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林,楊一熠,張怡文,朱麗君,鄒雅君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關于人才市場中會計學專業女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
——以華中人才市場為例
劉依林,楊一熠,張怡文,朱麗君,鄒雅君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盡管政府及相關部門采取了諸多措施,但當今社會會計就業領域依然存在供求不平衡的問題。因此,優化會計勞動力資源配置顯得尤為迫切,大學生尤其女大學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只有使他們充分就業,才能將這部分潛在的勞動力變為現實的生產力。本文立足于人才市場和高校,以華中人才市場為例,針對會計專業女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提出相關建議。
會計就業;市場需求;人才市場;90后女大學生
近年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社會對經濟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增長,要求也愈來愈高。據統計,全國1089所本科院校中設置會計學專業的高校有508所,在校人數從1998年的12.6萬增加到2007年的80.8萬(潘煜雙,張惠忠,劉勇,2009)。目前,中國會計從業人員超過全國總人口的1%,已經成為世界獨有的“會計超級大國”。在這種大環境下,更多懷揣夢想的高考畢業生(女生占多數)選擇專業時,將目光投向了經管類專業,尤其是“會計”這類熱門專業。
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在經貿交往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就業前景。會計人員已上升為企業的管理者,成為企業中不可或缺的人才。然而現在會計專業女大學生的就業率卻面臨下滑的狀況。首先會計專業女大學生眾多,導致應屆會計專業畢業女生人數劇增;其次,會計實用性很強,很多非會計專業畢業生及社會人員也將目光投向會計工作,因此造成了社會上會計工作供大于求,會計人才市場已經趨于飽和。最重要的一點是,目前社會需要的是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是具有高水平、高素質的復合型會計人才,而不是普通的“賬房先生”,而現在手握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人雖有一千多萬,但是擁有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卻較少,大部分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尚且停留在普通財務會計層面,難以用宏觀的視野去審視一個企業的財務情況和發展前景。由于在不同行業會計工作的類型不同,不同工作層次的待遇差距也非常明顯,并且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不愿從基層做起,形成了“普通工作好找,好工作很難找”的局面。
關于會計專業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諸多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針對本問題提出了相對可行的建議。如安濤,高巍(2013)建議要加強就業指導和支持力度,并結合高校就業指導中心這一渠道,有計劃地對會計專業女大學生進行學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高校應主動與用人單位溝通聯系,積極引進一些對女大學生需求較多的企業,組織女大學生專場招聘會,增加女大學生的就業機會。陳珊珊(2008)建議女大學生需要完善自身素質,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從而培養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除此之外公眾媒體在構建公平就業的社會環境中應發揮應有的宣傳職責,幫助公眾轉變思想,改變“女卑男尊”的封建思想,摒棄性別歧視與偏見,讓女大學生這一弱勢群體得到社會更多的支持與尊重。以上措施,為今后會計專業女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研究提供了參考方向,并且具有一定的執行意義。但是筆者分析發現,此類措施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如單純依靠高校指導和公眾監督是缺乏強制性的,致使就業問題不能高效、徹底解決;針對會計專業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盡管組織女大學生專場招聘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就業機會,但是改變高校會計專業女多男少的現狀更能使此類問題從根源上得到解決。筆者在此基礎上深入創新,進而全方位、多角度提出建設性措施。
經過數月調查,通過發放問卷等形式,筆者發現盡管會計就業面廣泛,但依然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人才招聘市場現狀
通過調查,31%的學生通過網投簡歷尋找工作,36%的學生則通過參加人才市場舉辦的學校或現場招聘會選擇合適工作,有22%的學生是熟人介紹找到工作,9%的學生利用報刊雜志尋找工作,還有少部分則是通過中介介紹或公司直招。可見,網絡和人才市場是很多學生尋找工作的主要途徑。然而人才市場這一途徑當前也面臨三個主要現狀:
1.人才市場宣傳渠道單一,宣傳力度薄弱
調查發現,45%的人是通過他人介紹得知華中人才市場,30%的人則通過網絡這一途徑,而選擇傳單和其他途徑的人分別占15%、10%,傳統的宣傳途徑報刊雜志、電話等比例幾乎為零,渠道單一。
2.招聘會組織管理不善
