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珍
(沛縣楊屯中學,江蘇 沛縣 221612)
初中語文課堂中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
劉玉珍
(沛縣楊屯中學,江蘇 沛縣 221612)
愉快的心情在獲取知識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有愉快的心情學習。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把微笑帶進課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隨機應變采擷快樂;給學生提供表達的平臺,等等,激發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興趣,取得很好的成效。
初中語文課堂 激發興趣 教學方法
語文課堂中采用“灌入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使廣大學生“厭倦而痛惡”。每位語文教師都在認真思考、積極探索課堂改革的問題。在理論聯系實踐的基礎上,筆者在語文課堂中進行了一些變革,以適應學生獲取知識時心理的需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把有關經驗總結如下。
教師是一份極為特殊的職業,每天必須面對的是一個個向往未來與崇尚理想的具有可塑性的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是潛移默化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有融洽的心靈溝通,學習氛圍良好,這樣的課堂學生能積極思考,有利于思維發展,是教師獻給學生最好的禮物。微笑是師生間溝通的潤滑劑。每節課我都帶著微笑,伴著愉快的心情走進教室。老師帶著微笑走進課堂,能給學生一種強大的親和力。
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小失誤點綴課堂,讓師生的笑如夜色中閃爍的星光。我上的每節課總有兩三個笑料,真誠地和學生開懷大笑。比如學習《馬說》一文時,有個學生沒復習好,一句“駢死于槽櫪之間”讀成“拼死于槽櫪之間”,全班學生哄然大笑,我也和他們同樂。
課堂上學生會因為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熟練而出現這樣那樣的笑料,這時老師與其對學生挖苦諷刺不如投以善意理解的微笑。這種笑不是利用學生作笑柄,只是意味著允許學生和教師不時尋找機會逗大家一樂,并且老師也與學生共樂,融洽了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從教師的微笑中學生能讀懂老師對他們的理解、尊重和期待,從老師的微笑中學生對學習也不那么厭煩了,看到老師的微笑學生對學習也有些許的興趣了。
一些對學習沒有多少興趣的后進生,為了引起老師對他們的注意總喜歡做與學習無關的事,遇到這種情況我送給他們一個微笑表示提醒和關注,這時大多數學生會收斂一下,重新關注課堂。老師的微笑安撫了后進生的消極的情緒,激發了后進生對學習的興趣。
盡管課堂上老師的微笑或者學生的大笑并非萬靈藥,但它可以成為驅使輪軸轉動的潤滑油,減輕學生在課堂上的焦慮,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師生互動的熱情,從而給學生營造鮮活的語文課堂。
從目前的教育方式看,學校教育的短期目標是為了學生考個高分,但長遠目標應是讓學生走進社會時具備必要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學生成才必備的一種心理品質,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自信創造條件,讓自信駐進學生心靈,產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表明:“積極的帶有明確目標的暗示會讓人較少利用意志力,在自發心理中實現自己的目標。”為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我采用心理暗示法:每次上課鈴響后,我讓全班學生大聲喊兩遍:我們很優秀,我們一直努力會更加優秀。這種心理暗示激發了全體學生的正能量。接著我把句中的“們”去掉,再讓學生大聲說:“我很優秀,我一直努力會更優秀!”這種心理暗示點燃了學生心中的火炬,找到了做人的自信和奮斗的航標,學生能從中尋找到信心和力量。有了自信和力量學生能懷著更濃的興趣學習。
“我們很優秀,我們一直努力會更加優秀!”“我很優秀,我一直努力會更優秀!”兩句話不是豪言壯語,但樸素而簡短的暗示激勵,卻在具體和細微中得到升華,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學生。
語文教學中要優化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需求和求知興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自信滿滿地完成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威尼斯商人》時,可以變教師講解為學生講解,在同齡學生的講解中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不管采用何種教學策略,語文課堂都要讓學生有渾身是勁的感覺,這種感覺就來自于自信。
5E-APS智能全自動制樣系統全部操作均通過工業控制專業軟件,可實現對操作人員、操作時間、來樣信息、制樣信息(稱重數據、縮分比設置、出料粒度)及視頻監控的可追溯性;配有通訊接口,可與上、下一級管理系統聯網,并可遠程傳輸。系統具備自動/手動操作模式,整機設備具有故障報警提示、故障記錄存儲,便于維護,在系統出現故障時,可更換為手動模式,以判斷故障原因并及時處理故障。
語文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開發教材中的資源外,還要充分挖掘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各類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豐富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隨機巧用人文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獲得快樂的情緒,使語文課堂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和情感體驗。
“空中撒鹽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剛進教室,隨著學生的目光,我也朝外看去,只見大片大片的雪花在空中輕舞飛揚,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來得真快啊。此刻,學生的心思已到教室外,這種情況下我若強硬地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則會讓學生們掃興,我順水推舟,做了個允許他們走出教室的手勢,學生會意后,興奮不已地賞雪去了。
五分鐘后學生回到座位,打開想象的翅膀,抒寫了一首首動人的詠雪詩。“雪花紛紛手中落,化為烏有浸心田。”,“雪花從天降,人心久彷徨。”“雪啊,你是上天的精靈,人間我們相遇,我愿此刻化作永恒……”然后我又給學生補充了關于雪的詩詞及散文。這節課學生因“雪”生趣,始終處于興奮中,增強了學習效果。這種隨機采擷的快樂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作為教師何樂不為呢?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了愉快、喜愛的情緒,才愿學樂學。教師要做到該放就放,該收就收。這個尺度需要教師掌握好,適度調整好。
課堂中,教師要活用教材、隨機應變、善于開發教學資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立足教材,還要跳出教材,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學習的快樂。
認知心理學家格外關心動力和興趣的問題,他們都明白,人的動力和興趣非常強烈的時候就更有學習熱情。而語文學習的實用性能激發學生內心的動力和興趣。
課堂中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的平臺,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把后進生散漫的神思拉回課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提高學習興趣。
給學生提供表達的平臺,可以幫助學生與其他同學友好相處,幫助他們理解外部環境,確定自己這一生究竟想做什么,更好地認識自我、珍重自我,看到自身和他人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如果語文學習和生活脫節,這樣的語文知識也就是“一潭死水”。
時代不斷地變化,一屆屆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在改變,要求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所以,我為自己提出了“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興趣”的要求,力求使用幽默、風趣、靈活的教學方法,力戒抽象、枯燥的說教和灌輸,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不懈追求。
[1][美]戴安娜羅曼斯,卡倫科爾伯格主編.優秀教師的課堂藝術.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1.
[2]張彥春,朱寅年主編.16位教育家的智慧檔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0.
[3]趙國忠主編.教師最需要什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3.
[4]劉墨,歐陽芬主編.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開明出版社.