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英
摘 要:高校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其政治素養及其價值觀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高校進一步強化中國夢信念教育,有助于引導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早日成才。a
關鍵詞:高校學生;價值觀;中國夢;成才夢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過程中第一次提出“中國夢”概念,“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就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價值觀的中國夢早已存在,既是民族的價值取向及價值追求,又是國家價值尺度及準則。對于當今高校學生而言,應準確認識自身使命及社會責任,以中國夢為目標,努力學習,早日成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中國夢為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指明方向,本文主要圍繞高校大學生價值觀與中國夢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一、高校學生價值觀與中國夢的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提出“中國夢”發展理念。在當今時代背景之下,對于我們所取得的成績不可有驕傲自滿情緒,不能放松和懈怠,要再接再厲,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推向另一巔峰,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還有賴于年輕一代的努力和奮斗。當代大學生無疑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中國夢”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一方面,“中國夢”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遠大理想、成熟思想的形成都需要一個過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也不例外。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外界紛繁輿論的影響,始終堅持中國夢有助于堅定信念、提供動力,為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中國夢”是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的精華之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既要關注經濟、政治、軍事以及科技等硬實力的建設,與此同時,思想、文化以及價值觀等軟實力也不容忽視,其中核心價值觀是軟實力建設的重中之重,必須予以高度關注。不管是從歷史層面分析,還是放眼于國際發展整體局勢,都應在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之下培養刻苦努力、勇于拼搏、不怕失敗的觀念和心態,“中國夢”對于高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發揮著關鍵作用。
二、高校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
馬克思曾指出,人們的生活條件、社會關系以及社會存在的改變會逐漸改變人的意識,也就是客觀實際決定意識形態。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和深化,新時期人們的思想信念正在發生著一些改變。高職院校學生的理想信念,也在發生著一些轉變,原有的那些理想價值和信念有時成為了隱形狀態。而調查顯示,目前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在信仰等方面處于游離狀態,也就是說,有時處于沒有目標、沒有信仰的一種狀態,而且西方意識形態正在不斷進行全球的文化侵略。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小部分學生中有時存在著信仰迷茫的問題,影響了他們的成長成才。大學時代是人生觀、社會觀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青年學生已經基本形成自己的思想觀念,但存在可塑空間;對于新事物,他們具有更強的接受能力,但有時缺乏鑒別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注重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思政理論教學是高校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徑,應結合學生實際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進行科學安排,具體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有助于展示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新發展成果,有助于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有助于展示社會科學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先進理念指導下的最新發展成果。
(2)注重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應關注自身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政治思想素養的提升。政治素養與專業能力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同等重要,高校教師應兩方面都要抓,并且都要抓好,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擁有高尚道德情操、過硬的專業素質的合格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用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品行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
(3)充分發揮典型的引導作用。根據心理學相關原理,內在動機及內心需求是人外在行為的主要驅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觀察,選拔表現優秀的學生做示范典型,做其他學生的榜樣,并且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學生以典型行為為努力目標,并盡可能地讓自己的行為與典型的行為趨同。從學生中選出的榜樣,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可。通過宣傳及榜樣帶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風氣,使大學生行為有所參考和引導,見賢思齊。
三、高校學生是“中國夢”順利實現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中國夢”時曾提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將大家的夢想集中在一起,就匯聚成中華民族的夢想。對于中華民族而言,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最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及全體中華兒女整體利益的直接體現。“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更是青年大學生的夢,作為新時期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廣大高校大學生是中國夢的主要承擔者和實現者。
大學生是“中國夢”的追尋者。中華民族百年來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歷程,正是優秀青年學生勇于拼搏的結果。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在黨的英明領導和指揮之下,廣大青年學生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當家做主,譜寫出一篇篇華麗篇章。當今時代的廣大青年學生,身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使命和職責,理應為實現“中國夢”這一共同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大學生是“中國夢”的寄托者。從深層次角度分析,“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讓中華兒女過上富裕的新生活。廣大青年學子是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是中國夢實現的主力軍。新時期的廣大青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既是幸福和幸運的, 同時也是光榮而艱巨的。因此,青年學生必須在思想上不斷追求進步,對國家、對黨、對人民飽含忠誠之心,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并把個人夢想的追求融入到對“中國夢”的實踐中,從而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
大學生是“中國夢”的成就者。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我黨長期堅持的奮斗目標,是一個長期堅持、拼搏的過程。高校大學生要將個人夢與中國夢有機結合,奮發圖強,勇于拼搏,全面發展,不斷豐富自我、充實自我,早日成為國家所需要的英才,為國家建設事業的穩步推進、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語:在高校教育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對于正確引導高校學生準確把握歷史使命,客觀對待現存問題,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川生.在大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實現
偉大“中國夢”提供重要思想支撐[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2]王召收,孫冉.“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邏輯[J].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3(8).
[3]楊紅英.素質教育視域下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探微[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7).
[4]羅榮渠.現代化新論續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李振綱.文化憂思錄[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4.
[6]張婭.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價值觀沖突與調適[J].西安社會科
學,2009(6).
(四川民族學院預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