經過實地調查,筆者發現當前人才市場在組織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招聘會主辦方雖然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了一個比較集中的工作咨詢場合,但是簡陋的隔間、一張小桌兩把椅子便成了招聘人才的方式。整個場地任何人可以隨意進出,“趕集市場”式的快速瀏覽、發現、咨詢,嘈雜的環境,這些都不能保證應聘工作的有序進行。招聘會主辦方僅僅為需求者提供了一個咨詢環境,而用人單位能否招到令人滿意的人員、應聘者能否謀求心儀的工作崗位不是招聘會主辦方關注的重點問題。此狀況則會導致招聘效率不高、應聘人員與招聘方對接不緊密等問題,以上亦是當前我國人才市場需要改進的地方。
3.在人才市場找到合適工作的機率小
筆者經調查發現:70%的人認為在人才市場找到合適工作的機率一般,20%的人認為機率不大,剩下10%的人認為機率較大,其中認為機率不大的約90%的都是女性,而更多的大型公司也不會選擇進入招聘會尋找優秀員工,這使得求職者尤其是女性對通過招聘會這一途徑找到合適工作不抱太大希望,供求矛盾不能得到解決,這一惡性循環亟待解決。
(二)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的需求現狀
1.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是會計就業的導向,而市場需求又是由千千萬萬的招聘單位組合而成,因此分析招聘單位對會計人才的專業能力及專業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我們在華中人才市場的調研得知,招聘方認為重要的主要分為四個方面:(1)最低學歷:79%的招聘單位都對本單位招的會計人員有最低學歷要求,高級會計人才一般要求本科以上,中級和一般會計人員最低要求大專以上,保證其招聘人員的會計知識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達到要求;(2)證書要求:87%的招聘單位都要求招聘的會計人員擁有至少包括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初級職稱的證書,其目的是保證其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都能滿足企業的最低需求;(3)工作經驗:100%的招聘單位需要2~3年的工作經驗,表明招聘單位均重視會計人員的工作經歷,保證其招聘單位不投入額外的時間和經歷去培養新入職的員工;(4)其他專業技能:例如外語能力和計算機能力,當今人才市場競爭激烈,在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背景均不相上下的情況下,附加的外語能力和計算機能力也為求職者增添籌碼。
2.用人單位實際現狀
會計專業的就業率雖然一直都保持著較高水平,但是高就業率的背后是男女就業比例不均衡與就業層次的偏低化。雖然企業招聘要求人員具有上述條件,但是以本次在武漢華中人才市場調研為例,一共有100家左右的單位在招聘員工,而招聘財務工作者的只有30家,其中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求有2~3年的工作經驗,并且在招聘實際中優先選擇男性。實際招聘要求過分注重人員性別,而忽略了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等因素,這對于剛畢業的會計專業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筆者經過調查發現,女大學生在應征環節中表現出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遠優于男同學。筆者選擇了374個應聘學生為調查對象,其中女生223人,男生151人。調查發現90%的女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過不同的校外職業培訓,并且女生的綜合能力均高于男生,具體數據如下:

但是在求職過程中,女生投出的簡歷份數比男生多,但得到的筆試和面試機會卻比男生少。
(三)會計就業現狀與問題
1.會計就業男女比例選擇失衡
會計是一門需要細致與耐心的學科,所以,在會計專業中,女性比例大大超過男性比例。但是由于女性自身因素的制約,比如存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等問題,導致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存在性別歧視。并且由于我國目前的退休制度規定女性比男性早五年退休,因而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會考慮到雇傭女性意味著日后將承擔更多的福利支出,使得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優先選擇男性。統計發現,85%的大學生認為,就業時存在性別歧視,74%的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遭遇過用人單位或明或暗的性別歧視。這種由于性別因素所造成的社會不公直接導致了會計學專業女大學生的初次就業難、就業層次低,就業質量差等諸多問題。這意味著會計專業女大學生畢業求職面臨巨大壓力與競爭。
2.大城市會計就業市場趨向飽和

會計專業實用性很強,造成很多非會計專業的人員在就業時青睞于此職業。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大約有70%的人是會計專業畢業,而大約有30%的人并非財會類專業畢業,卻依舊選擇會計作為未來發展的職業,造成了就業意向的高度趨同。并且很多畢業生已經開始了解市場的需求,更多人愿意從事財務管理等工作,而非簡單的出納等職位,就業人員逐漸提高對現代會計的認識,對自身的要求也日趨提高,但是會計專業畢業生卻有35%的人希望從事其他職業。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會計專業畢業生基本上會選擇內資企業、外資企業或者事務所,但是社會對基礎會計人員的需求已經趨向飽和,亟需高素質會計人才,而畢業生的經驗和能力都尚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即使擁有高學歷背景和專業證書,也未必能找到滿意的崗位,而不得不從基礎做起。為了盡快從事理想崗位,諸多會計專業學生選擇轉行,尤其是求職期望偏高的90后,選擇從事其他更穩定或者福利待遇更好的職業,比如公務員或者高校教師等。
3.會計專業就業人員綜合能力尚存缺陷
