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艷
通過微博聯系張琨維,他第一句話就開門見山:采訪可以,但絕對不能提到我父母的公司。
態度生硬、決絕,原以為說這話的是個蹺著二郎腿、愛耍大牌的貴公子,但剛見到張琨維便放棄了這一想法。
197cm的他微弓著腰打招呼,謙遜有禮都裝在唇邊漾起微笑的酒窩里,只是略顯疲態,剛一落座便喝掉整杯橙汁。他已經沒吃沒喝忙碌了一整天,這是一個創業者的常態。他正經營自創品牌Kissmilan蛋糕,一提起就精氣神十足,滿眼放光,如數家珍地講述Kissmilan的點滴改變。而不經意提及父母創立的快餐連鎖企業時,他卻瞬間泄了氣。
這是他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父輩的財富是先天優勢,讓他無后顧之憂,擁有多數人無比羨慕的“輸得起”的特權;但也像是桎梏,讓他備受質疑、倍感壓力,他需要付出比普通創業者更多的努力,才能贏得父母和這個社會的認可。
軒然大波
2013年9月,重慶北部新區的辦公室里,21歲的張琨維心中憤憤不平,沒想到一次采訪會引發這樣的軒然大波,甚至引起父母公司股東的關注。
他被網友人肉搜索出來,短短幾天就收到300多條回復,全是罵他的話。“富二代就是愛炫富”、“土豪了不起”等字眼深深刺痛了張琨維,“為品牌推廣做了個很普通的公益活動,把Kissmilan蛋糕送給福利院的老人和環衛工人品嘗。可這事配上‘貴公子的頭銜,就變了味兒。我現在一聽到富二代三個字就肝兒顫。”
“朋友家擺著20多輛跑車,有空就出來飆車。”張琨維覺得這才算炫富,而自己和這些朋友完全不同,“我對他們喜歡的東西沒興趣。”他沒有跑車,不喜歡名牌,甚至像普通人一樣,用大寶SOD蜜保養皮膚。去年上半年從澳洲留學回來后,他沒有按父母預設那樣到公司學習經營管理,而是自創出Kissmilan蛋糕這一項目。
哪知做公益活動都會引發民眾的強烈反感。“或許是因我什么都沒做成,就開始做公益,讓人覺得是在啃老。”張琨維這樣總結。他長著一張純凈的娃娃臉,熱情率真,卻常常故作老成。
母親沒有多加責怪,她理解兒子年輕缺乏社會經驗,好在肯努力肯吃苦。但公司上市后,擁有了專業的管理團隊,他們沒有就此罷休,和股東一起傳達了不滿,提出“慎重接受采訪”的意見,這或多或少影響了企業的品牌形象。
張琨維嘴里應下來,心里是極不服氣的。“我算什么富二代,沒花過爸媽什么錢,還老被扣屎盆子。”從懂事以來,他一直極力擺脫家族印記,仍無法打破“富家子”的枷鎖。
“貧窮”富二代
因為父母忙于事業,張琨維從小被寄養在北京奶奶家。7歲那年,父母在重慶開了第一家快餐店,工作更忙了,每月只能回北京匆匆見一面。
“長這么高了啊!”每次回北京,母親都驚異于兒子的成長。全心全意拼事業的民營企業家們,能夠陪伴家人的時間的確不多。她把張琨維攬到跟前,聽他講積攢了一個月的生活瑣事。
和父母在一起是張琨維覺得最幸福的童年時光,但想到他們工作辛苦,又把這種想法掩蓋了下去,一心盼著寒暑假到重慶陪父母。父母的刻苦和節儉對他影響至深,即便公司越做越大,父母仍會坐公交車上班、去朝天門批發市場買衣服。
“我理解他們的不容易,因而相處時間越短,越希望在一起都開開心心的。”相較于同齡孩子,張琨維無疑是懂事的。
從小就喜歡體育運動的他,5歲便開始接受系統專業的網球訓練。每場重要的網球比賽,父母再忙都會趕來,張琨維只要想著父母在看臺上,渾身都充滿了力量。
他打球用心,很快進入了國家網球青年隊。球隊訓練密集,每天上午上課,下午和晚上練打球,一練就是8個小時,常常累得想吐,回到家直接倒頭就睡。
“總想著不能讓父母失望。”因期待父母的關注和認可,張琨維學會了努力和堅持,在北京溫度高達40℃的酷暑里,也頻繁地練習發球、接球,終于在17歲時拿到了全國青少年網球賽冠軍。
普通創業者
張琨維是朋友圈里的“窮屌絲”,勤儉節約的父母一直堅持灌輸“沒有義務給你錢”的思想,不給張琨維零花錢,只給生活費。
窮則思變,張琨維決定自己倒騰,賣西瓜、賣三文魚,漸漸賺來了零花錢。等到連生活費都能自己賺來時,他硬氣地拒絕了父母的資助,“從12歲起,再沒花過他們一分錢。”張琨維的獨立里,有些許叛逆,這促使他走上了創業之路。
訓練之余,張琨維常去網球俱樂部當陪練,一小時能獲得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陪練的客人多為企業家,這開闊了眼界,也擴張了人脈。
