他的學養(yǎng)與才智。
但是在性格上,他又是一個相當固拗嚴肅的人,記得在錢鐘書的《容安館札記》中錢鐘書有讀英文書的一則筆記,說起Giovanni Visconti的一則軼事,Giovanni Visconti經(jīng)常批評他的秘書所擬的信函草稿,但若同一封信重抄一遍再給他看時,他卻稱贊不已。楊絳曾為英國文化委員會翻譯小冊子,將稿件呈傅雷閱時,傅雷謂過于拘謹。楊絳告知錢鐘書,錢鐘書讓她重抄一遍再示傅雷,傅雷果然中計,且沾沾自負為觀書月眼也。楊絳在給傅雷的《傅譯傳記五種》寫的代序中也曾提及,她偶爾翻譯的小短文,傅雷對此稱贊,她只當是照例敷衍,也照例謙虛,誰知傅雷怫然忍耐之后,沉臉發(fā)作道:“楊絳,你知道嗎?我的稱贊是不容易的。”如此嚴肅認真的人,如果知道了被錢鐘書作弄,不知道會發(fā)多大的脾氣。傅雷在青年時代留學法國,學習的專科是藝術(shù)理論,回國以后曾從事過美術(shù)考古和美術(shù)教學的工作,但每每時間都非常短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無法與人共事,每每都在半途中絕裾而去,最后只能選擇閉門譯述的事業(yè)。
這樣過于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性格表現(xiàn)在對兒子的教育上,也是要求非常嚴苛。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日據(jù)時代孤島似的上海,傅雷將年幼的兒子關(guān)在家里,不讓其去外間的小學上學,也不讓他去街頭和同齡的孩童玩耍。在發(fā)現(xiàn)兒子身上有具備音樂的天賦后,親自在家里擔當起教育的責任。他的朋友們說,在傅雷的家里,很少看到他和孩子嬉樂逗耍的情景,也不見他對孩子的調(diào)皮淘氣的行為表示過贊賞。在父親的面前,孩子們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的任性的行為,只有等到父親出去之后,他們才敢大聲的笑鬧和恣情的玩樂。而且他對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也有著嚴苛的規(guī)定,日常生活中的說話、行動,做什么、吃什么等等等等都有著不能逾越的規(guī)定。所以說傅雷是一個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嚴父的典型形象,他的父愛的表現(xiàn)雖然外表看起來過于“殘酷”,可是正由著這“殘酷”,我們才能看得出內(nèi)里所蘊含的厚重深沉和博大。
當然拿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去觀之傅雷的教子,我們會看出其中一些違背天性以及不人道的地方。所以當傅聰遠離故國去波蘭演出留學的時候,空間距離的拉長霎時讓隱藏在傅雷內(nèi)心的滾滾父愛決堤一般,回想傅聰幼時對孩子嚴酷的教育,他的悔恨和懺悔就格外讓人動容。“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溫了一遍。可憐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會跟我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自問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什么對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對你和你媽媽做了有虧良心的事(父親教子極嚴,有時幾乎不近人情,母親也因此往往在精神上受折磨。)……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我從來沒愛你像現(xiàn)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在這愛的最深切的關(guān)頭,偏偏來了離別!”“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與熱愛呢!”我們說愛有很多種,愛的表達方式也有千千種,一貫以嚴肅面目示人的傅雷,當兒子一霎時遠離時,即使再克制的愛,也猶如泉涌般迸發(fā)出來。
其實再面目嚴肅若傅雷者,在兒子邁入青春期又遠離身邊時,內(nèi)心所迸發(fā)出來的父愛,和大多數(shù)平凡普通的父母,區(qū)別并不是很大。我們做父母的通常有這樣的感受,當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更加懷念和時常想起的卻是孩子幼時的情形。在給傅聰?shù)募視校道渍f“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但是父親此時卻有忐忑了,“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顧的。……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快樂又惆悵,多么準確的詞匯,描摹出父母看著孩子長大展翅高飛時的情緒。
