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劉麗
教育是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魯迅
可是現今的教育工作者,面臨浮躁的社會,變形的價值觀,機械式的育人方式,做得更多的是技能和知識的傳遞。大多數教師只會順便捎帶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或是教條的進行德育課的教育,不能注意因勢利導,取得不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真正的德育,應滲透于各個教學活動中,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中自然而然地進行,不知不覺中完成,即“潤物細無聲”,引起思想上的共鳴,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實訓課堂教學中進行無聲的德育滲透,避免口號式的說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德育滲透原則。但在實訓授課時怎樣實施,這顯然是個值得注意的新問題。下面就自己如何在實訓課中培養三個關鍵職業道德的想法、做法進行一下總結。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馮玉祥
誠實:誠懇、真實。信用:承諾、達標。在實訓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誠信的培養呢?
1.彈性任務制度:實訓課進行時,筆者都會布置相應的任務和終極目標,讓他們自己制定目標達成時間及程度的設定。比如:托盤車訓練,讓他們根據自己水平,制定完成訓練時間,并進行上組前的比賽。同時激勵他們說到就做到,這樣,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責任感,增進他們的責任意識,并做到每個任務——回顧——總結。
2.問責及制裁制度:如果達不到課堂目標,學生們就要在團隊內部進行問責及制裁,并對問責的結果進行相應的制裁,每個小組的人員面對自己制定的目標完成情況,都會認真進行反思及總結,并承擔相應的責任。經過長期的努力,在小組內部養成誠信做事,誠信為人的作風,這樣長期執行下來,就在實訓課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逐步養成了學生誠懇做人,真實為人,承諾必做的氛圍。
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維克多·費壯克
培養責任意識即把交辦任務如質如期完成,培養堅守崗位勇于承擔任務,這是個尋求智慧的過程。為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筆者采取以下方法:
1.實訓管理任務的分擔:筆者在實訓課中,把學生分成四至五組,承擔班級的任務。比如,助教組多幫助教師布置任務,完成教具準備等輔助性工作。紀律組負責實訓課秩序,特別在一些難以掌控的局面,紀律組會以特別的方式進行善意的提醒。衛生組負責每堂課班級環境的清潔及整理。教練組負責上課用各種操作的準備及訓練管理。他們各司其職,共同進行實訓課的管理,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
2.學習任務的分擔。在實訓課中,筆者多用項目教學和任務教學。這有利于進行項目和任務完成度的量化。在物流實訓中,筆者經常把實訓的一個大的項目比如入庫,分成打單、驗收、上架、搬運等小任務。然后由小組進行自由選擇,對學習任務進行分擔,培養好的技能隊成員在實訓中充當起助教的角色,進行指導并評價。課程最后,對學生組成團隊,執行任務的結果進行比較與量化,并對勇于承擔繁重任務的團隊進行適當的激勵,勇于承擔重任的團隊,便可以從班級中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自信。
當你服務他人的時候,人生不再是毫無意義的。
——葛登納
創建和諧的關系,對學生今后從業,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讓他們樂于幫助同僚和主管,學會將團隊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前,將成為他們人生的巨大財富。
1.構建團隊,培養服從意識。實訓課中,團隊的組織形式,有利于服務意識的培養。個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服從集體利益才會形成團隊的核心戰斗力,經過多次訓練,學生們在實訓課中,為了能很好地完成團隊目標,會不斷的協調自己,以大局為重,逐漸形成的服務意識。
2.建立機制,培養溝通能力。實訓課完成任務時,為完成項目和任務,經常讓學生地采用小組討論,小組交流,小組匯報等形式進行學習。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同時為了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鍛煉,還建立了團隊成員編號制度,有問題及時匯報,學生不重復發言制度,構建公平的教育環境,讓每個學生的溝通能力都有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
經過長期的實訓課教學實踐,努力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進行三個關鍵道德的滲透,培養學生求真、求慧、求善這些基本的道德,最終達到讓學生學會成長,能夠自我超越,持續創新,最終達到能追求人生之美,快樂生活的境界,在實訓課中,如果教師持之以恒,終將達到滴水而石穿,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