他時常向企業家們咨詢專業意見,把做小生意積攢的數十萬元投入股票市場,帶來了上百萬元的收益。企業家們給得最多的建議還是“在實踐中求取真經”,因而,一到假期,他就到父親創立的高端商務會所擔任CEO,接觸更多的企業家和投資人,更加系統地了解做生意。
盡管很有生意頭腦,張琨維的理想卻是做一名優秀的網球運動員。這個理想在2010年因手肘粉碎性骨折而告破,他不得不退役,前往澳大利亞學習工商管理。
在留學期間,張琨維最愛吃蛋糕,于是開始研究這一行業。本想在澳大利亞創業,后來還是選擇了擁有較多人脈的重慶投入Kissmilan蛋糕項目。2013年年中,項目一啟動,便獲得1000萬元投資,加上自己的200萬元積蓄,新公司的啟動資金達到1200萬元。
張琨維穿上西裝襯衣,努力讓表情變得沉穩,言談更加職業,只是在旁人稱呼他為“張總”時,他會靦腆地笑笑:“叫我小張就行。”這是他對自己的定位,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創業者。
一塊蛋糕對互聯網的思考
和傳統實體蛋糕店不同,張琨維和他的團隊在經營中充分融入互聯網思維,通過網絡售賣蛋糕,力求給客戶超出預期的驚喜體驗。然后通過個人或群體口碑相傳,達到銷售目的,形成固定忠實的消費群體。
“聽上去很美。”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沒有經驗,太理想化,受了外國文化和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不過,或許你只是練練手。”endprint
張琨維沒有吭聲,他漸漸學會喜怒不形于色,而且明白要證明一切只能做出成果。
張琨維放棄了節假日休息,忙的時候每天只睡5小時。他凡事親力親為,體驗了公司的各個崗位,包括客服、微博小編等,再針對工作情況給出崗位的職責要求和考核標準,還拿出20%的公司股權激勵團隊。
遇上圣誕節、情人節這樣的節日,張琨維會親自給客戶寫卡片,“寫了五百多張,寫到手臂發麻。”他想用誠意和創新精神打動消費者,每天更新微博、微信,和粉絲們親切互動,只要有客戶吃了蛋糕在微博上@了他,他都一一回復。
這確實產生了不俗的效果。半年多后,沒耗費任何宣傳費用,Kissmilan的忠實粉絲便已上萬人,且通常以公司和部門為單位,他們親切地稱呼張琨維為米boss。蛋糕訂購量每月都在攀升,如今已能達到每天一兩百個的訂購量。
可不管做出多少努力,被貼上富二代標簽的他,依然很難被大眾認可。他做公益活動,被質疑是炫富,導致負面的宣傳效果,引起父母公司股東的關注;他接受采訪,表達一個創業者的愿望——希望公司上市,被嘲笑“不知天高地厚”。
“壓力挺大,別人覺得你含著金鑰匙長大,做得好理所應當,是靠你爸媽。做得不好,就是敗家子。”
撕標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為擺脫質疑,張琨維一早推掉了父母打算投資的200萬元,有人議論,“你能認識投資人,不也是靠父母嗎?”
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大眾的監控和議論中。“靠父母怎么了?”張琨維在朋友圈里顯得另類,因為在朋友看來:“我們的人生一早就被劃入富二代的軌道中。”
這是大部分朋友的常規道路,即便渴望自由,但也得向家族的責任和義務妥協,就算創業,也要顧全大局。
“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還不如不做。”張琨維收到父母的建議,但他更渴望得到肯定,希望父母認可這是他的事業,而不是一次試水機會。
他和普通年輕人一樣,希望這次創業成功,組建一個普通幸福的家庭。他對這個家庭女主人的唯一要求是心地善良,能一起日行一善。這顯然不能達到父輩口中“門當戶對”的要求,“家庭情況相差太大,很多方面沒法溝通。”
“還是會考慮他們的建議,他們老了,或許我還得幫忙。”他的眼神里有對婚姻和事業的些許無奈,但旋即被正能量淹沒,“腳踏實地做現在的事,我就能和他們一樣成為創一代。”
這般簡單的想法,是這個群體最奢侈的夢,他們擁有做夢的資格,卻不得不生活在貼上富二代標簽的現實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