當孩子漸漸長大了以后,他不再是那個牽著你的衣角,時時事事仰慕你的時候,當他有著個人的閱歷和感受,并能同你一起分享的時候,當父子父母的角色漸漸轉(zhuǎn)化為平等朋友的時候,這樣的幸福感受,傅雷說,“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他的這種感受我能深切體會。當女兒不再是那個事事需要你去教導的拖著鼻涕的小女孩時,她能就人生、社會、文學藝術(shù)、哲學等等話題和你交流時,當我們倆促膝談心猶如一對閨蜜時,那滿滿的幸福也曾充溢在我的心間。雖然,在很近的將來,她會遠離我,去過她自己的生活,但是有這種精神和心靈上的交流,我也相信,就猶如傅雷所感受到的那樣,至少,在精神上,我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
而且,傅雷自己也感覺得到了,就是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從孩子身上學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的教訓。而一貫以嚴厲面貌出現(xiàn)的父親,在家書中,有這樣的自述,那孩子讀到了,該是多么的觸動啊。“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這樣的坦承也是朋友之間的坦承,而又因了這父子如朋友的身份,他才會放下父親的架子,才會以切身的體驗給孩子,一份明亮而溫暖的愛。比如傅雷就坦承自己的譯文風格太死板,太“實”,不夠俏皮,不夠輕靈,不如“必姨”(楊必,楊絳的妹妹。)和錢伯母(楊絳)。在孩子面前坦承自己的“小”,這一點又迥異于傳統(tǒng)的高高在上的父親的角色了。此時,父親就像是忘年交,可以以切身的經(jīng)驗教訓來給孩子做一面前進的鏡子,鑒往而知來,或者給孩子前行的勇氣以及智慧。這些也不僅僅局限于探討藝術(shù)、啟迪思想,甚至在生活細節(jié)以及個人情感方面,做父親的都將自己的經(jīng)歷袒露無遺,只為給那個孩子一個啟迪。比如在愛情方面,傅聰有過困擾,傅雷就很坦承地和他說,他自己在二十歲出國前和傅聰?shù)哪赣H訂婚,但在出國的四年中間,對傅聰?shù)哪赣H的看法三番四次的改變,動搖得厲害。所以他勸傅聰在未來還要有很大變動,思想情緒性格還不穩(wěn)定,閱歷視野還會得到豐富的時候,要謹慎從事,方可免卻很多的痛苦。
所以這兩百封家書更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shù)男胖羞@樣說道:“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shù)、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在藝術(shù)修養(yǎng)方面,在演奏姿態(tài)方面。”雖然說,不管再怎樣親密和洽的親子關(guān)系,孩子在性靈情感以及智性方面,父母都做不到全方位的代理和教導,更何況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即使血緣親若骨肉,也是有很大的差別,而且環(huán)境的變異,更是導致很多上一輩的經(jīng)驗,即使是真理,在下一輩看來,也猶如隔靴搔癢,很多的感受不親身體會是無法理解的。但是正因為這一點,父母身上的那種拳拳之愛,才讓人感動。傅雷說:“一個人有個大二十幾歲的人代出主意,決不會壞事。你務(wù)必信任我,也不要怕我說話太嚴,我平時對老朋友講話也無顧忌,那是你素知的。并且還可免做許多傻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身邊,做個監(jiān)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你,安慰你,勸告你,幫你鋪平將來的路,準備將來的學業(yè)和人格……”這樣的心愿也是絕大多數(shù)父母的心愿,總想著時時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他人生的提醒和呵護,防他受險惡社會的傷害。可是也正如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所說的那樣:“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傅聰自從二十歲時離開中國后,此后將近半個世紀以來都生活在遠離故土的歐洲,父母親給他寫的那么多封家書可以說是解慰他思鄉(xiāng)之情的最好的東西,除了他所鐘愛的音樂。可是對于父親信中所諄諄叮嚀的那些話語,年輕時期的他也并不是完全能理解體會和感受得到的,在傅聰?shù)囊粋€訪談錄《望七了》里,他就坦承在年輕時對于父親的教導他也并不能完全接受。他和父母親漸行漸遠的背影,也好像在告訴著他們,他要走自己的路,他們也只能目送而已,終究不能像傅雷所熱望的那樣,時刻陪伴在兒子身邊給他以人生和精神的教導。
但是時光終究會彌補或者拉近這樣的具體,觀望傅聰?shù)囊簧谝魳飞纤还苋〉昧硕啻蟮某删停赣H自小所給他的那些教導,“先做人,其次再是藝術(shù)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后才是做鋼琴家。”他做到了!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很多的質(zhì)疑,對于這本曾經(jīng)被熱捧的教子經(jīng)典,很多人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得承認,傅雷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以他拳拳的愛子之心,以他硬朗的面對命運的不屈姿態(tài),告訴了世人,有一種父愛,重于泰山!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