經過調查,筆者發現很多會計專業畢業生應聘財會相關工作時,考取的基本都是普通會計證書,實際含金量并不高,多數僅停留在普通財務會計要求的階段,動手能力薄弱,加之缺少實習等的鍛煉,缺乏經驗。通過調查,其中75%的人認為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很重要,60%的人認為工作經驗對就業很有幫助,只有40%的人認為招聘方看重招聘者的學歷。專業素質方面的高水平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用人標準,而不僅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必要的證書,還要綜合職業素質比如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一定的工作經驗才能迎合他們的需求。在面臨以上現狀時,當女大學生與男同學同臺競爭時,尤其存在邏輯思維能力、工作耐力、動手能力較差等問題。
(一)政府制定會計專業女大學生就業保障制度
政府應該在各項就業政策的制定中納入性別平等意識,強化各級機構在保障女大學生就業方面的監督能力,對違背性別平等原則、侵害女大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及時的制止和糾正,使女大學生就業制度和維權制度由軟性制度變成硬性規定。例如,政府可以對招聘環節中不存在性別歧視,積極招收女大學生的企業實施稅收減免等獎勵政策,對存在性別歧視,用人不公的企業進行相關處罰,通過立法等手段,增加女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切實減少就業歧視的問題,保障女大學生的就業權益,真正促進就業平等。
(二)高校平衡會計專業男女錄取比例
高校在招生過程中,應該平衡會計專業男女錄取比例,打破“女多男少”的局面,提高男生錄取比例,壓縮女生錄取人數,緩解會計專業女大學生就業壓力,提高會計專業女大學生就業率。如果高校能從根源上解決會計專業男女比例失衡問題,才會避免在就業浪潮中出現男女比例極不均勻的情況,會計資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
(三)完善傳統人才市場
傳統人才市場應提高硬件設施,改善招聘現場的環境,同時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從而更好保證人才市場高效率的運行。另外人才市場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招聘會校園巡回演講等新方式多方收集企業的招聘信息,及時反饋給在校大學生,加強就業服務,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調整好業心態,明確就業定位,有效減少現場招聘會中一些不必要的交流,提高招聘效率,增加見面洽談的成功率,使畢業生與企業更好的對接,架起企業與高校有效溝通的橋梁,做到“各取所需,人盡其能”。
(四)企業響應國家號召,承擔社會責任
企業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時俱進,執行國家最新會計政策,杜絕招聘環節中的性別歧視現象,著重了解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并且拓寬招聘渠道,有效吸收高質量人才,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從而提高企業整體實力,加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我國會計事業的蓬勃發展做出自身的貢獻。
(五)鼓勵會計專業畢業生面向基層和中小企業
會計專業畢業生特別是女大學生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提高認識,找準定位,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樹立“到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就業、到國家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的觀念,腳踏實地的把自己的人生同社會的發展相結合、同國家的需要相結合、同社會的利益相結合,實現自己理想和現實的最好結合,同時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為各民族各地區的共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李雅黇,梁毅,陸洲,陳振超.會計學專業女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J].南方論刊,2009,(12).
[2]王少坤.淺析會計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1).
[3]孟焰,李玲.市場定位下的會計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改革——基于我國高校的實踐調查證據[J].會計研究,2007,(3).
[4]陳珊珊.當代女大學生職業理想探析[D].復旦大學,2008.
[5]劉永澤,孫光國.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對策[J].會計研究,2004,(2).
[6]潘煜雙,張惠忠,劉勇.會計教育改革:理論探討與經驗總結——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暨第二屆會計學院院長 (系主任)論壇會議綜述[J].會計研究,2009,(12).
[7]賈伊娜,王積田.我國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狀況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3,(1).
[8]鹿存禮,陸新生.高校社團對提升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及實現路徑[J].學理論,2011,(13).
[9]陳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需求偏好研究[J].會計之友,2013,(6).
[10]安濤,高巍,張麗芳.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及對策[N].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